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针对冷连轧生产过程中,对板形仪所测板形数据的使用仅停留在服务于本工序的生产,而不能用于质量异议分析,以及指导下游退火与平整工序的工艺参数优化设定和造成数据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以普通四辊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机组板形仪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功能,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冷连轧机组的板形再现与分析技术,开发出相应的板形再现与异议分析系统,并将其推广应用于某冷轧薄板厂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生产,使用效果良好,实现了适时再现与分析钢卷轧制过程中的板形,为下游连续退火及平整工序工艺参数的优化设定,以及冷连轧产品质量异议的处理,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2030 mm冷连轧机组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板形预报及无法定量分析板形影响因素的问题,充分考虑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简单介绍了冷连轧机组相关板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典型规格产品以及极限规格产品,对弯辊力、窜辊量及倾辊量等影响板形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弯辊力的逐渐增大,板形由双边浪逐渐转变为...  相似文献   

3.
以首钢京唐公司2 230 mm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国内外板带材生产中被广泛选用的CVC冷轧机机型,运用ABAQUS仿真软件建立了3D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ESS冷轧机对带钢边降的控制性能,证明ESS冷轧机对带钢边部减薄的控制较好。通过ESS冷轧机3D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超宽薄极限规格带钢轧制过程的模拟;深入分析了ESS冷轧机对带钢边部减薄的控制规律。结合现场轧制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现场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切合度很高,相对误差在10 μm以内,绝对误差在0.69%以内。  相似文献   

4.
冷连轧机控制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叙述了国内外冷连轧技术的发展过程,对冷连轧机产品的厚度和板形控制理论及方法作了详尽的论述,由于轧制工艺理论停留在静态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主要靠装备创新和复杂的控制系统来实现.我国建立的轧制动态理论等,可以在简化装备和控制系统的条件下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基于"工艺控制论”的冷连轧过程分层递阶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5.
国内引进的两套不同冷连轧机的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分为预设定、轧制力前馈控制和板形的闭环反馈控制三个部分,分析了这两套板形控制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控制模型和控制原理,对我国自主开发先进的自动板形控制系统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连轧机组开卷段设备是指将带材开卷并最终送入焊机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国内某钢厂设计并总成套了国内首套全国产化的1450mm冷连轧机组,采用了一种上下双层的开卷系统结构,本文介绍了此套冷连轧机组开卷段设备的组成、功能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邯郸钢铁公司从SMS公司引进的热轧CVC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根据设计的工作辊CVC曲线,结合工况条件,仿真计算了轧辊辊缝凸度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十八辊轧机板形调控性能,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十八辊轧机轧制过程三维弹塑性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施加-335~490 kN的中间辊弯辊力及中间辊横移量为-125~125 mm时,屈服强度为980 MPa带钢的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以及工作辊有载辊缝、弹性弯曲、弹性压扁变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间辊弯辊力对承载辊缝的调节能力明显大于中间辊横移量。中间辊弯辊力的二次凸度调节量约为238μm,四次凸度调节量约为78μm。中间辊横移量的二次凸度调节量约为6μm,四次凸度调节量约为2.7μm。中间弯辊力对工作辊边部弹性弯曲与弹性压扁的调控效果明显大于对工作辊中部的调控效果。中间辊横移量对工作辊弹性弯曲与弹性压扁调节能力明显小于中间辊弯辊力,说明了中间辊横移量对承载辊缝和板凸度调节能力小于中间辊弯辊力。  相似文献   

