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某马口铁生产厂生产的镀锡板存在镀锡后表面“白斑”缺陷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等试验设备对比分析了马口铁表面“白斑”缺陷的成因及控制措施,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镀锡板表面的“白斑”缺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板表面花斑缺陷问题, 对花斑缺陷形貌特征、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 得出其产生原因是钢板表面二次氧化铁皮结构不同, 存在相间的红色疏松的氧化铁皮和蓝色致密的氧化铁皮, 钢板抛丸后形成凹凸不平的花斑。为此, 提出了确保除鳞质量、优化轧制工艺的措施以改善二次氧化铁皮的均匀性,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船板表面花斑缺陷。  相似文献   

3.
低合金钢中厚板探伤缺陷的原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产低合金中厚钢板出现超声波探伤缺陷的现象,分析探讨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形成机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板缺陷的产生,提高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高强耐磨钢轨顶表面缺陷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高强 耐磨钢轨表面缺陷修复方法。采用研制的加热装置对钢轨踏面预热4min,可以保证在100mm范围内堆焊后,钢轨热影响区不出现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卢锐  李志峰  王皓  高野  曹光明 《轧钢》2007,37(2):7-11
针对550 MPa级高强中厚板在矫直过程中极易出现氧化铁皮压入凹坑缺陷的问题,根据现场矫直工艺,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变形时试样表面和横截面的形貌,钢基体与氧化铁皮界面处平直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变形温度为450 ℃时,表面氧化铁皮开始出现裂纹,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裂纹的数量逐渐增加;此外,氧化铁皮与钢基体之间的界面长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呈直线增加,表明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界面平直度随着热变形温度的降低越发粗糙、易脱落而形成凹坑缺陷。为此,应适当提高终轧温度以确保矫直时钢板表面温度大于450 ℃,同时提高钢板的运行速率,防止氧化铁皮在低温变形发生破碎和脱落的同时降低氧化铁皮厚度,从而减小因氧化铁皮脱落而造成凹坑缺陷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卢锐  李志峰  王皓  高野  曹光明 《轧钢》2020,37(2):7-11
针对550 MPa级高强中厚板在矫直过程中极易出现氧化铁皮压入凹坑缺陷的问题,根据现场矫直工艺,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变形时试样表面和横截面的形貌,钢基体与氧化铁皮界面处平直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变形温度为450 ℃时,表面氧化铁皮开始出现裂纹,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裂纹的数量逐渐增加;此外,氧化铁皮与钢基体之间的界面长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呈直线增加,表明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界面平直度随着热变形温度的降低越发粗糙、易脱落而形成凹坑缺陷。为此,应适当提高终轧温度以确保矫直时钢板表面温度大于450 ℃,同时提高钢板的运行速率,防止氧化铁皮在低温变形发生破碎和脱落的同时降低氧化铁皮厚度,从而减小因氧化铁皮脱落而造成凹坑缺陷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在螺栓制造过程中进行校直工序时,发生螺栓断裂现象。通过对该断裂螺栓进行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分析等,分析了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分析表明:该螺栓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热锻工艺不当,造成螺栓内部铸造缺陷未消除,导致螺栓承载力降低,在校直工序引起开裂。  相似文献   

8.
精轧区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夏先平  孙业中 《轧钢》2002,19(3):9-12
氧化铁皮缺陷是影响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电子探针探测了基体不含Cr的热轧带钢在精轧区产生的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处的化学成分,根据其中Cr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结合宝钢2050mm热轧机组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连续的片状粗糙面,其下有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麻坑缺陷处成分存在Fe、O、Na、Mg、Si、S、K、Ca元素;缺陷处O含量明显增高,证明缺陷处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因此,麻坑缺陷为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设备锈蚀物等异物掉落到钢板表面并被压入导致。经过优化轧制水冷工艺、除鳞工艺、及时彻底清理设备上堆积的氧化铁皮沉淀物及锈蚀物,可有效控制麻坑缺陷。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冷轧高强度低合金钢HC420LA的产品要求对其冷轧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HC420LA钢产品成分采用Nb、Ti微合金化成分体系、生产工艺选择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的工艺路线。通过实验室再结晶温度试验测定了HC420LA钢产品的再结晶温度,在工业化试生产阶段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冷轧低合金高强钢 HC420LA 的再结晶温度为700 ℃,工业化生产时最佳加热均热温度为760 ℃。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半连续铸造的H68铜合金带材锭坯热轧时出现表面缺陷,通过分析缺陷的形貌、相及合金成分、组织及晶粒、夹杂及杂质元素,认为导致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铸造产牛皮下气孔,热轧时氧化,无法通过压力加工焊合,造成应力集中,形成表面缺陷;次要原因是铸造的夹杂和杂质元素热轧时暴露,由于和基体的变形不协调,形成裂纹.并发现,微裂纹既可能不连续扩展(Z字形扩展),也可能连续扩展.  相似文献   

