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屑图像采集分析技术具有岩屑成像、自动求取荧光百分含量功能,是在白光和荧光光源下采集岩屑图像,存储数码图像和数据。通过该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推广和笔者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总结出了该技术不仅消除了人为描述的误差,资料保存的长期性,同时也可在后期的录井综合解释评价上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全面推进和加快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步伐要求,普光地区应用空气钻井、PDC钻头钻井技术日渐成熟,极大的提高了钻井速度,也给地质常规录井技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挑战。为提高录井录井质量和效率,通过岩屑显微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实现地层岩性实时解释、岩屑图像数字化采集、处理和自动化、定量化分析评价,以及成果的网络化存储、应用,有效的解决空气钻及PDC钻头钻井给录井带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岩屑采样于普光103-4井,采用筛分法对气体钻井的岩屑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岩屑粒径分布的直方图,通过计算得到普光103-4井的岩屑细度模数为2.31。根据砂的分级,岩屑样品为中砂,故试验砂按照中砂配制。通过使用发现,试验砂的配制是正确的,为气体钻井冲蚀磨损试验的成功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岩屑荧光图象采集的原理是岩屑在荧光灯的照射下,基于石油有机成分都发荧光的特点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成像技术及机电一体化设备采集岩屑发光物质,获取岩屑荧光数字图象。该项技术一是改变以往人工定性描述、经验判断的局面,实现定性判断到定量应用的飞跃,二是准确识别荧光下含油岩屑百分含量及白光下各种颜色的百分含量,三是为综合解释评价油气层提供依据,完善油水层解释评价方法。通过该项技术的现场应用,实现了岩屑录井的数字化,可以在现场对储层进行初步解释评价,并为完井综合解释评价油气层和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综合解释评价油气层和录井技术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火山碎屑岩种类多且分布分散复杂,在录井现场通过岩屑肉眼观察识别、区分较为困难,同时随着钻井速度的不断提升PDC钻头、扭力冲击器等钻井设备的使用,使得录井采集到的岩屑破碎程度极其严重,进而录井现场人工肉眼的识别、区分火山碎屑岩的难度加大,影响了地层岩性剖面的建立和后期解释评价。本文着重探讨利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能够对火山碎屑岩屑成分进行元素测定[3~5],通过与岩心镜下鉴定的结果比对分析,从而寻找不同火山碎屑岩岩性元素变化规律,最终采用统计学方法实现对火山碎屑岩屑进行识别和区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似于天然储层的岩心和所研究范围内的储层岩屑,并将岩屑与粘土矿物结合模拟储层中的天然岩心开展短岩心的实验;应用自动型岩心流动仪设备来进行长岩心的实验,实验数据显示:对含有长石及碎岩屑等促进反应进行的物质的储层实施改造时,浓度较高的土酸会使储层产生二次沉淀,二次酸化的伤害率也较高;具有深度低伤害作用的酸液体系的实际改造效果比较好,不但可以把岩心渗透率改善到受到污染之前的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阻止产生二次沉淀。  相似文献   

7.
