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国电宿迁电厂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特点,研究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的再热器调温方式。通过分析二次再热锅炉再热器温度调节的难点,优化二次再热锅炉的结构及受热面设计,同时结合宿迁工程具有宽泛抽汽供热的需求,分析供热对再热器调温的影响。参考并对比国电泰州电厂二次再热锅炉的设计,提出适合工程实际的再热器调温方式。宿迁电厂在75%THA负荷以上运行时,通过燃烧器摆动及调节烟气挡板,再热蒸汽可达到额定汽温。在50%THA~75%THA负荷运行时,辅助以烟气再循环的调温方式以保证再热汽温达到额定值。烟气再循环采用抽取锅炉省煤器后的烟气。再热器调温方案的设计为同类型的二次再热机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发电设备》2016,(6):421-424
简述了国内某二次再热锅炉的设计方案及技术特点,通过解决该锅炉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锅炉调试及机组运行时锅炉主要参数和环保排放的实际情况,验证了锅炉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为二次再热锅炉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二次再热塔式锅炉再热蒸汽调温的技术难题,本文在介绍现有调温方式及特点的基础上,以某1 000 MW机组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为例,提出了采用组合式高温受热面,一次再热器受热面和二次再热器受热面并列布置,一次再热器受热面和二次再热器受热面两级串联,一次再热器冷段和二次再热器冷段均布置辐射受热面等再热蒸汽调温设计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其他同类电厂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部分大型电站锅炉再热蒸汽系统不能进行水压试验检漏的特点,介绍了一种超声波检漏仪,并运用该检漏仪对邯峰发电厂再热器受热面管进行了风压检漏,该仪器能够准确定位再热器管泄漏源位置,其检测效率和精度能够满足电厂检修要求的需要,为电厂再热器管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典型800 MW级“二拖一”分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技术特点,采用对应燃机点火余热锅炉自产汽源、两炉单独吹扫,降压稳压联合冲管的方案,对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各受热面分别采用相应的蒸汽参数进行吹扫.临时系统配置了三个临冲门及一个消音器,在简化冲管系统的基础上增强了冲管操作的灵活性.比较了不同形式冲管临时系统的特点,讨论了冲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联合循环用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冲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锅炉各调温手段对再热汽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从锅炉吸热面布置、摆动燃烧器喷嘴、烟气挡板、一、二次再热器微量喷水减温器、一、二次再热器事故喷水减温器方面做出了设计说明,介绍了某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一、二次再热汽温控制回路的设计及主、再热汽温控制的解耦方法,实践证明本控制方案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某300 MW机组1号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炉,在一周内连续两次发生低温再热器爆管,第一次事故为低温再热器右侧第1排第1根管下半圈漏泄,漏泄管排存在出列现象且管排间距偏大,导致漏泄区域受烟气冲刷加剧,最终因磨损减薄发生漏泄;第二次事故为低温再热器第10排第7根管漏泄,该管系前一次漏泄后检查出的磨损超标新更换管,该管焊接时产生坡口未熔合的孔洞是造成第二次漏泄及爆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蒸汽吹管是关系到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基建环节。针对二次再热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复杂,吹管次数多,吹管有效时间短,吹管工期长等问题以及热力系统的参数特点,提出在降压吹管系统设计时,将过热器系统和一次再热器系统视为一体,将临吹门设置在一次再热器出口的优化方案。该方案优于将临吹门设置在过热器出口的常规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吹管时锅炉的蓄热容量,从而提高吹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冲管的目的和意义新安装好的锅炉,在向汽轮机供汽前,需对其系统管道用蒸汽进行吹扫,这称为冲管。汽包炉冲管包括冲扫过热器,过热器管道,冷段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及热段再热蒸汽管道,直流锅炉除上述部位要冲管外,另外水冷壁也要考虑用外来蒸汽进行冲扫或用水进行冲洗。锅炉在安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全在其系统管道内遗留一些杂物,如焊渣,氧化铁屑、甚至还  相似文献   

10.
▲提高国产200MW机组再热蒸汽温度的措施陡河发电厂5、6号机组为国产200MW中间再热式汽轮发电机,型号为N-200-130-535/535型;锅炉为HG-670-140-9型煤粉炉。这两台锅炉自投产以来,再热蒸汽温度一直偏低。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再热器冷段入口蒸汽温度低(汽轮机高压缸排汽);(2)锅炉热段再热器布置不合理;(3)汽一汽交换器调整不灵;(4)再热蒸汽减温水系统设计不合理;(5)锅炉运行工况影响。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改进了再热蒸汽减温水系统,加装了4个手动调节阀,对4条再热蒸汽管的温度可以分别进行调节,提高了4条再热器管的平均再热蒸汽温度,降低了减温水量。  相似文献   

