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酸改性沸石吸附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不同pH值下的HNO3、H2SO4、H3PO4溶液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沸石吸附去除水中氨氮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机酸改性沸石对水中的氨氮的去除率不仅受到改性剂pH值的影响,而且受到改性所用无机酸种类的影响,并非所有的无机酸对沸石改性都能提高其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pH值下的HNO3、H2SO4、H3PO4溶液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沸石吸附去除水中氨氮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机酸改性沸石对水中的氨氮的去除率不仅受到改性剂pH值的影响,而且受到改性所用无机酸种类的影响,并非所有的无机酸对沸石改性都能提高其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氯化钠改性沸石对饮用水中低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改性沸石对饮用水中含低浓度氨氮(0.8~1.0mg/L)的吸附性能,考察沸石投加量、原水pH值、搅拌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对改性沸石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钠改性增加了沸石的活性,与天然沸石相比,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提高了40%左右;通过XRD表征可知,天然沸石经无机盐改性后,吸附氨氮的活性组分明显增多;动力学研究表明,沸石去除水中的氨氮是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两种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动力学方程可用二阶反应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去除被污染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镉元素,进行了吸附处理研究.从小麦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用1 mol/L的KCl盐溶液改性天然沸石,然后以质量比为1∶5的比例进行复合,制备纤维素/沸石复合材料.从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图分析,纤维素与沸石成功复合在一起.将纤维素/沸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处理初始浓度为100μg/L的含镉水样,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镉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pH为8.5,吸附温度为30℃时,对镉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且纤维素/沸石复合材料对水中微量镉的吸附过程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5.
沸石除氨氮再生剂选择及应用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沸石过滤去除地下水中氨氮及沸石再生剂的选择和应用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处理较低氨氮浓度的地下水时,沸石过滤柱可以运行数十个小时;四种中性或碱性再生剂中,NaOH NaCl组合为沸石的最佳再生剂;该再生剂的最佳应用条件为pH值为12左右、NaOH与NaCl配比为7∶3.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中微量镉的去除,利用静态实验对水合二氧化锰(HMO)和铁锰混凝剂(HFMO)的除镉效能展开研究,探讨浊度、镉初始质量浓度、pH值、时间、不同水体等因素对二者除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MO和HFMO均能快速去除水中的微量镉,HMO的除镉效果优于HFMO,在镉初始质量浓度为1mg/L、混凝剂投量为20mg/L、pH...  相似文献   

7.
采用煅烧高岭土制备的纳米沸石分子筛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苯,试验中研究了纳米沸石分子筛的用量、原水浓度、反应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对水中苯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吸附平衡时间为80 min;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纳米沸石分子筛对苯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当温度为10℃,pH值为6时,吸附效果较好,其饱和吸附量为92.5 mg/g.  相似文献   

8.
臭氧氧化灭多威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内分泌干扰物质灭多威(Methomyl)的去除方法,采用H2O2/O3体系,研究该体系氧化水中灭多威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反应条件对O3降解灭多威的影响,并以IC、GC-MS和LC-MS对氧化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2O2的投加并未明显提高O3对灭多威的去除;灭多威初始质量浓度3.0mg/L,O3投量30mg/L,随pH和温度的升高,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pH=9.0,温度25℃,反应时间20~30min去除率达到最高,接近89%;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有一定影响,但灭多威初始质量浓度1.5mg/L时,去除率为92.7%,表明臭氧能有效去除水中微量灭多威,且反应条件温和;碳酸氢根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灭多威的去除.灭多威去除和硝酸根生成的摩尔比及产物的气质和液质分析表明灭多威可能被O3矿化为无机产物.  相似文献   

9.
