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化工机械》2015,(4):453-459
利用化学镀Ni-P的方式对换热设备常见的低碳钢表面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对Ni-P镀层拍摄电镜图,对镀层进行网格实验和结合稳定性实验。然后对低碳钢片和Ni-P镀层进行微生物污垢对比实验,利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情况和光电比浊法记录铁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化学镀Ni-P镀层的结合强度和结合稳定性优良,镀层表面形貌与碳钢表面相比也较好;对于由铁细菌引起的微生物污垢和垢下腐蚀,Ni-P镀层相比碳钢表面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抗垢性;Ni-P镀层的存在会对铁细菌生长繁殖及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镀Ni-P的方法对换热设备常见的碳钢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整镀液工艺制备出不同的改性表面并计算了试样的表面能,然后对普通碳钢表面和改性表面试样进行了微生物腐蚀静置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改性表面耐蚀性明显,微生物污垢附着及引发的垢下腐蚀程度均较碳钢表面小;镀液工艺对改性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直接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改性表面的表面能和试样的腐蚀失重量有明显关联,试样的表面能和表面腐蚀失重量均随着氨基乙酸和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表面腐蚀失重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铁基体表面制备Ni-Fe-PTFE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镀层的微观形貌,通过XRD对镀层的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测定复合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5A/dm2时,镀层结晶细致、均匀,其自腐蚀电位最正,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4.
王景涛  宋凡福  徐志明  贾玉婷 《化工学报》2022,73(10):4594-4602
为探究Ni-P-PTFE复合镀层对颗粒污垢沉积特性的影响,利用化学镀工艺在碳钢表面制备Ni-P-PTFE复合镀层,以TiO2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表面能(PTFE浓度)下Ni-P-PTFE复合镀层在TiO2悬浮液中的颗粒污垢沉积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碳钢试样,Ni-P-PTFE复合镀层对于TiO2颗粒沉积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随着PTFE浓度的增加,复合镀层的表面能降低,污垢沉积量呈下降趋势,在表面能为26.8 mJ/m2(PTFE=12 ml/L)时,TiO2颗粒污垢在Ni-P-PTFE复合镀层的沉积量最小。实验结果与应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出的最佳表面能结果相一致,也为针对不同类型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的抑垢提供了指导施镀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景涛  宋凡福  徐志明  贾玉婷 《化工学报》1951,73(10):4594-4602
为探究Ni-P-PTFE复合镀层对颗粒污垢沉积特性的影响,利用化学镀工艺在碳钢表面制备Ni-P-PTFE复合镀层,以TiO2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表面能(PTFE浓度)下Ni-P-PTFE复合镀层在TiO2悬浮液中的颗粒污垢沉积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碳钢试样,Ni-P-PTFE复合镀层对于TiO2颗粒沉积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随着PTFE浓度的增加,复合镀层的表面能降低,污垢沉积量呈下降趋势,在表面能为26.8 mJ/m2(PTFE=12 ml/L)时,TiO2颗粒污垢在Ni-P-PTFE复合镀层的沉积量最小。实验结果与应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出的最佳表面能结果相一致,也为针对不同类型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的抑垢提供了指导施镀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阳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腐蚀失重实验研究了化学镀N i-P/S i3N4复合镀层在20%醋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用SEM观察腐蚀前后镀层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镀态N i-P/S i3N4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略高于N i-P合金;镀层中P质量分数升高,镀层的耐蚀性能增强;4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耐蚀性能明显降低。交流阻抗谱显示,N i-P/S i3N4镀层在醋酸溶液中的电极过程是受电荷转移和扩散步骤混合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镀层好。在交流阻抗谱图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整个浸泡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时间常数的单容抗弧,镀层电阻不断的增大,表明镀层有钝化膜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8.
