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我国煤层而言,其主要呈现出渗透率低、吸附强、解吸速度慢等特点,使得煤层试验井的产量较低,进而发生快速的衰减;且低渗透煤储层中的甲烷在运移的过程中还会发生相互制约的问题,对于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的开采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途径来提高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的开采率已经成为相关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文围绕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的开采有效技术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储层具有多裂缝、低压力和低渗透的特点,在压裂过程中容易造成压裂液的滤失,形成短而宽的压裂缝,使压裂效果不理想。本人通过对国内外煤层气压裂新技术进行调研,研究煤层气储层压裂过程影响效果的因素,从而对不同的压裂技术适用性进行分析,对这于煤层气储层在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压裂液、支撑剂和压裂工艺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在就我国煤层来说,主要存在解吸速度慢、吸附性强、渗透率低的特点,这就降低了煤层实验井的产量,并且产量会进一步衰减,且甲烷在低渗透煤储层中进行运移时,还会出现相互制约的现象,这就严重威胁了开采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是一种由煤层生成并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煤矿中又俗称瓦斯。我国煤层储层具有低渗透率、低压力和低含水饱和度的三低特点。煤层气的吸附保存方式和煤层裂隙的特殊性决定了煤层气在钻完井、开采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保护煤储层,以免伤害储层,其次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解吸范围,才能实现经济开采煤层气资源。本文首先对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的介绍,然后根据煤储层的特点列出了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煤储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煤层气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因素或者操作不当,会对煤储层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影响煤层气开采及煤炭资源开发。结合煤层气成藏原理和储层特点,给出钻井过程中对煤储层的伤害形式,介绍煤储层保护技术,为类似情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描述低渗透煤层中气体渗流特征,有必要深入研究煤储层的孔隙结构、气-固表面作用力对渗流过程的影响。低渗透煤储层中气体渗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复杂的孔隙结构中气-固界面的吸附等作用使其不再遵循达西渗流规律。研究低渗透煤层气非线性渗流规律,建立低渗透煤层气拟稳态条件下数学模型,研究考虑煤层气非线性渗流规律情况下,地层压力的变化及地层流体启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层气储层条件较差,具有低渗、低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均存在的问题就是一般开采方式效果不好。压裂是煤层岩增产的主要技术之一,而压裂的关键在于压裂液体系的选择,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将会导致达不到理想的产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进行煤层气压裂伤害评价实验,对压裂液体系的进行优选,选择浓度低,低摩阻的清洁压裂液,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改善井底渗流条件,提高煤层气渗透率以及储层渗透能力。解决宁武地区煤层气井压裂改造成功率低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大庆外围探区油气资源丰富,包括致密油以及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具有杨氏模量低、泊松比高、节理发育等特点,对于砂煤互层类低渗透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时裂缝容易穿入煤层或沿砂煤界面延伸,造成高停泵、裂缝扭曲、裂缝形态复杂等现象。同时由于煤层动态滤失大,易造成局部过液不过砂,加大施工难度,导致目前施工成功率低。综合分析国内外致密砂岩气及煤层气技术发展现状,开展了砂煤互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岩石力学测试及应力精确解释,结合现场试验,形成压裂优化设计及现场施工工况诊断、分析控制方法,现场试验效果良好,为非常规储层压裂深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煤层作为煤层气储层,具有容纳气体以及允许气体流动的功能。中国的煤层气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由于成煤时间早,构造期次多,地质条件复杂,导致煤层气储层具有低含气饱和度、低渗透率以及低压力的特性。目前我国的煤层气开采主要以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中、高阶煤为主,这些都导致了煤层气的勘探开采的难度较大。本文总结了我国煤层气储层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煤层气储层的研究现状,包括近年来煤层气储层研究取得的成效,以及煤层气储层研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储层渗透率是衡量煤层气可开采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发育过程对于煤层气的富集、保存以及溢散等研究具有指向意义,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演化历史分析将为煤层气的勘探选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二叠系煤储层为例,综合分析了煤储层构造史、埋藏史等动态地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煤储层渗透率地质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的发育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在煤储层热演化程度、地应力条件、储层埋深等动态因素联合控制下,渗透率的发育呈现明显的"波浪式"。