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将KOH负载在新型载体氧化锆上,通过高温煅烧得到了固体碱催化剂。探讨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活性的影响,获得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研究并优化了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固体碱催化剂KOH/ZrO_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KOH负载量20%,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2h。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为:醇油比9∶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4.0%。各因素对产率影响的大小为: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郭琳琳  郑龙  高文艺  任立国 《应用化工》2012,41(12):2135-2138,214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锆负载氢氧化钾固体碱催化剂KOH/ZrO2,在空气中焙烧4 h后,用于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考察了KOH/ZrO2固体碱催化剂的焙烧温度、醇油摩尔比、催化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KOH负载量为20%,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为3 h时,大豆油酯交换反应转换率为97.73%。  相似文献   

3.
以Na2Si O3·9H2O为原料制备固体碱催化剂,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为模型,优化固体碱焙烧条件。再以最优条件制备的Na2Si O3·9H2O固体碱催化剂优化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工艺。结果表明:硅酸钠固体碱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1 h。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优化工艺为: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6∶1、反应时间2 h。  相似文献   

4.
任玉洁  周菁  陈洁 《广东化工》2014,(10):199-20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a2CO3/高岭土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甲酯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醇油摩尔比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3%和醇油摩尔比12∶1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转化率达到90.5%。  相似文献   

5.
以硅酸钠为原料,通过简单焙烧工艺制备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麻疯树子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焙烧方法、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固体酸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油比对酯交换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焙烧法,在400℃焙烧2 h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50 min,催化剂用量为3%,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1:1,其酯交换率为99.9%。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2CO3/NaX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甲酯生物柴油。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4%和醇油摩尔比14。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达87.5%。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2CO3/NaX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甲酯生物柴油。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4%和醇油摩尔比14。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达87.5%。  相似文献   

8.
李川  万新军  任玉洁  周菁  陈洁  刘敏 《应用化工》2013,(10):1826-1828,183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aOH/NaX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甲酯生物柴油。考察了NaOH负载量、焙烧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醇油摩尔比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OH负载量25%,焙烧温度500℃,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3%和醇油摩尔比12条件下,转化率达95.3%。  相似文献   

9.
以高酸值鱼油为原料,利用Amberlyst15固体酸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降低酸值,再由氧化钙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转酯化得到鱼油脂肪酸甲酯。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反应条件,预酯化: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75℃,n(醇)/n(油)14,反应时间1.5 h,酸值降为3.35 mg/g,二次预酯化酸值降至1.24 mg/g;酯交换:催化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65℃,n(醇)/n(油)为6,反应时间为3 h,鱼油甲酯收率为93.7%。  相似文献   

10.
对取自餐饮的潲水油进行一系列预处理,脱去其中的胶类、色素、水分等杂质,然后用自制的固体酸、固体碱催化剂经"两步法"工艺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结果发现,在预酯化反应中,催化剂A用量为6%、醇油摩尔比为12∶1,反应2.5 h后,潲水油的酸值由50 mg KOH.g-1降至2 mg KOH.g-1。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碱催化酯交换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00℃、催化剂B用量6%、醇油摩尔比9∶1,在此条件下转化率达96.4%。表明所制备的固体酸、固体碱催化剂能有效将潲水油转化为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1.
潘虹  任立国  高文艺 《工业催化》2012,20(12):58-62
以NaOH、正硅酸乙酯和乙醇为原料,经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Na/SiO2),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催化剂焙烧温度、n(NaOH)∶n(SiO2)、n(甲醇)∶n(大豆油)、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固体碱催化剂Na/SiO2在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焙烧温度600 ℃、n(NaOH)∶n(SiO2)=2∶1、n(甲醇)∶n(大豆油)=15∶1、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7%和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脂肪酸甲酯产率可达97.42%,催化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呈现出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F/Al2O3固体碱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通过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对催化剂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制备条件:KF理论负载质量分数为Al2O3的45%,浸渍时间6 h,焙烧温度500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大豆油与甲醇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2%、反应时间3 h和反应温度(60~65) ℃条件下,酯交换转化率可达97.1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碱催化剂硅酸钠/二氧化锆(Na2SiO3/ZrO2),并用其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剂焙烧时间、硅与锆物质的量比、醇油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引入硅酸钠可调变催化剂中二氧化锆的晶相组成。对催化剂的性能测试表明,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00 ℃、催化剂焙烧时间为3 h、硅与锆物质的量比为4、醇油物质的量比为7、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占大豆油的质量)为3%时,生物柴油的产率最高为92.5%。  相似文献   