在AZ 91D镁合金基体上分别制备三元化学镀Ni-Cu-P,Ni-Ce-P镀层,用失重法将试样分别放入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和质量分数为5%的醋酸溶液中进行耐蚀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AZ 91D基体,Ni-Cu-P镀层和Ni-Ce-P镀层在质量分数为5%的醋酸溶液中耐蚀性分别提高了50倍和12.8倍,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分别提高了2.76倍和91.63倍;经封孔和热处理封孔后的耐蚀性均有明显提高。实验表明:在AZ 91D镁合金表面化学沉积Ni-Ce-P镀层的综合耐蚀性能优于化学沉积Ni-Cu-P镀层的。该实验有助于解决镁合金的耐蚀性问题、提高其表面性能和拓宽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武霖  姚响 《化工进展》2015,34(11):4089-4095
为了研究化学镀Ni-P换热器上黏液形成菌微生物污垢的特性,利用化学镀Ni-P的方式对低碳钢表面进行改性。采用微生物污垢对比实验,对低碳钢片和具有Ni-P镀层低碳钢片拍摄扫描电镜图,利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情况和光电比浊法记录黏液形成菌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Ni-P镀层表面形貌明显好于低碳钢;Ni-P镀层相比于碳钢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抗微生物污垢特性;黏液形成菌生长繁殖旺盛和细菌代谢产物多时,微生物污垢的形成就快。相反,微生物污垢形成就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Ni-W-P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Ni-W-P)-TiO2复合镀层,并研究了镀液中TiO2加入量对镀层硬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且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Ni-W-P)-TiO2复合镀层的性能优于Ni-W-P镀层,而当镀液中TiO2质量浓度为6g/L时,复合镀层的硬度较高,表面形貌及耐蚀性能较优。自腐蚀电位较正,腐蚀电流密度较小,极化电阻较大,其交流阻抗谱对应的电阻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Ni-P化学镀层对工业锅炉腐蚀防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炉管表面化学沉积Ni-P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微观形貌,通过能谱仪测试了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结构。借助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技术比较了碳钢和Ni-P化学镀层在锅炉水中的腐蚀性。结果表明:该镀层致密均匀,其中磷的质量分数可达12%以上。当碳钢表面沉积镀层以后,自腐蚀电流密度由原来的29.69μA/cm2下降到4.34μA/cm2,电荷转移电阻由301.6Ω·cm2增加到3 236Ω·cm2,镀层明显提高了碳钢材料的耐蚀性。这主要是因为镀层为非晶态结构,没有晶界、位错等缺陷,容易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钝化膜,降低了炉管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纯铜使用过程中表面腐蚀及导电性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采用化学镀Ni-Cu-P对纯铜进行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界面接触电阻测试、极化曲线等手段,研究了化学镀Ni-Cu-P工艺对纯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得到典型的非晶胞状结构,改性后纯铜的接触电阻为改性前的15%~30%,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电流密度制备出非晶Ni-W合金镀层。利用XRD对镀层的晶粒尺寸和相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镀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镀层的非晶程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电流密度为15A/dm~2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288mV和49.4μA/c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铜基体表面沉积Ni-Cu-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能谱(EDX)对Ni-Cu-P镀层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极化曲线(PC)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常温下Ni-Cu-P镀层在0.1 mol/L,0.001 mol/L的NaCl,Na2SO4,NaNO3和NaNO2电解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下,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活性吸附作用能够促进镀层中Ni的溶解,从而也加速了镀层的表面钝化,在较低浓度下,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活性吸附作用减弱,镀层很难钝化;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均很难使镀层钝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化工机械材料的腐蚀类型,并重点研究了化工机械材料的防腐蚀措施。通过化学镀Ni-Fe-P合金镀层对化工机械材料进行了表面处理。在室温下进行了全浸试验,并测试了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评价了施镀前后化工机械材料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与施镀前的试样相比,施镀后试样的平均腐蚀速率大幅度降低,自腐蚀电位正移,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一倍多。这证明了化学镀Ni-Fe-P合金镀层是提高化工机械材料耐蚀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喷射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纳米镀层,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中性盐雾试验对镀层的耐蚀性能进行研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Ni-TiN纳米镀层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经20天腐蚀后的镀层试样表面较为平整、紧密;随着腐蚀周期的增加,超声波功率150W下制备的Ni-TiN纳米镀层腐蚀失重量增加速度最慢; XRD分析结果证明了TiN粒子的存在,且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Ni-TiN纳米镀层衍射峰较强,说明此镀层中TiN粒子复合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场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并研究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耐蚀性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 A/dm~2时,镀层的腐蚀失重最小为3.2 mg/cm~2;当磁场强度超过0.8 T后,镀层的腐蚀失重基本保持不变;当喷射速率达到3 m/s时,镀层的腐蚀失重最小为3.5 mg/cm~2。经SEM分析可知,当磁场强度达到0.8 T时,腐蚀产物最少,晶间腐蚀较轻。由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可知,当磁场强度达到0.8 T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由XRD分析证实了Ni、SiC两相的存在,并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衍射峰变矮、变宽,说明镀层晶粒细化,改善了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生物介质中碳钢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雪婷  尹衍升  闫林娜  刘涛  程莎 《现代化工》2006,26(Z2):281-28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等测试技术,研究了碳钢在不同培养周期下的海水微生物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海水中未经纯化的微生物使碳钢电极的腐蚀电位负移;电极表面完整均匀微生物膜的存在不改变阴极的极化类型和控制步浇骤,只对阳极腐蚀过程起加速作用;电化学阻抗谱证实,在有菌存在的条件下,电极的阻抗值下降,微生物的存在会加速碳钢电极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腐蚀失重、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钼酸钠及其与磷酸氢二钠的复配体系在3.5%NaCl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钼酸钠单独使用时相比,与磷酸氢二钠的复配使用能够提高其缓蚀效率。当钼酸钠与磷酸氢二钠两种缓蚀剂的复配比为3∶7时,对Q235的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达到90%,能更有效地抑制碳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20.
镍铁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腐蚀失重等方法,研究了含铁50%(质量分数)以下的镍铁舍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镍铁合金均出现钝化行为.随着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镍铁合金的耐蚀性能先减弱后增强.含铁36%的镍铁合金具有最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