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用XRD研究了负载型铜系催化剂前体中碱式碳酸盐物相以及在沉淀过程中形成活性物相的条件,并寻找前体物相的结构与混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关系。与传统共沉淀法相比,它除了具有共同的水滑石、孔雀石、水锌矿外,还生成有Cu、Zn共晶的单斜绿铜锌矿(rosasite)。由于Cu、Zn共晶,使得在反应合成甲醇时,能更好地发挥Cu、Zn间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成反应的进行,其反应活性较一步共沉淀提高10%,且最佳活性温度下降20℃  相似文献   

3.
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用铜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铜系催化剂近10年来的研究情况以及现阶段铜系催化剂的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4.
5.
用三种方法制备了离子交换型铜系催化剂 ,分别测定了它们对甲醇脱氢生成甲酸甲酯的活性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离子交换型 Cu Zr O2 /Si O2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铜比表面和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Zr O2 和Zn O有助催化作用 ,而 Zn Si O3无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X—光衍射分析法(XRD),微反色谱法(MRC)和气氛热重法(ATGA),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铜对制氢催化剂还原性、活性和抗碳性的影响。从TPR曲线随铜的加入量和加入方法变化的规律,铜对还原活化能的影响,镍晶格参数随铜含量的变化以及铜钯作用的对比等实验结果,提出了铜促进还原作用的机理和模型,相当满意地解释了已有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铜-锌系共沉淀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u-Zn系合成醇类催化剂的共沉淀方式、温度、陈化时间及对其母体(氧化物形式)的超声作用、共沉淀复盐形式的物理性质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XRD、IR及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条件与催化剂复盐物及母体的物相、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密切相关。作者对催化剂复盐物、母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共沉淀条件进行了关联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铜-锌系共沉淀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Cu-Zn系合成醇类催化剂的共沉淀方式、温度、陈化时间及对其母体(氧化物形式)的超声作用、共沉淀复盐形式的物理性质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XRD、IR及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条件与催化剂复盐物及母体的物相、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密切相关。作者对催化剂复盐物、母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共沉淀条件进行了关联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周歆  刘东兵  何雪霞 《石油化工》2004,33(Z1):476-478
立足于非茂锆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乙烯均相聚合性能的研究,通过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桥联N-O配体L,并将配体L用于金属Zr配合物的合成,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桥联N-O配体金属Zr配合物;考察了在聚合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下,催化剂体系的乙烯均相聚合行为特点,结果发现,金属配合物和助催化剂MAO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烯烃聚合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化工》2015,(5):93-98
低碳醇可用作清洁环保的燃料添加剂且显示较大潜力。由于合成气制低碳醇反应复杂且催化体系多样,尽管其研究已有90余年的历史,但反应机理仍存在争论。总结了甲醇同系化、烯烃水合、缩合、插入等Cu系催化剂上合成低碳醇的多种机理,指出要结合现代表征手段与分子动力学模拟,从而阐明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与中间物种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制备方式的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采用3种不同的沉淀方式(正加、反加和并流)制备出3个具有相同组成的甲醇合成催化剂样品CuO/ZnO/Al2O3,它们的活性顺序为:并流法样品>反加法样品>正加法样品;还原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反加法样品<并流法样品<正加法样品。通过对催化剂前驱物进行DTA分析,证实了3种沉淀过程中相应的Cu2+和Zn2+的沉淀行为,即在并流和反加沉淀过程中,Cu2+和Zn2+同时均匀地沉淀,而在正加沉淀过程中,Cu2+和Zn2+发生分步沉淀。催化剂氧化态的IR结果表明了由3种沉淀方式所获得的样品中CuO和ZnO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2.
铜基催化剂上富二氧化碳合成气制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铜基催化剂,在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反应条件对其催化富CO2合成气合成甲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CO转化率和甲醇时空收率都出现一个极大值,而CO2转化率呈上升趋势;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增大压力是提高CO和CO2转化率和甲醇时空收率的有效手段;提高原料入塔气中H2含量,可提高CO和CO2的转化率,但甲醇时空收率下降;提高空速,可提高甲醇时空收率,但CO和CO2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用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对AMPS/AM和S用量、反应时间、单体纯度和浓度以及除氧等合成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5-40℃、单体总浓度为10%~15%、引发剂浓度为0.01%-0.02%、pH值为中性、反应8h以上时,可得到特性粘数为10~17dl/g的三元共聚物,转化率可达97%。使用中试产品在中原油田卫18-4井组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注聚后井组保持了较高的注入压力及阻力系数,表明在中原油田油藏条件下AMPS三元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降水增油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构筑与长期CO2驱储层具有更好配伍性的压裂液体系,本文通过正交合成实验,以氧氯化锆、乙二醇、乳酸及氯化铵为原料,成功合成并筛选出可在酸性条件下(pH=1~6)与羧甲基羟丙基胍胶(CMHPG)发生交联反应的有机锆交联剂,系统地评估了有机锆交联CMHPG酸性压裂液体系的成胶时间、成胶强度、流变性能、悬砂和破胶性能、微观结...  相似文献   