化学改性对沸石去除水中碳、氮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沸石对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水溶液中低浓度氨氮、硝态氮和有机物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乙酸、柠檬酸、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氯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6种不同无机\有机化学改性剂对沸石去除氨氮、硝态氮、COD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低浓度氨氮去除效果最好的为柠檬酸钠改性沸石,最佳浓度为0.05 mol/L,去除率为98.14%;对低浓度硝态氮去除效果最好的为HDTMA改性沸石,最佳浓度为0.05 mol/L,去除率为24.81%;对低浓度COD去除效果最好的为柠檬酸改性沸石,最佳浓度为0.05 mol/L,去除率为42.57%,且改性沸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大小与其对氨氮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同时得出了不同改性剂对沸石去除氨氮、硝态氮、COD的影响规律,并发现柠檬酸钠改性沸石同步去除水溶液中低浓度氨氮、硝态氮和COD的效果远高于原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天然沸石进行载铈改性并探讨pH值、吸附时间、温度、沸石投加量和原水氟离子质量浓度对载铈改性沸石吸附容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6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确定最佳的预处理方法,结合硫酸高铈物质量的浓度、固液比、改性方式对改性沸石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对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载铈改性沸石的吸附容量进行分析.结果 沸石最佳改性条件为:硫酸高铈物质量的浓度0.05 mol·L--1固液比1:5,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h.载铈改性沸石处理含氟水的适宜pH为3~9,1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结论 沸石经载铈改性后吸附能力有所提高,各个因素对吸附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0INTRODUCTION~ntjcIncreasingawarenessoftLhepublicofthetovicityofammoniainaqUeoussolution,drinkingwaterinpal-ticular,forinstance,thetoXicityofnoxioushalogenatedcomPOundsoftrichloridesandchlordrinesresultingfromreactionwithchlorinehashelpedfoeestablishmentofstringentwaterqUalitystandards.Inaddition,ammoniaisnotoriousforitstovicityinwatertofish,cormsionofmelalsandconcrete,andeutrophicationofreceivingwaterhaly.Theprincipalmethodsofammoniaremovalfromaqueoussolutionincludeair.trippi.g['~3],ni…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然斜发沸石作为吸附剂,进行沸石静态吸附性能进行试验及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沸石对铵离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离子交换和吸附能力.在10min时,锥形瓶中氨氮的浓度为1.31mg/L,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3.8%;在20min时,锥形瓶中氨氮的浓度为0.96mg/L,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0.8%;在30min时,锥形瓶中氨氮的浓度为0.65mg/L,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7%;30min以后,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不大.沸石和含氨氮的溶液发生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之后,会造成其出水pH升高.沸石对微污染河水的CODMn的去除率为2.89%~3.78%,对微污染河水的UV254的去除率为5.41%~6.82%.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型硝化在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低氨氮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亚硝酸型硝化的特性,采用生物陶粒反应器对其亚硝化效果和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水力负荷0.6 m3/(m2.h),气水比(3~5)∶1,进水COD负荷106~316 mg/L,氨氮负荷42.78~73.62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1.32%,且亚硝酸氮积累率基本稳定地保持在91%~99%.结合反应器中氮元素沿程变化分析及反应器内生物膜中微生物的计数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低溶解氧,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14.
氨氮生物硝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NH3-N是源水和回用水的重要水质指标且控制十分严格.但由于其浓度比较低,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菌的种类及动力学特性与高浓度氨氮系统不同,pH,温度和基质可利用性的影响规律可能也有不同.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细菌就温度、pH和碱度对高、低浓度氨氮硝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硝化的温度系数(θ=1.105)大于高浓度(θ=1.099),温度对低浓度氨氮硝化的影响较高浓度大;偏碱性的环境更有利于低浓度氨氮硝化的进行,高浓度氨氮在pH-8或Alk/N-9.19左右时硝化速率达到最大,而低浓度氨氮最大硝化速率发生在pH=9或Alk/N=38.39左右.这3个影响因素对高浓度氨氮硝化过程中NH2-N的累积都有显著影响.但和温度相比,pH和碱度是影响低浓度氨氮硝化过程中NH2-N生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研究了NaCl盐度、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和进水负荷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温度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分别为7.5~8.5、30~35℃和0.5~1 mg/L的条件下,当NaCl盐度、进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5.8~25.0 g/L、450~550 mg/L和35~45 mg/L时,NO2--N累积率大于50%.在NaCl盐度14.5 g/L的条件下,当HRT为6.21 h,进水中每天1 kg悬浮物中所含的CDD和氨氮量分别为5.03×10-2和2.24×10-3kg时,亚硝酸盐累积率高于99%.高盐环境下控制HRT、有机负荷与氨氮负荷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短程硝化的耐盐极限为25 g/L.  相似文献   

16.
