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江艳  杨诚 《声学技术》2023,42(1):68-74
某电动物流车空调系统存在间歇性轰鸣异响,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文章首先采用分别运行、试错排除等工程方法并结合频谱分析快速定位噪声源(电动压缩机)及主要传递路径(安装支架);接着运用模态测试、CAE仿真等手段,确认该轰鸣异响源于电动压缩机振动激励经支架总成共振放大并传递至车身致使地板薄壁钣金局部共振产生的结构噪声;然后对源、路径和响应3个方面逐一分析,提出2种改进方案进行单品及实车验证;最后,运用客观参量和烦恼度综合指标对改进前后的车内声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改进传递路径可快速有效处置该空调系统轰鸣异响问题,噪声峰值降低了19 dB(A),烦恼度降低72.1%,车内声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当按下汽车空调启动键(AC ON)后,空调系统工作,车内产生异响。针对车内空调启动异响,探究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解决该问题。使用BK信号采集系统对车内噪声信号与压缩机、膨胀阀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采集。选取适当的小波基和小波参数,对信号进行小波能量谱分析。发现空调启动异响是由压缩机吸合时衔铁的冲击振动引起,并与膨胀阀上的振动相关。对压缩机、空调管路采取隔振减振措施后,压缩机吸合冲击及膨胀阀振动大大衰减,车内的空调启动异响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某MPV全负荷加速过程车内出现异响,严重影响整车声品质。应用LMS公司的Test. Lab振动噪声分析系统对车内噪声、动力总成系统进行振动、噪声数据采集,通过主观评价、传递路径分析、模态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加速异响传递路径为发动机后悬置,副车架约束模态与后悬置存在共振风险。运用ABAQUS软件对后悬置-前副车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提出调整后悬置橡胶静刚度方案,实现后悬置与副车架模态解耦。进一步试验发现,车内加速噪声异响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优化MPV加速噪声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SUV车在怠速工况时,车内存在"嗡鸣"异响噪声为研究对象,运用频谱分析法、声学互动滤波法、主观评价法,实现对异响噪声频率成分的确认。再通过综合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法、近场测量法、铅包覆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实现异响噪声源的快速识别,并确认发动机正时罩盖为异响噪声源。最后利用模态分析技术对噪声源进行结构优化,大幅降低其辐射噪声,最终达到有效改善车内声品质,提高整车NVH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样车开发阶段怠速工况出现的怠速车内异常噪声(简称异响),基于心理声学的分析方法对此异响进行声品质的客观量评价,定量地反映了正常噪声与异常噪声的主观感受差别;运用频谱分析技术初步确定怠速异响噪声的主要频谱范围在200~400 Hz;对异常噪声在200~400 Hz进行衰减滤波并进行声学回放与听觉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怠速异响的频率范围;采用声强测试得出发动机舱内声场分布,快速准确地确定了发动机正时轮系是引起怠速异响的主要来源,通过控制发动机悬置动刚度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相似文献   

6.
杨诚  李慎言  岳川元  杨朝  石川 《声学技术》2019,38(5):580-584
针对某款车型在空调开启时车内产生异响的现象提出了解决和优化措施。通过试验证明了异响源为压缩机。通过理论仿真计算,发现该压缩机的转子-衔铁系统具有与异响频率相近的扭转模态频率,并且试验发现,发电机支架也具有与异响频率相近的结构自然模态频率。文章阐述了该车异响原因是由于上述二者模态频率相近,导致衔铁受到由皮带传来的发电机支架共振激励而产生扭转共振,进而引发车内压缩机排气噪声。结果表明,改进发电机支架和压缩机衔铁任意一处都能使压缩机啸叫和车内异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线路试验,测试分析了100%低地板列车车内噪声特性,研究了车内噪声源分布以及空气传声、结构传声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使用统计能量法建立了单节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并利用其获得了车内噪声的功率输入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内减振降噪建议措施。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虽然低地板列车的转向架位于车厢中部,但是车内噪声仍然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趋势。车内噪声显著频段为中心频率250-2 000Hz的1/3倍频带,主要噪声源位于地板和风挡区域,主要是轮轨区域噪声。客室两端噪声主要经由车下地板和风挡结构传递至车内,客室中部噪声主要经由车下地板结构传递至车内,噪声传递路径为空气传声。因此,提高地板、风挡的密封和隔声性能是降低车内噪声的有效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100%低地板列车车内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问题,从车辆、轮轨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利用BrüelKj?r测试系统分析车辆的牵引、空调系统,车辆结构,轮轨粗糙度等因素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牵引、空调系统对运行车辆车内噪声影响较小。车内噪声的显著频带为400 Hz~800 Hz、1 105 Hz,与车轮非圆没有直接关系;1 105 Hz与钢轨打磨后磨痕有关。车内噪声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透射噪声,车辆内移门存在漏风问题,车外噪声传入车内;二是结构传声,轮轨或轨道以上频段的振动激励经过轴箱-构架-车体传递,进而激励车内内装等结构振动产生辐射噪声。此研究对地铁车辆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递路径分析是分析车辆噪声的重要手段,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是对传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改进。首先建立车内噪声的运行传递路径分析模型,介绍传递矩阵的求解算法。针对某乘用车车内噪声问题,进行运行工况下传递路径分析,获得各个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率,为制定合理的车内降噪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动车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在既有CR40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定频空调机组基础上实施技术创新的设计、研究成果,包括在空调机组上应用智能变频技术,降低列车空调能耗,提高车内的控温精度;增加空气净化和病毒灭活装置,解决车内异味问题,满足车辆的绿色环保使用要求;增加PHM故障诊断预警功能,提高列车在途故障应急处理效率,降低运营安监事故率,降低列车运营成本;增加车内压力监测装置,进行减振降噪优化设计,提高乘车舒适性。提升了标准动车组空调系统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乘客乘坐体验。  相似文献   

