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某工程机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能量分布比较合理但隔振效果不理想,为此在ADAMS软件中,以系统能量解耦和振动传递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悬置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悬置参数。对优化前后的悬置元件进行多工况隔振测试。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程度和隔振性能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严小俊  蒋伟康  曹诚 《振动与冲击》2014,33(23):155-159
针对某轿车在发动机低速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效果不足,以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配置和系统的解耦率为综合优化目标,应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悬置刚度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悬置系统固有频率配置更加合理,主要方向的解耦率增大。整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隔振效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车辆在怠速工况下动力总成晃动较大的现象,利用ADAMS建立悬置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验测试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悬置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固有频率合理分配为约束,以悬置系统能量解耦和隔振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分析优化。整改后,对整车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悬置系统隔振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吴杰  李轼 《振动与冲击》2016,35(1):23-27
以某工程装载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改善其隔振性能,对悬置系统固有频率进行优化配置的同时对其解耦率进行优化布置。以悬置静刚度和安装位置为优化参数,对固有频率和解耦率进行优化匹配。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分配更加合理,垂直方向和绕曲轴方向解耦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仿真分析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悬置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容易使优化结果陷入局部最优,遗传算法因其易于早熟收敛而限制了实际优化效果,为此提出使用混沌免疫遗传算法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中,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能量解耦为目标函数,以悬置刚度和安装角度为优化变量,并考虑悬置系统的模态频率匹配、能量解耦率、悬置静态剪切和压缩变形等约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基于设计的寻优方法,改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整车匹配程度,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某款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评价指标,针对现有方法在优化过程中仅使用解耦率评价标准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时造成的优化局限性,从而导致隔振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兼顾悬置系统解耦率与传递率的优化策略。在MATLAB中建立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建立涵盖解耦率和力传递率的优化目标函数,并明确仿真约束条件,利用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悬置刚度、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将经多目标优化后的结果与单独考虑解耦指标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体现出多目标优化算法较普通优化法具有一定优越性。最后通过实车试验测试得到优化前后的隔振率试验指标。根据试验测试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出经多目标优化后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高,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悬置系统工程开发。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客车存在的振动偏大问题,对原悬置系统进行测试和隔振性能分析,并基于能量法解耦等解耦理论,以悬置的刚度和安装角度为变量进行改进设计,改善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通过整车振动试验,对原车悬置系统改进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改进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款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振动过大的问题,借助内燃机动力学仿真软件GT-CRANK,建立悬置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在不同悬置刚度下对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不同方向悬置刚度的变化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在满足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合理匹配及悬置限位要求的约束条件下,对原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加速度的平均隔振率由优化前82.34 %提高到优化后的88.74 %,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某轻型商用车设计开发阶段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优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基本特征,通过建立ADAMS仿真计算模型,掌握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并且获知系统y 向与z 向、x 向与γ 向的频率间隔太小,存在重叠趋势,在y-α-γ 方向存在较为明显的耦合振动。为了通过优化改善系统隔振性能,针对原状态下的悬置系统,研究了悬置刚度和悬置位置对系统隔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左右悬置的侧向刚度对y-α-γ 方向的耦合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前后悬置位置的靠拢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解耦度。依据系统隔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结合车型开发的现实条件,对悬置刚度和悬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优化后悬置系统固有频率间隔增大、各向解耦度显著提高,很好改善了原状态下存在的耦合现象。最后,计算悬置系统的振动响应特性曲线,发现优化后各悬置点的振动响应幅值总体下降,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国产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数学模型与Adams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严重的耦合现象,隔振性能不理想。利用Isight软件集成Matlab,以悬置刚度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率为目标函数,以固有频率合理分配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并开展灵敏度分析与优化分析,优化后系统解耦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优化方案对液压挖掘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实车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