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油田开发进入到后期,低序级断层的描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低序级断层的主要存在着断层对比识别难度大、地震描述难度大、井斜数据存在问题、精细修正难度大等问题,致使复杂断裂系统的描述精度较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结合濮城油田濮45块沙三中油藏的特点,通过研究低序级断层形成机制,运用地震识别技术、井斜资料的甄别与校正技术及精细对比等技术,重构断裂系统,指导了油藏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石西油田石西2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油藏开发效果较差,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发油藏,了解剩余油分布情况,开展了石西2井区的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整个研究过程是在开发协同工作环境下完成的,应用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之后,通过软件直接调用地震解释结果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对油气储集层的多学科一体化研究。该成果为开发方案的部署和调整、油藏数值模拟以及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及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A油田目前开发井网特点和动态开发数据,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微相、开发井网、沉积构造等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形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开展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以此来提高油田驱油效率及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油藏地下油水关系复杂、认识难度大等问题,以精细数值模拟为手段,利用油藏优势潜力评价技术,即剩余油饱和度、储层有效厚度、剩余油分流能力、储层渗透率等多因素综合决策技术,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优势潜力丰度、优势动用潜力丰度四个步步递进的指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剩余油优势开发潜力区域。其研究结果在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成功验证,说明这种多因素精细评价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分布的新方法准确可靠,对于指导油田开发实际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SZK油田为角度不整合面油藏,底水能量充沛。经过十多年的开发,油田产量递减加快,剩余油认识难度加大。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建立SZK油田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生产历史资料建立动态模型,通过对油藏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进行地质储量、压力及产量的拟合,真实再现油藏的开发历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油田的下步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南油田文 85断块以历十多年的滚动勘探开发 ,产量从上升、稳产和大幅度递减。面对如此严峻的开发形势 ,1 999年以来针对油田的特点成功地采取了 5项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剩余油研究技术 ;出水层封堵技术 ;老井措施增油技术和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技术等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强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及改善开发效果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20年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立足深入细化构造研究、精细调整开发层系、配套应用适合性工艺技术,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来系统、实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新站油田裂缝发育且为三低油田,为了提高其储层动用程度,挖潜剩余油,改善开发效果,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其它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发地震研究不断深入,喇嘛甸油田已经实现了构造研究全覆盖,开发地震研究进入储层描述阶段,为多学科综合描述油藏特征提供新的依据。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多学科油藏研究凭借其手段多样化,技术综合化、成果定量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及措施挖潜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井网密度很高,但地震井间信息仍然是认识储层的重要手段。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地质特征,为喇嘛甸油田三元驱开发提供重要依据,为现场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对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 ,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油藏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手段,但中国陆相油藏十分复杂,特别是开发进入中后期,注入水和人工裂缝改造,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敏感型特征,再加上井网的不完整性,加剧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化,剩余油分布认识困难,增加的油藏精细描述难度。本文通过对油田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技术难点进行研究,探索解决精细油藏描述技术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复杂断块油田产能比重越来越高,因而逐渐成了开发工作的重点。依据复杂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和性质,充分利用现代油藏技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和研究,探索和细化一套挖潜剩余油、提高断块油田采收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精细断块油田开发的基础。本文从实际出发,总结和分析了复杂断块油田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性质,阐述了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的方法技术和研究内容,为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精细油藏描述理论和技术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庆祖集油田是一个极复杂断块油田,通过不断深化认识,挖掘油藏潜力,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本文总结了庆祖集油田不断深化油藏认识,通过精细构造研究、注采关系调整和精细制定注水方式等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开发水平,确保了庆祖集油田的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16.
某油田西区油藏作为主力开发地区,到了开发中后期主要产油区含水率增加,剩余油分布不能明确刻画.采用深化沉积相研究,明确沉积河道走向,找寻剩余油富集区,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实现精细开采,提高本区块的开采率,提高石油产量.  相似文献   

17.
油藏精细描述是以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钻井取芯、地震、油藏动态及测试资料对油藏进行的综合描述研究;文中主要讲述了测井资料在丘陵油田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微相分析与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评价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测井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形式再现丘陵油田三间房组油藏形态特征,对剩余油挖潜给予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全面收集、整理欢喜岭油田锦98块各项动、静态资料为前提,精细刻画油藏地质体为基础,以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开展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为目标,将基础地质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预测、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紧密结合,综合应用动态分析法与油藏数值模拟法分析储层的水淹程度,寻找当前的剩余油潜力区域;根据潜力区分布状况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锦98块下步挖潜的目标及加密调整方案,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利用水平井挖潜厚油层剩余油的技术已成为油田后续开发的重要手段。PB油田处于长垣老区,目前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挖潜困难。本文应用地震反演预测成果、测井、地质、生产、测试等动静态数据,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充分认识构造、储层特征等,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优选水平井部署有利区域和有利层段,应用水平井适应性筛选对有利区域和层位进行水平井优化设计;对高含水期油田后期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断层、潜山等影响,L油田局部动用较差,存在剩余油富集区。主体区剩余油分散,现井网挖潜难度大。剩余油潜力分析是油田开发调整工作的基础,因此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剩余油在平面、层间及层内的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总结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值模拟能有效的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在此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开展了调整方案的工作,部署了15口生产井、4口注水井,增油效果良好,极大的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