14.
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CaO体系)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解决生物柴油酯交换过程中的产物与催化剂分离问题,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CaO/SiO2、CaO/Al2O3和CaO/MgO体系),考察该系列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不同反应特点,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可以很好地分散在催化剂载体上,该体系催化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良好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700 ℃,催化剂质量分数为原料油的1%,m(醇)∶m(油)=18∶1,反应温度60~65 ℃,反应时间10 h。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钙/三氧化二镧(CaO/La2O3)固体碱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大豆油与甲醇进行的酯交换反应。XRD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三氧化二镧上高度分散,且钙与镧之间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催化剂适宜的制备条件:钙与镧物质的量比为2∶1,焙烧温度为750 ℃,焙烧时间为3 h。在醇与油物质的量比为13∶1、催化剂质量占大豆油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4 h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钙/三氧化二镧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和甲醇进行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产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满雪  黄伟  李飞 《工业催化》2017,25(6):24-27
以ZrO_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Co与Mn物质的量比、焙烧条件及含H_2O气氛对N_2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活性组分Co负载质量分数3%,Co与Mn物质的量比为1∶1,焙烧升温速率2℃·min-1,焙烧温度900℃。该条件制备的负载型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温度850℃时,N_2O转化率达98.7%。当反应气氛中H_2O体积分数小于20%条件下,850℃时N_2O转化率高于90%,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刘晓艺  李秀萍  赵荣祥  张豪 《化工学报》2021,72(11):5653-5663
以己内酰胺-八水氧氯化锆低共熔溶剂为添加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含锆的硅胶,再经过高温煅烧得到n-ZrO2/SiO2 n=2%,4%,6%) 负载型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ZrO2成功负载到SiO2上。以ZrO2/SiO2为催化剂和吸附剂,H2O2为氧化剂组成催化氧化脱硫体系,并应用于模拟油脱硫。分别考察了氧化锆负载量、反应温度、氧硫比、催化剂加入量及不同类型的硫化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n(H2O2)/n(S)=4(摩尔比)、4%-ZrO2/SiO2的加入量为0.2 g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氧化脱硫体系对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为98.7%、93%和65.9%。且4%-ZrO2/SiO2回收利用5次后,DBT脱除率仍可达到91.8%。  相似文献   

18.
KNaHC4H4O6·4H2O/Al2O3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酒石酸钾钠(KNaHC4H4O6·4H2O)和Al2O3制备了负载型KNaHC4H4O6·4H2O/Al2O3固体碱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菜籽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以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其催化活性的指标。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酯交换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3.5%、醇油物质的量比为9∶1、反应温度65 ℃和反应时间3 h时,转酯化反应的转化率达96.3%。  相似文献   

19.
以商品化Zr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MnO x /ZrO2催化剂,对目标污染物甲基橙溶液进行催化臭氧降解效果研究。比较不同焙烧温度(350、400、500和550℃)、不同MnO x 负载量(5%、10%、15%和18%)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MnO x 负载量为15%时,催化剂对催化臭氧降解甲基橙溶液表现出最好的活性。反应进行60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92.8%,较单独臭氧氧化提高了36.1%。催化剂15%MnO x /ZrO2(400℃)的酸碱使用范围(pH为2.7、6.5、8.7、10.8)实验表明:甲基橙溶液不同初始pH条件同样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且pH=2.7时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效果,甲基橙脱色率可达95%。循环实验表明,15%MnO x /ZrO2(40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催化剂循环使用三次后,甲基橙溶液脱色率仍保持在85%以上,且活性组分的流失是降低催化剂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赵乐乐  王守信  王远洋 《工业催化》2015,23(11):874-881
以活性成分负载量、负载顺序和焙烧温度等关键制备参数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制备了V_2O_5-WO_3/TiO_2催化剂,对其进行XRD和TPR表征,并在自行设计搭建的SCR烟气脱硝实验平台上评价其(300~390)℃的SCR脱硝性能。结果表明,活性成分钒和钨绝大多数以非晶态形式存在于载体表面,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主要活性成分V_2O_5负载量越高,脱硝率越高;400℃焙烧温度可以形成催化反应所需的晶相,且维持催化剂较高的比表面积;催化剂低温活性和高温活性是由表面富集和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315℃低温脱硝活性影响明显,以先钒后钨负载顺序为宜,表面富集对390℃高温脱硝活性起主要作用,以钒钨同时负载或先钒后钨负载顺序较好;随着m(WO_3)∶m(V_2O_5)的增加,在7.5∶1处催化剂的脱硝率升至最高,随后迅速下降,WO_3负载质量分数以6%为宜。在优化条件V_2O_5负载质量分数0.8%、WO_3负载质量分数6%、先钒后钨负载和400℃焙烧温度下制备了催化剂并进行脱硝性能验证,315℃低温脱硝活性达到6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