元素录井技术就是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分析石油钻井中的岩心、岩屑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并以岩石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元素信息进行岩性识别和地层评价的随钻地质分析技术。本次课题对杭锦旗地区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50多口井前上古生界地层寒武-奥陶系、中元古界、太古界的岩屑进行了X射线元素分析进而利用元素特征信息识别出各地层相关岩性确立该区地层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Meso MR23-060H型低场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以及岩心核磁共振解释分析软件对贵州各类岩性的大量岩心开展了岩心核磁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流体饱和度实验研究,总结建立了贵州岩石核磁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的储层参数的解释模型。实验研究了顺磁离子对岩石核磁响应的影响,对比了岩屑与完整岩心的核磁响应,表明利用岩屑也可以实现岩石孔渗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的岩心图像高分辨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岩心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与岩心管理结合,解决了许多岩心管理方面的疑难问题。数字化使得岩心库中的原有图像信息被及时、完整得保留下来,减少了因风化、破碎和选样等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造成地数据失真,实现了岩心资源的永久性保存。同时,网络技术使得岩心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分享使用,实现了信息网络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综合录井技术的海拉尔盆地轻质油层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录井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轻质油层的识别和判定实现了技术突破。海拉尔盆地轻质油层多,录井中油显示假象多样,利用钻井岩心及岩屑录井资料、井壁取心资料、气测录井资料、地化热解分析等资料的综合配套分析,可有效的识别和剔除油显示假象并准确识别轻质油层。笔者多年的现场经验总结认为:海拉尔盆地录井中出现普照岩屑发浅黄色荧光、点滴分析岩屑在滤纸片上发明显浅黄色荧光且呈扩散状、气测异常、地化热解分析S1值较高且S1/S2大于1等2-3个显示特征并存即可判定油层,当然,针对海拉尔盆地不同类储层,其显示级别和判别参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气钻采过程中因人工取样造成的油砂信息遗漏的问题,展开对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设计出一种可实现全自动工序:采集-清洗-烘干-荧光分析-打包的装置,并能实现以钻井控制平台实时反馈信号为指令自动控制岩屑采集频率。既能有效降低了油气开采现场录井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提高油气勘探、开采效率,为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轻烃分析技术在现代录井行业中,是用样量少,操作简单,参数多,成本低,而且分析的样品是岩心或者岩屑+泥浆,尽可能多的获取地层中油气信息,为油气评价提供可靠数据。由于长9油层油质轻、油气挥发较快,加之储层物性好,破碎岩屑在泥浆长距离冲洗到达地面时,荧光弱显示,显示级别较低,以荧光、油迹为主,且油味轻。导致部分油气层未被充分认识和开发。轻烃分析得到的信息能充分反应油气的细微变化,可帮助我们正确、快速评价储层油气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对普光气田主体须家河组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储层以细~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粒间溶孔较不发育,局部发育裂缝。孔喉组合主要为小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须二段储层物性相对较好,纵向上,由下而上须家河组储层物性存在变差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分析钻井液对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现有钻井、录井技术条件下,从钻井液体系的选择开始,系统做好岩屑采集、捞取、分析、鉴别及其校正确保岩屑录井资料质量,将岩屑录井影响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对现场岩屑录井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LabVIEW实现荧光标记图像的采集和定量分析,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视觉检测器。采用IMAQUSB代替了传统的图像采集卡,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而且操作方法更加简单、高效。用数值和图像两种形式实现了对目标荧光图像的定量分析,并通过彩色图像的RGB值近似估计该荧光的波长,来实现定性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测试较为精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油田综合录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综合录井新工艺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油田综合录井的效率,满足油田开发的技术要求。油田综合录井技术经历了岩屑录井技术、气测录井技术、综合录井技术几个阶段,岩心热解技术的应用以及定量荧光分析技术的实施,提高了油田综合录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元素录井及时利用X射荧光分析仪,分析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岩心、岩屑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并以岩石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元素信息进行岩性识别和地层评价的地质分析技术。利用元素录井数据,以岩性分层法和曲线数据分层法根据南川页岩气田龙马溪组一段元素特征进行小层划分的结果与测井分层较为吻合,解决了现场录井小层划分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地下矿藏资源研究时,PDC岩屑资料极为珍贵。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PDC岩屑图像资料,有必要对其版权进行保护。本文采用了新兴的数字水印技术,该技术在PDC岩屑图像网络发布系统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详细说明了此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将它广泛应用于PDC岩屑图像网络发布系统中,取得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录井作业现场主要采用人工捞取岩屑的现状,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标准化岩屑采集装置。装置通过接收综合录井仪的钻时、迟到时间、迟到井深等实时数据,同时结合实时采集岩屑的质量,利用上位机和触摸屏,控制底层PLC控制模块,通过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同步机械钻速完成岩屑的标准化采集。装置研发成功后在胜利油区进行了实验性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装置实现了岩屑的标准化采集,提高了剖面符合率,提升了现场地质资料准确度,同时,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作业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展现出良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了现场录井和石油勘探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岩心资料以及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高压压汞、有机包裹体荧光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长8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9储层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按成因类型可将长7~长10孔隙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主要为小孔中细喉道储层。根据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储层主要为孔隙性储层,裂缝基本不发育。结合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该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好储层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这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