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散文人人写,人人写散文。然散文如何引人入胜,如何提高品位且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却非易事。“形散神聚”是一种境界。“出神入化”也是一种境界。我们约请著名作家贾宝泉在本刊开辟专栏,就散文写作发表谈论,取名曰“《散文》主编谈散文”。能不能说,一个走路走得好的人,散文也写得好?我说不准,只是觉得,散文创作与走路,很相似。地球在走。从灼热的火球走到了春夏秋冬四季,从没有生物走到了有生物。鱼从水中走到了岸上,进化成了高一级生命;古猿从树上走到了地面,“走”成人,从此,人猿相揖别,人开始主宰我们这个行…  相似文献   

2.
一些散文研讨会,常有作者提问:“我喜欢写故乡、亲人,特别是我的祖母、姥姥。可别人说这类散文题材陈旧,不好发表。您是编辑请谈谈您是如何处理这类来稿的。” 我想,不能笼统说这类来稿不好发。写得好就可以发。引起我们警觉的是,在这个问题背后,隐蔽着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作家的人和非作家的人都喜欢回忆故乡、亲人。 为什么几乎人人喜欢回忆故乡、亲人?故乡是诞生生命、产生记忆的地方,故乡同亲人往往是一回事,忆及故乡必然都设定“零公里处”,比如巴黎圣母院门前不远处是巴黎的“零公里处”。人们远行千里也以“零公里处”为…  相似文献   

3.
中外好散文,不外有点事,有点理,文字组合得当,顺理成章,对读者有用。笔者十年前曾说,好散文一般是“文史哲一体,事理情兼备。”事、理、情不能独立存在,一般在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也不能“客观”呈现,客观的事体,一经作家之目之口便不“客观”。  相似文献   

4.
神助的滋味     
多年前就有一个想法,直接向一位外国作家约稿,请他用母语写作,再由我找合适的翻译家译成中文。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现《散文》采用的外国作家稿件,都是经过翻译家先自“筛选”过的,编辑则是被动等待。有时编辑说想用什么样的稿子.只要翻译家说“不好找啊!”就无言以对了。  相似文献   

5.
只要走的地方多,观览的景点多,记游散文就肯定写得好么?不一定。做了多年散文编辑,阅读了大量记游散文,熟悉了作家的写作路子,深知记游之难,难之最,在于观览中如何用眼用。乙。有些人观览100座山等于观览了一座;有的人观览一座山等于观览了100座。同属观览,所获迎异。大量的记游文字,山径都呈之字形,山都笔直,涧底流泉水,峰上绕白云,大多有年轻美貌的导游小姐陪伴,攀到山顶时大多背诵老社“一览众山小”的警句,也一律对在风景区胡乱涂抹“到此一游”表示愤慨。山南海北的山,千峰千面的山,几乎异化成一个模样。为着拓宽我…  相似文献   

6.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就在青海。不独是黄河之水,那浩荡东去,一泻千里的长江之水,那晶莹剔透,流金淌银的澜沧江之水,都是“天上”来客。水是生命的母亲,青海是江河的故乡。“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改革开放对于青海水利事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季节。渠水绕山富裕来“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清里本无春”。休怪1000多年前诗人对青海的冷漠,即便是如今,72万平方公里国士、5亿亩草场、SOO万亩耕地也断不了对水的渴望。然而一旦有了水,贫瘠就会变为富裕,沙漠里就会出现绿洲。提起屋海渠,惶源县北山人…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贵在选好用好人才省水利工程局陈洪臣张东晓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是世间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邓小平同志则在南巡讲话中着重强调:“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谁占有了人才,谁就占有了未来。”可见人的作用之重要。这种“...  相似文献   

8.
夏的声音     
说起日本文学,多数人可能想到的是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夏目漱石、太宰治等人。但有一个名字,在国内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日本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知道他的人,比川端康成还要多。一个英年早逝的作家、诗人,一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坚定地实践着自己的信念“没有全人类的幸福,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的人,写下了《银河铁道之夜》的宫泽贤治。  相似文献   

9.
长稿与短稿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作家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突然有一天他愤怒地把小说手稿付之一炬。看到这样的情景,人们说:“坏了,作家疯了。” 可作家向大家说明他焚稿的原因,使大家顿开茅塞,大长见识。 作家说,写出长篇小说焚掉而不去发表有三条原因: 其一、读者少,真正的读者大概只有三个人,一是出版社编辑,二是印刷厂校对员,三是评论家。就三个人看自己的书,还是不出为好。 其二、出书破坏树木。出版一本长篇小说,所用纸张至少要消耗掉几棵大树,这不符合环保精神,出书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其三、书出来后,朋友必然要求请客,损失一顿饭钱必定无疑,而出书本身不赚钱,故出书没有必要。 我认为,上述作家的观点确实发人深思,我打心眼佩服那位作家的英明决定。在我的眼里,那位作家形象渐渐高大起来,他分明是一个十分明智的作家,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这使我想起鲁迅。鲁迅为文学事业奋斗一生,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可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鲁迅写的东酉大多都精短型的,特别是写的精短杂文,篇篇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芒,令人叫绝,影响巨大,这确实值得我们的作家去思考、去玩味。文章长了未必好,短了未必不好,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人的寿命十...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曾有《赠花卿》诗云:“锦城丝管日纷纷,半人江内半人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原本是讽刺当时悻功骄姿的捍将花惊定在蜀借用天子礼乐之作。但是,后来人们常常把人间难得一闻的绝妙乐曲,誉为“只应天上有”籍以泻杂其高贵与神秘色彩。说来也许是一种巧合,古代的原始神话里确实向我们透露了这么一个信息:夏禹时代的乐歌《九歌》就来源于“天上”。《九歌》之名最早见于南方的著作《楚辞》和《山海经》关于《九歌》来源的神话其中亦有片断载述。屈原不仅仰慕夏朝《九歌》之美,在作品中多…  相似文献   

