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崔自三  李天 《中国食品工业》2007,(10):10-10,12-13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强,为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而而作为日常消费品的啤酒产业亦迎来了消费升级的极好机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啤酒饮料行业已经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稳固的工业体系。目前,中国啤酒行业进入一轮新的发展时期,它将强有力地推动啤酒技术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工业以产销量连续五年居于世界首位的中国啤酒.而成为举世公认的啤酒大国。连续三年产量超过10%的高速增长,盈利水平的稳步攀升、国外资本的频频加入、技术和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使中国啤酒雄居世界啤酒工业榜首。中国啤酒饮料技术装备行业的市场也已经覆盖东南亚、中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政美发达国家同行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因为这些利好因素,正引领着中国啤酒逐步向国际化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2.
《食品科学》2008,29(1):378-37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饮料行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中国连续五年啤酒产量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啤酒、饮料消费市场.终端产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啤酒、饮料装备行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啤酒、饮料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饮料行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2006年我国啤酒产量实现3515.15万千升,比2005年增长14.7%,并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2006年全年饮料行业产量4220万吨,同比增长24.8%。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啤酒、饮料消费市场。终端产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啤酒、饮料装备行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啤酒、饮料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 一、我国啤酒大麦发展状况我国啤酒工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啤酒产量从年产不足百万吨发展至年产约4千万吨,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啤酒生产大国。啤酒工业的强劲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特别是作为啤酒主要原料的啤酒大麦行业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球啤酒产量为1815亿升,同比增长了1.2%,产销量已连续23年实现增长,其中中国啤酒消费量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22.9%,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中国啤酒行业特点:整体增幅趋稳、盈利水平提高、中西部区域发展快。黑龙江省啤酒行业状况:产量均衡发展、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品种多样。为了啤酒行业健康发展,应解决好以下问题:努力打造高端产品、尽量消化成本压力、合理改进工艺、注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我国啤酒产量从1978年以来已经保持了连续30年的快速增长,并且从2002年以来产量连续位居世界首位,成为无可争议的啤酒生产、消费第一大国。而笔者认为,如果综合考虑酿造设备、酿造技术、原料质量、啤酒质量、啤酒文化以及行业利润等我国还算不上啤酒强国。  相似文献   

7.
市场动态     
我国啤酒产量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啤酒产量已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啤酒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2006-2007中国糖酒业市场年度报告》,2006年我国啤酒产量为3515万千升,同比增长14.7%;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8.8亿元,同比增长16.37%,利润总额36.76亿元。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啤酒需求量将继续增大,预计今后2年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从产品结构看,淡爽型啤酒将成为市场主流。目前我国啤酒行业正处在整合阶段的中、后期,行业竞争格局暂时稳定,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啤酒市场竞争者层次逐渐明显化。2006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工业》2006,(9):54-56