11.
首台国产化超临界直流锅炉蒸汽吹管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沁北电厂1号炉是我国第1台国产化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在确定了蒸汽吹管的范围、方式、工艺流程和吹管质量验收标准后,选择了蒸汽吹管的运行参数。蒸汽吹管分2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主蒸汽管道吹管;第2阶段为主汽及再热器系统串吹。吹管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超临界直流炉采用降压吹管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华能上安电厂600MW超临界空冷燃煤机组的设备情况,介绍直流锅炉降压吹管方式及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锅炉吹管工艺及流程,并指出吹菅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国产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蒸汽吹管的范围、方式、工艺流程和吹管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分析,并选择了蒸汽吹管的运行参数.蒸汽吹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稳压吹管,第二阶段为稳压及降压联合吹管.吹管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超临界直流炉采用稳压和降压联合吹管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张敬辉 《黑龙江电力》2010,32(5):351-353
分析了电站锅炉各受热面吹灰对蒸汽参数的影响,对某发电厂DG-1025/18.2-Ⅱ6型锅炉进行了吹灰方案改进,优化了锅炉吹灰系统吹灰方式,可以按比例减少吹灰次数,减轻了受热面磨损,提高了锅炉的汽温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机组锅炉稳压法与降压法蒸汽吹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超临界机组4号锅炉调试中采用稳压和不熄火降压方式蒸汽吹洗的情况.吹洗结果表明,4号锅炉无论采用稳压或不熄火降压方式吹洗,均能保证要求的吹管系数及吹洗质量.不熄火降压方式吹洗的效果优于稳压法,且省时、省燃料、省除盐水、操作简化.  相似文献   

16.
张国平 《电力学报》2011,26(5):425-427,431
介绍了阳城电厂锅炉尾部烟道由蒸汽吹灰改造为燃气脉冲吹灰的原因,阐述了燃气脉冲激波在线吹装置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运行维护要点,在与蒸汽吹灰进行了安全性、经济性比较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将尾部烟道吹灰系统由蒸汽吹灰改造为燃气脉冲激波吹灰的技术改造,有效保证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清洁,防止了尾部受热面的吹损。为各燃煤电站解决锅炉尾部烟道的积灰及安全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取合适的超超临界锅炉吹管方式,阐述了超超临界锅炉吹管的技术特点,根据某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吹管实例,计算了吹管系数,提出了将稳压吹管与降压吹管互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锅炉吹管效果.结果证明,超超临界锅炉采用降压吹管时,吹管系数难以达到要求;启动分离器压力取6.0 MPa时采用稳压吹管过热器吹管系数可达到1.0以上,再热器吹管系数可达到1.2以上.超超临界锅炉吹管汽温主要通过燃水比控制好中间点温度,通过减温水控制蒸汽温度.  相似文献   

18.
沈军  李艳  田军  薛雷 《电站系统工程》2001,17(6):379-380
详细介绍了锅炉吹灰减压站的系统构成,蒸汽管路导通状态,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吹灰减压站的逻辑控制方式,该控制方式完全避免了先导式电磁阀由于先导压力不足无法实现气路顺利切换的固有缺陷是一种极佳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二次再热技术因其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污染物排放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新机组的蒸汽吹管工艺亟待探讨,以二次再热超超临界66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在传统一段吹管、二段吹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大容量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布置的实际,提出三阶段降压法蒸汽吹管工艺,较好地适应了新机组新技术的变化。实际靶板检验结果表明:斑痕数均少于5点,斑痕粒径均小于0.5 mm,完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吹洗质量优良。提出并成功运用的三阶段降压法吹管工艺可为后续二次再热机组吹管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方世清  黄俊 《中国电力》2016,49(1):65-68
为解决某厂单台5号机组在无外界热源条件下的冷态启动问题,在A磨煤机入口风道设计安装微油加热空气预热系统,从而获得了磨煤机干燥热风,利用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实现锅炉点火,点火初期利用压缩空气对空气预热器吹灰,利用锅炉自产蒸汽,解决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所必需解决的空气预热器吹灰、给水热力除氧、汽轮机轴封用汽、汽泵冲转等方面的蒸汽需求,成功实现取消启动锅炉,实现单台机组的冷态启动,节省燃油,降低启动能耗,并在点火初期即投入了电除尘。该研究成果对节约火电建设投资、降低火电运营成本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