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及控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在常温条件下,经190d运行,对温度、pH、游离氨(FA)和溶解氧进行了监测.在SBR运行方式下,在进水中投加铵盐,使氨氮质量浓度达200mg·L-1、溶解氧为0.2mg·L-1,在连续流运行方式下停止投加铵盐,维持溶解氧为0.2mg·L-1.结果表明,高氨氮进水氨氧化菌(AOB)可以得到强化增殖,亚硝酸盐迅速积累;连续流低氨氮进水仍可实现亚硝酸的稳定积累,但当溶解氧质量浓度0.5mg·L-1时,硝酸化现象严重,而恢复低溶解氧一段时间后,亚硝酸盐又得到重新积累;氨氧化菌虽对温降敏感,但升温后硝化性能立即恢复.高氨氮可加快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而低溶解氧却是维持亚硝酸盐积累的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泥消化液的脱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了对高氨氮、低ρ(C)/ρ(N)污泥消化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A/O反应器中,短程硝化在温度9~20℃、平均ρDO=5.4 mg/L、SRT值为30 d左右时,进水氨氮负荷0.64 kg/(m3.d)的条件下,经过29 d得以实现,通过控制游离氨ρFA>4 mg/L时,此后,从30—96 d,出水亚硝氮累积率维持在70%左右;短程硝化实现之后,进而实现了半短程硝化,出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比维持在1∶1.32左右;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由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在避光、厌氧、(30±0.2)℃、pH=7.3~7.9条件下,以污泥消化液经短程硝化处理后的出水为进水,初期进水氨氮、亚硝氮容积负荷分别为0.07、0.10kg/(m3.d),经过24d运行,氨氮和亚硝氮开始出现同步去除现象,195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1.03 kg/(m3.d);待半短程硝化运行稳定和厌氧氨氧化反应成功启动后,将二者联立并运行了105 d,最终总氮去除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用渗滤液作为氨氧化菌富集培养基的可行性,筛选出的优势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脱氮效果,为渗滤液生物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渗滤液富集后污泥进行氨氧化菌初筛和复筛结果选出的优势菌在静态试验下研究pH、进水底物浓度、溶解氧和盐度的影响和投加优势菌后氨氮氧化速率.结果 pH、溶解氧、底物质量浓度和盐度对优势菌的脱氮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优势菌的最佳pH为7.5~8,溶解氧质量浓度3 mg/L,进水底物质量浓度与所需溶解氧成正相关关系;优势菌表现出不同盐度耐受性,X1表现出耐盐特性,而X4表现出嗜盐特性.结论渗滤液高氨氮的特性使其有作为氨氧化菌富集培养基的条件,渗滤液富集筛选出的优势菌投加反应器后可有效提高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传统壳聚糖材料的吸附效果,将壳聚糖进行交联并通过负载二氧化锰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二氧化锰的负载量、反应温度、溶液pH、离子浓度对改性交联壳聚糖吸附溶液中T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改性交联壳聚糖颗粒的二氧化锰负载量为0.344 mg/g,温度为318 K, pH为4~11,溶液中阳离子浓度为0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模型,热力学分析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另外发现,改性交联壳聚糖填充在管柱中之后对TC的连续吸附处理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