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脱为主的盐上下古生界、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上古生界和新生界4个构造层,自盐上下古生界至新生界构造变形总体逐渐减弱;平面上,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更为强烈,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次级断裂更为发育,密集分布,而玉北地区中西部冲断作用较弱,以逆冲滑脱、高角度逆冲构造为主,次级断裂不太发育,相对分散分布;断裂演化时间上,加里东中期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强,中西部断裂活动较弱,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东部断裂相对稳定,中西部断裂活动相对较强,反映断裂活动自东向西的迁移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位置、走向和分布受先存基底构造、构造应力场背景和膏盐岩滑脱层等共同控制;加里东中期断裂主要密集发育于先存基底构造薄弱带,受SE向挤压应力控制,断裂沿中、下寒武统由NW向朝SE向被动逆冲,形成多排NE向差异分布的逆冲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山西断陷带地裂缝的成因及其发育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综合分析地裂缝发育特征、地裂缝发育区的地质环境及新构造活动背景基础上,作者认为:山西断陷带的地裂缝是在新构造活动加强的背景下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及地层、地貌等非构造环境对地裂缝的发育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构造成因、发育史与含油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钻探目标 .通过分析局部构造成因类型、构造发育史 ,并结合石油地质特征 ,阐述了研究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构造带的含油气性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局部构造是基底隆起、扭动反转、岩浆底辟作用和差异压实多种机制下形成的 .将局部构造分为长期、中期和晚期 3种发育类型 .基底长期隆起区具有多层位含油气构造 ,断裂扭动形成的反转构造部位是油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涟源含煤区(简称本区)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构造,该基底断裂构造将本区分割成若干微断块.本区盖层构造受基底构造控制明显,不同的盖层构造样式,与由基底断裂所围限的特殊微断块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巴彦浩特盆地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彦浩特盆地是一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一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一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 ,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西安市大寨路附近开展了地裂缝地球物理多方法联合勘探研究。首先,分别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及高精度多波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裂缝探测,然后根据查明的电阻率、电导率及地震波波场特征,推断解释断裂构造及地裂缝发育和展布情况。根据研究区内地裂缝的展布特征推测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深部断裂构造作用引起;二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人文活动引起。这为地裂缝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雅砻江调水区的横向构造按成因可分为两种,剪切成因的横向构造不具有区域规模,有明显的构造断面,其形成与北西向构造有密切关系,具有多期活动性,后期的复活多是继承性的,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是孕震的重要地段.张性的横向构造具有典型的弥散性,由一组构造面断续分布的断层、褶皱、裂隙及相关地貌组合而成,但延伸规模较大,是一种典型的叠加性构造,形成于早第四纪;其形成是基底隐伏断裂在张或剪应力的作用下重新活动的结果,变形强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弱,变形逐步扩散;横向构造的发育既有对南水北调工程不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卢全中      李聪  刘聪      占洁伟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366-375
地裂缝类型多样,灾害严重。根据主导因素及动力类型,将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和非构造地裂缝两大类和16个类别; 基于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活动特征,认为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发生超常活动的本质原因是地裂缝错断了含水层,在过量抽取地下水时地裂缝两侧形成明显的水头差,产生不均匀压缩,从而导致地表发生较大的差异沉降; 提出了采用定向钻井打通被错断含水层以实现地裂缝两侧水位自然平衡的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防控方法——通水调压控裂法(CABHP),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区的构造地裂缝活动,避免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和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工 业基地.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西安出现了严重的地 裂缝灾害.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地裂缝一直是困扰 西安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合理利用的突出地质灾害.其 中发生在城市及近郊的地裂缝群对西安城市规划、建 设影响很大.近年来,学术  相似文献   

13.