11.
以某型汽车空调系统(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在半消声室内对该空调系统进行噪声特性试验,采用局部屏蔽法、声压法、频谱法对系统的空调箱进行噪声源识别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声压级幅值较大的阶次噪声(8阶和24阶)为无刷直流电机的电磁噪声,主要通过电机端盖传递出来;43阶次噪声为气动噪声,是由鼓风机(43片叶片)产生,主要通过空调箱进、出风口传递出来。研究结果为抑制汽车空调系统噪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使用外置声源模拟汽车进气、排气噪声进行空气声传递路径分析的试验中,现有低频声源无法发出进排气时频率为30 Hz的低频噪声,同时由于低频声源体积过大需要过渡管道才能将噪声信号传输至排气尾管.为了解决声源系统引入过渡管道带来的声阻抗变化,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预滤波的噪声修正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算法对系统逆传递...  相似文献   

13.
100 %低地板列车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城市区域交通运输车辆。针对其特殊的车体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车内噪声控制要求。通过线路噪声试验,和100 %低地板列车车内声源特性的系统测试,定性分析了车内显著声源的传递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车内减振降噪建议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00 %低地板列车车内各个测点的声源能量主要集中在中心频率400 Hz~1 250 Hz的1/3倍频带,声源位置主要位于地板、顶板以及风挡区域。车内最显著频带声源的传递路径以空气传声为主。控制车辆外部空气声源,提高车体结构的密封、隔声性能是降低车内噪声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100 %低地板列车车内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汽车噪声的来源和噪声传播途径,研究聚氨酯发泡材料对车身空腔封阻噪声传播途径的作用,并通过具体车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风空调系统辐射噪声是船舶舱室内最主要的噪声源,吸声处理是降低舱室噪声的一种有效途径。为考察吸声处理对降低舱室噪声的效果,建立通风空调管路噪声向船舶舱内辐射的有限元法数值预报模型。以实测的管口声压为噪声源,研究舱室壁面及通风管路吸声对舱室降噪效果的影响,进而用于指导和改进船舶舱室的声学设计。对通风空调系统改变后的舱室噪声进行预报,并针对较高的噪声进行声学设计,使舱室噪声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在研车型空调系统气动噪声的研究。运用宽频噪声源模型和计算气动声学方法(CAA),对某汽车空调系统的气动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空调内部的噪声源分布情况,仿真和试验的频谱变化趋势比较吻合,风量最大偏差为3.5%。给出优化风道型面、改变蜗舌形状、风道包裹吸声棉等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密封性及声学包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内NVH水平。针对某款车怠速车内噪声大、车内声品质差问题,运用噪声源分离试验方法,识别出发动机噪声是车内主要的噪声源。通过对前围孔洞进行密封性改进和对传播路径进行声学包改进,有效阻隔了发动机噪声,有效提高车内声品质。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地建立了阻隔结构降噪试验研究方法。建立面向白车身的阻隔结构降噪性能测量方法,通过对比阻隔结构拆除前后白车身模态与传递函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于车身低频噪声的抑制能力;建立面向整车的阻隔结构降噪性能转鼓试验方法,用以评估其对于发动机噪声、轮胎路面噪声的抑制能力;建立面向整车的阻隔结构降噪性能风洞试验方法,用以评估其对于气动噪声的抑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阻隔结构降低车内噪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空腔阻隔结构增强了车身的模态阻尼,抑制车身的振动,从而降低了车内低频噪声;另一方面,阻隔结构切断了车外噪声经过车身侧围空腔入侵乘员舱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了车内高频噪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噪声问题,提出基于层递分析的噪声治理流程,根据噪声源产生的原因、传递路径及产生的结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激励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激励源所对应的传递路径进行第二层次的分析,最后根据产生的结果进行第三层次的分析,该方法层次明确、过程清晰,能有效地解决汽车噪声问题。最后针对一辆样车的车内噪声问题,运用该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