11.
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奥妙无穷。水是生命的创造者和哺育者。高崖上的虬柏盘松,因为有水,才能傲视千古;低洼处的碧草鲜苔,因为有水,才能争绿万象;漫野里的奇花异卉,因为有水,才能播香吐艳;耕地中的优谷良棉,因为有水,才能捧金献银。凌空翱翔的飞鸟,追波戏浪的鱼虾,竞奔相食的走兽,还有肉眼不能窥视的微生物,也是因为有水,才能“万类霜天竞自由”,才有鸟鸣虫唱,虎啸狮吼,犹如天籁的大自然交响曲。假如没有水,这些鲜活的生命,瞬间就会幻灭,整个地球就会成为一个荒凉死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公元1037—1101年),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一生浸淫在文学艺术生活里,集诗词、书画、散文、音律诸多学识于一身。凡是读过苏诗的人,大都能背上几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诗句,这只展示了苏轼才能的一个方面。而他的另一个方面是坎坷仕途中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苏轼为官40年,8次出任太守等地方官,与黎民百姓有较多的接触,同情人民疾苦。肯为人民说话。每到一地,总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地百姓办一些好事。40岁在徐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孩子的诗歌花园》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作品,他的儿童冒险小说《金银岛》和悬疑小说《化身博士》风靡世界,人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善于描写海盗、探险和海洋的作家也会有这样一部美到轻盈欲碎的儿童诗集。斯蒂文森让人想起鲁斯特,一样的体弱多病,一样的多愁善感。当别的孩子在花园中、野地里欢腾奔跑的时候,他拥有的却只有自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离婚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和自由,而且离婚是不光彩的事。但是在美国的内华达州西部城镇里诺(Reno),有一种“无责任离婚”,离婚无需理由,只要住够规定的时间,交一定的费用就可离婚。所以,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为了顺利离婚而蜂拥至此。在美国,再没有哪个小城比里诺更有名了,上个世纪20至50年代,它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小城”之称,更有着“世界离婚之都”之名。直到现在,人们也不能忘怀那段历史,想方设法要留住那曾经有过的“辛酸的浪漫”。  相似文献   

15.
香是大千世界里的特殊物质,它是有形的,燃烧自己又变为无形,一种气味,袅袅烟缕,追捧芳洁之境,营造梦幻气象。回望历史尘封处的祭坛,一处处燔柴,一垒垒燃蒿,众多的燎祭遗存表明,中国先民远在五六千年前就在寻找有香味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热”尚未进入中国人生活领域的年代里,人们大多是从各自的缘份和视角来认识三峡的,而我则是通过古代流传下来的三峡歌谣、诗文来认识三峡甲天下之雄奇。有关三峡诗文,年代最早的当属北魏·哪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和清代人沈德滑编的《古诗源》中收录的唐代以前的歌谣和诗歌作品。我年轻时读这些作品,只追求美的感受而甚少思考。最近,当我系统地重新研读了这些古人作品之后,终于惊奇地发现:古代三峡题材作品的描写对象,除了峻山险水、名胜古迹之外,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动物——猿。这是其它题材诗歌作品所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17.
<正>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音乐剧史上一部熠熠生辉的作品。该剧于1998年在法国首演,一经演出便以其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轰动艺术界,上演二十余年经久不衰。该剧改编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在还原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利用独特的舞台布景和空间设置,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对原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再阐释、再创造,营造出源于文字又有别于文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长江建设》2010,(1):102-102
柯总编: 您好! 看了贵刊发表我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标题上应加一个“第”字必好,又文中“美术与建筑这两门视觉艺术”一句中的“视觉”二字刊成了“世界”二字,因此,贵刊再刊我的作品和图,请仔细校对为盼。  相似文献   

19.
四川的宜宾,位于长江的起点,人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被誉为“酒乡”、“酒城”,这是由于有“酒史千年,窖龄六百,名扬四海、香飘五洲”的全国名酒五粮液。宜宾不仅产酒、酒好,而且宜宾人历来更爱饮酒,古时修建的“流林地”,供人们饮酒取乐,更是别有情趣。“常饮曲觞酒,不使水倒流”是张爱萍将军为流杯池的题词。流杯池在宜宾城北门的天柱山,山下有一股清澈朱水流过山谷,终年不涸,在水流过的山涧,凿有呈九曲形的地渠,两旁置有许多小石磴,古人常对池而坐,将一种叫觞的盛酒器皿放入池中,杯酒浮在水面随水而流。如林在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特色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中华建设》2007,(1):40-45
今天,我们也不谈城市的“文化”了,可能受丹青先生的影响.总有重负之感。那就谈谈“城市特色”吧,这是个当前很流行的字眼.每个城市都在大张旗鼓各显其能的打“城市特色”这张王牌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