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时间序列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尺度与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因子的量化方法、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分析得到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性和演进趋势,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向从基础的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向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转变,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制约要素和参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正在向以资源环境为约束、以空间优化为导向的方向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时间序列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尺度与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因子的量化方法、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分析得到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性和演进趋势,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向从基础的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向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转变,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制约要素和参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正在向以资源环境为约束、以空间优化为导向的方向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本文首先探讨双评价的概念内涵,然后梳理双评价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最早为单因素评价,主要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承载力等进行评价,后期由于区域环境的复杂性逐渐转变为综合指标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涵盖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和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未来的双评价应广泛借鉴区域环境评价的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对宁国市资源环境状况的分析,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利用综合指数法,从土地承载力、水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对宁国市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展了评价。结果得出:宁国市耕地承载力超载,建设用地承载力、生态用地承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盈余,地质环境承载力均衡。通过结果分析为促进宁国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构建新疆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求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然后进行排名,从而科学比较和评价新疆各地、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指出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璐  崔彬 《资源与产业》2017,19(1):66-72
构建合理的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关键。创新性地运用广义地球系统理论明确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利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NPS)使用的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法筛选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不仅从宏观层面搭建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从微观层面为指标筛选提供可行的原则,最终建立分层次的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地球亚系统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亚系统资源承载力和社会环境亚系统资源承载力;二级指标有水圈资源承载力、岩石圈资源承载力、大气圈资源承载力、生物圈资源承载力等12个指标;三级指标有水体面积、水资源可利用量、年均降雨量、大气含氧量、地质遗迹的稀有性和典型性等31个指标。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所住区域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关心,也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 ,以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地质环境评价相关成果,分析地质环境的各种评价要素,提炼出影响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于机器学习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以眉山市彭山区为例,进行承载力评价,为其他区域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应用示范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基础。简要介绍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根据其实质对海岸带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指标体系和评价概念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要考虑的5个方面的问题,即区域空间尺度的差别性、区域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区域禀赋条件的复杂性和区域管理体制的差异性。通过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即理论方法体系尚未统一规范,成果转化应用不足,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对未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构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体系,统一规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技术标准;推进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研究应用;加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监测预警;转变政府管理理念,以可持续理念和新型资源观指导区域发展工作;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受到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要保持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根据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并应用矢量法,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多指标评价模型,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能力。因不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不同,承载内容不同,所以必须分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文章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农业发展区、矿业经济区、海洋经济区、生态保护区6类。然后因为土地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基础,文章又将土地承载力分为耕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生态用地承载力,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土地承载力评价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指标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研究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从资源、生态、经济、政策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计算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中国各省的承载力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在保证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海洋产业在沿海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唐山市是一个非典型的沿海城市,海洋开发空间大,在陆海统筹背景下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唐山市陆海统筹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陆海统筹为背景,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角度构建唐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定性、定量地评价唐山市及其沿海区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2016年唐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分呈上升趋势,2016年得分75分约是2005年的2.6倍,得分年均增速达9.1%;5个沿海区县中,滦南县的承载力状况较优。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及提升海洋经济活力、打造沿海城市形象等建议,提升陆海统筹背景下唐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10—2014年贵州省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数据结合TOPSIS方法构建了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计算贴合度观测各年份的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然后,根据排序结果评估贵州省2010—2014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各评价指标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近5年贵州省经济水平最高的年份是2013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这段时期内呈总体上升趋势,期间略有回落;2)在经济发展水平系统中,产业结构因子对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作用最大,而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中,关键影响因子由资源禀赋变为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说明贵州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对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法TOPSIS模型的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陕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分析承载力变化趋势,文章从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同时计算出18个指标分别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0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2008—2010年,承载力水平上升,2010—2013年,承载力水平发展较稳定且呈微弱下降趋势,2013—2014年,承载力水平提高,总体来看,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呈“W”发展态势。2)经济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资源承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三者最大值均未超过0.7,距最优承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3)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发现,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电力消费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6项指标对陕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采煤引起的水资源破坏和地质环境变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保水采煤、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西部富煤缺水地区的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分析认为: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将保水采煤理念与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有机融合,系统分析"采煤活动—水资源破坏—地质环境效应"作用机理,从寻求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保护3者之间的最优解中阐述内涵。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可采用属性分析、生态需求分析、数值分析、突变理论等方法,重点研究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承载能力及承载状态等级划分方法。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可采用模拟实验,取得典型煤矿区承载能力下地质环境与开采强度临界值的关系数据,进而提取出控制和减轻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保水采煤技术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和规模。在承载力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协同监测技术方法,并给出了承载力预警等级判定标准。所提出的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和发展保水采煤及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