9.
宝钢3套冷连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守群 《轧钢》1999,(3):39-42
介绍了宝钢1420、1550、2030mm3套冷连轧机组采用的板形控制技术:1420mm机组的CVC技术,1550mm机组的UCMW机型,2030mm机组第5架的DSR技术。分析了3种不同板形控制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其设备结构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2 230 mm酸轧机组板形控制手段,模拟仿真了CVC、ESS辊型的板形控制能力。针对生产中的板形突变问题,对现场生产热轧来料凸度及性能进行了测量,定量研究了热轧来料对冷轧板形控制的影响。规范了热轧来料凸度要求及热轧工艺控制,使酸轧过程中的板形突变比例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冷连轧板形自动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国栋  刘相华  王军生 《轧钢》2003,20(4):38-42
分析了冷连轧生产过程中,带钢平直度、边部减薄等板形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介绍了冷连轧板形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朱锋  王京  张大志  宋勇 《轧钢》2003,20(6):13-15
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全局并行遗传算法的特点,以及全局并行遗传算法在板带冷连轧生产轧制策略优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便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贾大朋  李韶岗  米楠  沈志前  李旭 《轧钢》2007,37(3):71-76
简要介绍了自主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 250 mm五机架六辊冷连轧产线工艺及设备特点。重点阐述了冷连轧工艺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架构及核心技术。采用基于简易有限元的轧制力模型及基于成本函数的多目标负荷分配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轧制规程计算。开发了原料板快速启车技术与板形多变量综合最优控制技术,实现了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准控制。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机组稳定运行率达到99.8%以上,不同规格的产品厚度控制精度均达到±0.8%以内,板形控制精度均达到5I以内。  相似文献   

14.
贾大朋  李韶岗  米楠  沈志前  李旭 《轧钢》2020,37(3):71-76
简要介绍了自主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 250 mm五机架六辊冷连轧产线工艺及设备特点。重点阐述了冷连轧工艺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架构及核心技术。采用基于简易有限元的轧制力模型及基于成本函数的多目标负荷分配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轧制规程计算。开发了原料板快速启车技术与板形多变量综合最优控制技术,实现了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准控制。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机组稳定运行率达到99.8%以上,不同规格的产品厚度控制精度均达到±0.8%以内,板形控制精度均达到5I以内。  相似文献   

15.
四机架冷连轧机轧制力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鞍钢冷轧厂4机架冷连轧机轧制力模型,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理论推导和现场实验相结合建立了新的轧制力模型,由对比分析可知,新模型精度优于原模型。新模型在4机架冷连轧机支撑辊辊型设计和轧制规程优化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刘挺 《轧钢》2014,31(5):45-49
在冷连轧过程控制中,影响轧制力模型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屈服应力和摩擦系数。攀钢1 220 mm冷连轧机屈服应力模型通过机架屈服应力自学习、材料等级屈服应力自学习以及材料类别屈服应力补偿来确保屈服应力模型的计算精度。为提高摩擦系数模型的计算精度,除了在模型中充分考虑轧制速度、轧辊粗糙度及轧辊磨损等影响因素外,还引进了低速摩擦系数的自学习形式。另外,攀钢1 220 mm冷连轧机轧制力模型针对特定的轧制条件分别采用调整屈服应力和摩擦系数的自适应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迅速提高轧制力模型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对UCMW轧机板形控制系统(包括平直度控制模型、轧辊分段冷却模型以及边降控制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合硅钢实际生产情况,对UCMW轧机板形控制进行了优化,即边降控制系统增加了多点边部厚度评估,F5机架增加了单锥度工作辊轴向横移功能以消除带钢碎边浪,F3机架增加了边降自动闭环控制。生产结果表明:带钢全长横向厚差不大于10 μm的合格率达到96.1%,带钢头尾超差长度约为50 m,带钢平直度可以控制到3 I-Unit以内。  相似文献   

18.
张维召 《轧钢》2018,35(1):82-84
从轧制前原料条件和轧制控制两方面分析了邯钢2 180mm酸轧机组产品板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热轧卷原料、酸洗质量、轧制力、弯辊力、轧辊热凸度、轧辊类型选择等。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提出了设定目标曲线、CVC轧机设定、压下率控制和乳化液分区控制等措施,得到了CVC轧机板形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