<正>作为世界领先的在线检测设备供应商,海富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比较晚,但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啤酒饮料市场在产品技术营销服务独具特色的一流供货商,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和支持。此外,海富已经连续四届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饮料行业的设备技术展览会——Chinabrew的第一赞助商。在Chinabrew2006展会开幕前夕,记者对资深啤酒技术专家、国际装备营销管理专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饮料行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2006年我国啤酒产量实现3515.15万千升,比2005年增长14.7%,并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啤酒饮料工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令世人瞩目。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相比,1994年中国啤酒产量提高了19倍,年产啤酒1,400多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饮料产量提高30倍,达到628万吨。 中国啤酒饮料业的高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和开发并不断推动的结果。 中国啤酒饮料市场很大,行业内竞争激烈。各地啤酒、饮料厂为占据市场,不仅致力于开发新产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啤酒节经贸活动的重要板块——2005中国(青岛)国际啤酒饮料及酿造技术博览会(BrewDrinksChina2005)于近日落下帷幕。由亚洲啤酒饮料博览会(BDA)移植而来的BrewDrinksChina(BDC),以青岛坚实的啤酒工业基础为依托,藉“青岛啤酒节”的超凡魅力,通过与“国际啤酒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在我国啤酒工业持续发展和麦芽产能持续膨胀的过程中,国际啤酒大麦的生产与市场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国内啤酒大麦和麦芽的布局、生产与市场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波动和变化对啤酒工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这些波动和变化还将继续下去。为了在企业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白酒业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量一种特殊商品,既是食品饮料,又是多彩的文化和风俗的载体,从1978-1998年,我国酿酒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产品调整和产业调整3个阶段,并取得巨大成绩,产量增长10.47倍,目前,白酒市场总体走势低迷,产大于销,从过于求,降低产量,调整行业结构为白酒业工作重点,白酒业已步往个创新,发展特色和品牌竞争,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时代,白酒市场仍被少数名优企业分割,农村市场将成为新的竞争领域。(孙悟)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百姓的观注热点。啤酒、饮料机械行业也不例外地感受到这个冬天的寒冷。国际、国内订单的萎缩,加剧的不仅仅是那些应对不及的中小企业的困境.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愿坐以待毙,本栏目介绍的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和市场嗅觉.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在逆境中找到了御寒的温室。金融海啸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个契机,市场经济大浪淘沙,没有实力的企业最终会在大潮中沉没。  相似文献   

15.
<正> 2009年春季,全球金融海啸继续蔓延,实体经济所受冲击逐渐显现。聚焦我国的啤酒产业链条,特别是以啤酒大麦、麦芽、啤酒花为主的啤酒原料的生产与市场,也出现了近三十年来最为严重的负面情况。其中啤酒大麦和麦芽市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麦芽企业出现大量的闭门停产,开工生产的企业中许多是在亏损中运行;麦芽市场疲软,一年内价格下跌40%左右,且销售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进口啤酒大麦价格回落至七、八年前的水平,国产啤酒大麦的严重滞销,或因在不正常低价位水平上而无利润或负利润销售,导致2009年春播面积将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中国酿酒行业已经实现了超过2300亿元的销售收入。白酒行业的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和剑南舂,啤酒行业的青岛、燕京和华润,葡萄酒行业的张裕、长城和王朝与黄酒行业的古越龙山和会稽山等酒水品牌,构成了中国酿酒行业的著名品牌群体,正是在这些品牌的带领和竞争下,中国酿酒行业获得了蓬勃的市场成长空间。那么,在行业进步、消费成熟和市场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目前我国啤酒大麦与麦芽生产及市场的热点问题我国的啤酒与啤酒原料行业,虽然在整个国民经济这块大蛋糕中占很小的比重,但也涉及到500余家啤酒工厂、120余家麦芽厂、30余家科研单位、经营1200佘万亩的广大啤酒大麦生产者和众多的啤酒大麦经销商。本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亲身经历了至今尚未完全落幕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饮料工业是建国后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50年来饮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能较好地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食品行业之一。饮料在70年代以前还是只有少数人可享用;到80年代,逐渐开始进入家庭、摆上餐桌、销向农村;到90年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大众消费品。 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饮料行业共有企业3,123家,职工20.57万人,固定资产净值174.2亿元,饮料总产量1,069万吨,销售收入总值335.50亿元,利税总额29.14亿元。饮料工业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2007年元月4日,"华润创业宣布25亿元全资收购四川蓝剑啤酒,同时又有消息称,全球第六大啤酒酿造商英国纽卡斯尔拟数千万英镑增持重庆啤酒集团股份。"而在此前的2006年12月底,媒体传出消息,华润啤酒以1.39亿元收购了河南月山啤酒山西分厂。2006年7月,同样是华润雪花啤酒,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市场现状咖啡饮料通常意义上从形态分为两大类,固体粉状的咖啡和液态的即饮包装咖啡(铁罐、纸盒、玻璃瓶)。本文将侧重分析液态的即饮咖啡饮料。2003年以前的中国内地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处于启蒙阶段。1998年全国内地即饮咖啡销售量只有15000吨,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来说,几乎为零。但是近年来,中国饮料市场日趋多元化,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