其中,三叠纪至早白垩世末期为渗透率发育的快速降低阶段、早白垩世末期以来为渗透率缓慢上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煤储层具有伤害的敏感性与不可恢复性决定了在煤层气钻完井、开采过程中要坚持采取系统的保护煤层措施。煤层气储层不仅具有低渗、低压特点,还具有对各类伤害的敏感性,从而决定了在煤层气钻完井、开采过程中要坚持采取系统的保护煤层措施。通过直井的油管向另一水平井环空注气实现欠平衡的钻井工艺在FP1-1井中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及时、平稳注气,保护了煤层并维持井壁稳定,优化了单井筒水平井井身结构。为推广欠平衡钻井技术开发煤层气指出了方向。本文提出了加强单井筒水平井井身结构研究的建议,在煤层气开发井中继续推广欠平衡水平井钻井技术,为实现更为经济有效的欠平衡钻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变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并且储层伤害具有动态性、叠加性和不可恢复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应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合理控制注采速度,保持地层能量,优化压裂方案,避免因过度压裂引起的注入水窜流,不能有效地开采基质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田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特殊油田,这种油田的特点是采油及注入剂注入都相对困难,最终采收率低。一般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技术瓶颈在于储层物性较差,还有可能存在天然裂缝,导致渗透环境更加复杂(各向异性和非匀质性),大大降低了产能。目前低渗透油田渗流阻力大、产能效率低是世界性难题。因此,研究合理井网井距开采系统对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层气的开采已经进入初步商业化生产的阶段,煤层气钻进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将钻井的先进技术与煤储层特征相结合,而不能照搬常规油气田钻井技术。本文从煤层气井钻进的特殊性、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和煤层气钻井液技术四个方面介绍煤层气钻进过程中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储存层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相对较为特殊,经常存在中低孔、低渗、裂缝等现象,并且其分布相对不均匀。那么,在煤层气钻井开发过程中,就会对煤储层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此,本文针对煤层气钻井中煤储层保护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S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中裂缝分布规律与注水开发动态特征,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反九点井网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调整,并对裂缝有效缝长进行计算,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结合了流体在渗透率较低的多孔介质中渗流的主要特征对油藏储层中的渗透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油藏储层的变渗透率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显示:在进行特低渗透率油藏的生产开采的过程中,仅仅在井筒以及人工裂缝的一小部分区域才会发生拟线性渗流,油藏储层中大部分区域内主要的发生的是变渗透渗流,可见在特地渗透油藏中变渗透渗流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层气储量巨大,但由于深部煤层压力大,含气饱和度低,煤储层的非均质性较高,开采难度大。我国深层煤层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测井、评价方法和技术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深埋煤层的测井与评价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其储层压力预测、储层含气率及储层物理性质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本文根据山西吕梁周缘煤层的测井数据,对其进行了试验和分析。实践证明,采用此方法能提高对深层煤层气的预测效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深部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家已经开始注重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产量在我国的油气总产量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为了更好的提高产能、挖潜需要对油气藏进行更为精细的描述,研究储层非均质性以掌握剩余油气分布规律,更好的指导油气田开采工作。通过对东胜气田沉积模式、地层情况和地质条件等情况综合分析,可以认定该区块的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且储层的非均质性较为严重。通过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从而及时调整开采工艺,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水力压裂作为当前煤层气开发中最普遍的储层改造措施,面临着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地质因素无疑是煤层气开采的先决条件,而诸多地质因素中,煤体结构严重影响水力压裂裂缝延展。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煤层为研究对象,选取12口施工参数相近煤层气井,采用测井方法,计算GSI值对煤体结构进行识别与表征;其次根据水力压裂裂缝数学模型计算出裂缝在煤储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上延伸的最大范围,建立煤体结构与缝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煤体结构为原生煤、碎裂煤,GSI值较大,水力压裂所形成的裂缝相对较长,压裂效果较好;煤体结构为碎粒煤,GSI值较小,煤层破碎程度较高,采用常规水力压裂不利于裂缝的延展,因此水力压裂应规避碎粒煤。该研究结果对煤储层改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