临汾地裂缝灾害与地下水开采相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临汾市地裂缝比较集中在5个区域发育,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临汾市的经济发展.阐述了地下水开采对地裂缝灾害的影响,并通过地面沉降的计算机的模拟,对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及临汾市地裂缝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的时空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为该市的城市规划部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发育,尤其是垂向上的裂缝延伸高度较大。实验区内4个井组的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短,产出曲线尖而陡,注入水主要沿东西方向上的井排突进,甚至推进到二线和三线油井,且推进速度快,注水波及系数较小。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进行连通,且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发育的规模和类型差异较大,注采井之间裂缝连通的条数从1条到几条不等,裂缝在不同层位之间的沟通作用致使层间窜流显像普遍存在。当注采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时,注入水就会聚集在注水井井底附近形成一个新的水体。  相似文献   

15.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盆地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蚀变杂砾岩层中?受后期碎裂岩化相强烈改造,碎裂岩化相对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碎裂岩化相形成于盆地改造过程,并具有裂隙-盆地流体强烈耦合作用?碎裂岩化-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运移通道和储矿构造?碎裂岩化相宏观特征以顺层裂隙破碎带+切层裂隙破碎带+碎裂岩化+沥青化+网脉状铜硫化物为主?微观裂缝类型主要为砾内缝?砾缘缝与穿砾缝,沿裂隙和裂缝充填绿泥石?辉铜矿?沥青质?石英和铁碳酸盐等?地层从老到新,裂缝密度整体呈现由低到高的特征?裂隙渗透率和气测渗透率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含矿层的裂隙渗透率比其他非含矿层更高,裂隙和裂缝为盆地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16.
岩体中的裂隙是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关键因素,对裂隙岩体进行拓扑识别,是各种不连续数值分析方法的基础.由于裂隙随机分布且数量巨大,使得裂隙岩体中的块体形状复杂、块体搜索难度很大.考虑裂隙分布的随机性及块体中的非贯通裂隙,提出了三维裂隙岩体拓扑识别的切割算法.首先,生成初始块体,并根据裂隙的统计数据随机生成其几何信息.然后,逐条加入裂隙面,通过其与已有块体的线段、多边形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拓扑计算,实现其对已有块体的切割,从而生成新的块体信息.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所提的切割算法的效率进行了验证.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三维裂隙岩体的拓扑识别,且能记录块体内部的非贯通裂隙,可以作为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分析及裂隙扩展过程模拟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探地雷达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裂缝展布及发育特征进行探测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华北平原中西部某地裂缝发育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地实测资料构造了研究区内典型地裂缝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正演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内地裂缝的探地雷达及电阻率的理论响应特征,总结出了不同发育程度及空间展布的地裂缝在探地雷达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中的组合判识模式,即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地质雷达探测成果对地裂缝的平面展布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成果对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延深进行识别。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组合探测地裂缝的展布及延展特征是高效、可行的,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压制了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T3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区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通过对烃源岩分布与演化、古构造、古隆起的分析以及对裂缝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 ,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上三叠统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灌口—平落坝、大兴鼻状隆起、孝泉—丰谷、中坝—鸭子河、老关庙—九龙山构造带为构造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川西—川中过渡带内须二段地层尖灭带为岩性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9.
Breccia lava is a type of rock in transition between volcanic clastic rock and lava.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comparatively special, while the nature of its genesis and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s, deposits and concentrations vary considerably.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genesis for breccia lava reservoirs, our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breccia lava for its rock constituents, structures, diagenesis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tectonic movements to mineral depositions. From our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the main type of reservoir is a secondary emposieu, where rock compositions, structures, diagenesis and tectonic action are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deposition of breccia lava and its properties. Diagenesis constrained the extent of conservation of the primary pore of breccia lava and produced secondary porosity. The roles of tectonics were played out through the formation controlling tectonic fissures inside breccia lava and affected the impermeability of breccia lava fluids. The constituents of lava rock determine directly the type of diagenesis and its response to tectonic action. At the time of appropriate rock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s, constructive formation occurred to breccia lava. Breccia lava also responded proactively to tectonic movements, forming the best quality collective reservoir agglomerations of vast spaces and strong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