15.
复频超声法制备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复频超声共沉淀技术制备Cu/Zn/A1/Zr甲醇合成催化剂及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频率为40,23.8 kHz复频超声技术制备的Cu/Zn/Al/Zr甲醇合成催化剂与普通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其空时收率可提高34%。XRD和FE-SEM等表征结果表明,复频超声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可改变催化剂前体的物相,Cu,Zn组分彼此分散均匀,表现为氧化态催化剂的XRD谱图中各特征峰较为弥散。与单频超声相比,采用复频超声技术可进一步减小催化剂颗粒粒径,增加Cu与Zn组分间的分散程度,这表明复频超声技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博  刘恩周  樊君  张增庆 《石油化工》2012,41(10):1207-1213
针对CO2加氢一步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活性载体、助剂、沉淀剂及沉淀次序、焙烧温度和制备方法等对中间产物甲醇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甲醇脱水催化剂组分的研究现状,并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甲醇合成与甲醇脱水复合结构催化剂的研究趋势,最后提出了高效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2016,45(11):1322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由硫代氨基脲硫醇化改性活性炭负载的钯-金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氧化法合成醋酸乙烯酯(VA)的反应,利用AAS和XPS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组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钯/金质量比的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氧化法合成VA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钯/金质量比为1.11时,钯和金元素的负载率最大,分别为89.40%和105.60%,该催化剂在乙烯气相氧化法合成VA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达最佳值,分别为825.0 g/(L·h)和95.1%。表征结果显示,活性组分钯、金在催化剂上的化学形态主要是由钯的氮化物或氧化物和金单质组成。  相似文献   

18.
富二氧化碳合成气制甲醇铜基催化剂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催化剂的假密度、径向抗破碎强度、焙烧失重率和催化剂活性等指标在高压微型反应装置上评价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备的富CO2合成气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的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共沉淀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几个关键的制备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在沉淀温度70℃~80℃,沉淀pH值为中性,焙烧条件320℃×4.0h的制备条件下,催化剂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炔醛化反应通常采用铜基催化剂,pH值对反应有较大影响,控制反应过程中pH值在6~7范围内,1,4-丁炔二醇收率与选择性最佳。通过SEM、N2吸附-脱附、XRD和FT-IR对反应前后的碱式碳酸铜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pH值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应过程中pH值较低,会造成催化剂形貌与织构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活性物质乙炔亚铜降低,促进线型碳(尤其是β型线型碳)增加,不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同时,研究还发现了炔醛化反应中间物CuC≡CCH2OH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应用离子掺杂、价态补偿原理,研究了 CeO_2助剂对低压铜基甲醇合成 Cu-Zn-Al 催化剂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0MPa、235℃的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1 5%CeO_2的 Cu-Zn-Al(记为Al.5)催化剂的初活性和耐热后活性比未添加 CeO_2的 Cu-Zn-Al(记为 A0)催化剂分别提高了18.4%和22.60%。X 射线衍射和微商热重表征结果显示,A1.5催化剂前体中绿铜锌矿[(Cu,Zn)_5(OH)_6(CO_3)_2]的含量更高,A1.5催化剂的Cu-Zn J司的协同作用增强,提高了A1.5催化剂的活性;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显示,A1.5催化剂比 A0催化剂的还原峰温分别降低了11℃和18℃,表明添加 CeO_2后 Cu-Zn-Al 催化剂更易被还原。X 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显示,还原后的A1.5催化剂表面 Cu~+的含量增加,这与 A1.5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