12.
张海东 《轧钢》2016,33(1):54-57
轻量化是汽车“减重节能”的需要,采用高强度钢板已被证明是最佳的材料技术解决方案。为适应汽车行业对材料高强化的要求,解决钢铁企业对冷轧高强度钢板生产工艺的困扰,通过对国内外冷轧高强度钢板生产技术和使用技术的实践分析,探讨了冷轧高强度钢板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A carbon film containing 5% volume fraction of TiC particles is formed using the phenolic resin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s prior to laser treatment process.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aser treated region are examined by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idual stress formed at the surface vicinity is obtained us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Temperature and stress fields developed during laser treatment process are simulated incorporating the finite element code.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are validated with the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s. It is found that laser treated surfaces are free from defects such as voids, cavities, and cracks. The formation of dense layer with fine grains and nitride compounds as well as presence of TiC particles at the surface vicin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hardness of laser treated surface. The residual stress predicted at the surface vicinity agrees well with that obtained 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采用EPMA、EDS对CSP工艺生产440MPa冷轧含磷IF高强钢带表面氧化色进行了研究,分析氧化色形成原理,讨论了罩式炉退火气氛、合金元素对氧化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钢中Mn、Ti含量添加微量的Nb、Si合金,退火初期采用120 m3/h氮气吹扫,并在550~180 ℃进行冷却时增加氢气吹扫,冷轧板形采用微边浪模式均可抑制氧化色的产生,同时降低生产成本3.7%。  相似文献   

15.
16.
在生产热浸镀锌带钢时,带钢表面经常出现漏镀、黑点等各种缺陷,条纹状缺陷也是其中一种。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连续热浸镀锌带钢的镀层表面条纹状缺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该条纹状缺陷位置处基板内存在裂缝,导致基板内表层出现了分层,裂缝内同时存在基板的氧化铁皮、氧化圆点和镀锌层,表面镀层较薄,该缺陷应为连铸板坯表面存在纵裂纹以及后续热轧轧制所致。镀锌板表面出现该缺陷后,不仅影响板面外观,而且在冲压成形过程中易发生镀层剥落和起皮而导致工件报废。  相似文献   

17.
吕长宝 《轧钢》2019,36(1):31-36
分析了热轧带钢酸洗山水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即粗轧时板坯表面新生成的或者残留的氧化铁皮在辊缝中开裂,在轧制力作用下,硬度比氧化铁皮低的基体金属被挤压入裂缝形成粗轧条纹。现场调查显示,精轧除鳞后粗轧条纹上残留大量黑色Fe3O4,这些残留的氧化铁皮颗粒在精轧时被压入带钢基体并与带钢同步纵向延展,导致酸洗后带钢表面相应区域与周边正常区域出现轻微的粗糙度差异和明显的色差,形成山水纹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18.
姜贵松  刘少先  葛志勇  杨波 《轧钢》2022,39(4):126-131
针对合金化热镀锌板表面常见的“边部不规则长条状”缺陷和“柳叶状”缺陷,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边部不规则长条状”缺陷分布于带钢上下表面两边部,为不规则细长条,严重时可见缺陷整卷全长连续分布;“柳叶状”缺陷宏观形貌不规则,一端细尖一端较宽,形似“柳叶”。缺陷部位完全溶锌后观察到基板存在翘皮和还原铁,轻微抛光基板表面后发现未被完全还原的氧化铁皮,缺陷部位截面可见翘皮处同样存在氧化铁皮,未见炼钢保护渣、氧化铝夹杂、二次氧化颗粒等,可以确定两种缺陷均来自于热轧阶段。“边部不规则长条状”缺陷为热卷边部翘皮,即边线缺陷遗传导致,通过针对性调控炉内加热工艺、粗轧及除鳞等工艺,该类缺陷得到控制;“柳叶状”缺陷来源于由热轧通道线辊面粘铁导致中间坯表面损伤,虽经精轧轧合,但皮下存在氧化铁,冷轧后以及镀锌合金化时暴露出缺陷,通过定期检查热轧辊道、优化设备控制程序逻辑大幅降低了该类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在热成型过程中,由于氧化铁皮抛丸清除不净,导致在加热后表面覆盖一层黑色氧化铁皮,影响加热温度的测量和精确控制。利用箱式加热炉、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等设备,分析了460 MPa汽车桥壳用钢在两种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艺二(低温短时烧钢,高温终轧、卷取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结构更易抛丸去除,经抛丸、加热模拟试验后,表面无氧化铁皮覆盖物,满足测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