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在分析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要考虑的5个方面的问题,即区域空间尺度的差别性、区域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区域禀赋条件的复杂性和区域管理体制的差异性。通过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即理论方法体系尚未统一规范,成果转化应用不足,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对未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构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体系,统一规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技术标准;推进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研究应用;加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监测预警;转变政府管理理念,以可持续理念和新型资源观指导区域发展工作;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时间序列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尺度与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因子的量化方法、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分析得到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性和演进趋势,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向从基础的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向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转变,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制约要素和参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正在向以资源环境为约束、以空间优化为导向的方向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时间序列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尺度与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因子的量化方法、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分析得到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性和演进趋势,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向从基础的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向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转变,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制约要素和参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正在向以资源环境为约束、以空间优化为导向的方向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国内外智慧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进程中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和应用系统开发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涵盖技术、标准、安全、 政策的“五纵”运维运营体系以及包括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决策层的 “五横”框架体系,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5.
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研究是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深入认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层次特点,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3个方面提出了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在对实例矿区生态承载力量化研究结果数据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矿区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本文首先探讨双评价的概念内涵,然后梳理双评价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最早为单因素评价,主要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承载力等进行评价,后期由于区域环境的复杂性逐渐转变为综合指标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涵盖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和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未来的双评价应广泛借鉴区域环境评价的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旭骞  张顺堂 《有色金属》2006,58(2):103-106
矿区生态承载力是矿区生态系统抵御外界胁迫的素质,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深入认识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矿区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探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量化研究,并提出了评价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分级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快速增长为资源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为当前我国的一个研究热点。对有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从内涵、评价方法及其应用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评述发现,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研究尚浅,需要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城市中仍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对宁国市资源环境状况的分析,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利用综合指数法,从土地承载力、水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对宁国市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展了评价。结果得出:宁国市耕地承载力超载,建设用地承载力、生态用地承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盈余,地质环境承载力均衡。通过结果分析为促进宁国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大量多源、综合性数据资源的支撑。针对数字化砂岩型铀矿对多源数据的需求,厘清了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评价、设计建设、采冶生产和退役治理等全周期业务流程的数据来源及其特征,研究了数据分类及其组织结构,提出了数据分类编码方法和一体化数据组织管理框架,为建立砂岩型铀矿标准化数据体系和数据的统一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指标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研究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从资源、生态、经济、政策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计算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中国各省的承载力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在保证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方伟 《资源与产业》2016,18(6):81-86
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可以来自于城市之外,但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却是有限的。比如有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较高的速度,但生态环境却急剧恶化。城市经济增长面临着生态承载力极限的限制。因此文章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并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框架。然后,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3种情景下北京市2016—2020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下,北京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和趋势,以探求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采煤引起的水资源破坏和地质环境变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保水采煤、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西部富煤缺水地区的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分析认为: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将保水采煤理念与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有机融合,系统分析"采煤活动—水资源破坏—地质环境效应"作用机理,从寻求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保护3者之间的最优解中阐述内涵。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可采用属性分析、生态需求分析、数值分析、突变理论等方法,重点研究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承载能力及承载状态等级划分方法。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可采用模拟实验,取得典型煤矿区承载能力下地质环境与开采强度临界值的关系数据,进而提取出控制和减轻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保水采煤技术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和规模。在承载力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协同监测技术方法,并给出了承载力预警等级判定标准。所提出的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和发展保水采煤及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10—2014年贵州省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数据结合TOPSIS方法构建了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计算贴合度观测各年份的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然后,根据排序结果评估贵州省2010—2014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各评价指标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近5年贵州省经济水平最高的年份是2013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这段时期内呈总体上升趋势,期间略有回落;2)在经济发展水平系统中,产业结构因子对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作用最大,而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中,关键影响因子由资源禀赋变为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说明贵州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对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能力。因不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不同,承载内容不同,所以必须分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文章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农业发展区、矿业经济区、海洋经济区、生态保护区6类。然后因为土地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基础,文章又将土地承载力分为耕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生态用地承载力,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土地承载力评价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专家效用函数构建不同专家的主观评价矩阵,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根据最小叉熵准则建立权重集成模型,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多专家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不需要任何附加信息的情况下,将主客观赋权相结合,既避免了赋权的主观随意性,又避免了过分从数据中挖掘信息。此外,从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自然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发展迅速,其人口和GDP规模较大,北海市因港口业的壮大带来GDP的提升,而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排名最后,有待思考如何整合资源和增加城市的综合实力。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