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供冷系统在中关村西区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文发  赵建成  蔺洁 《建筑科学》2004,20(Z1):190-193
主要介绍了北京中关村以冰蓄冷为冷源区域供冷系统中一期工程制冷站的工艺设计,主要设备的选型、构造、技术特点、设计参数以及外管网设计,对制冰用乙二醇的要求和水处理方案.阐述设计者在工艺设计中的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为使系统运行费用最为节省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杜玉吉  郭林  周霖 《建筑节能》2017,(12):104-107
传统空调系统设计强调一次投资的节约而忽视后期运行费用,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公建的联合能源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根据建筑冷热负荷波动变化采用不同的供能方式,弥补常规供冷供热方式存在的功能单一、设备闲置率高、低效率运行等缺陷,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节能效益。以一栋300 000 m~2的公共建筑为例,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该联合能源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投资虽然增长了25.7%,但全年运行费用减少了34.68%,投资回收期为2.3年,全年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了25%。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管径非连续变化的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的优化设计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方法。在对某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工程实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传统设计与优化设计方法下二次管网经济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权衡二次管网的初投资与二次泵的运行费用,使得二次管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经济性较优;相对于经济流速分别取0.8,1.8,2.5m/s时假设流速法的计算结果,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分别节省寿命周期费用14.3%,16.2%,39.9%。  相似文献   

4.
冰蓄冷区域供冷系统设备多运行工况复杂,常规基于PLC的控制系统难以实现优化管理.本文以国家节能示范项目亚龙湾冰蓄冷区域供冷站为例,分析了项目特点与自控需求,采用基于能源管理的自控系统整体实现方案,创建了区域能源运营商与用户的协调管理平台,并对系统实行了逐时策略控制与运行定量分析.运行调查与实测显示,该自控系统可有效提高区域供冷系统的运行性能,实现高品质供冷、经济运行和节能减排的综合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区域供冷不仅集中了冷却塔的布置,美化了供冷园区的环境,同时还由于各座建筑物空调峰值负荷出现的时间段不同,减少了装机容量,节省了初投资.由于区域供冷需建立供冷管网,管网冷损耗至今仍是许多设计师对应用区域供冷心存疑虑的地方,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北京某区域供冷项目的管网冷损耗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替代传统锅炉加制冷机组等供热供冷系统的地源热泵系统技术性能及节能特点,并对地源热泵系统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以及其他供热供冷系统在经济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参数较高,且运行费用比其他系统节省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用户增长过程达数年的大型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研究。将负荷增加过程从小到大分为4个阶段,分析了系统运行策略的节能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夏季设计日工况和过渡日工况,离心机组利用内燃机发电联合溴化锂机组供冷,运行费用可分别节省20.67%与22.65%,一次能源消耗量分别减少21.98%与37.04%。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赵建成 《山西建筑》2011,37(15):108-109
为了降低基于外融冰冰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的运行费用,以北京中关村广场区域供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作了初步研究,实践证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区域供冷系统在节能、环保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外的技术已经相当先进成熟,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区域供冷和低温区域供冷的发展优势,特别是低温区域供冷不但能够实现大温差供水,减少管网水泵造价降低水泵运行能耗,并且可以实现低温送风,能够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区域供冷和冰蓄冷的结合还可以达到移峰填谷的目的,缓解用电高峰,降低电厂容量等。介绍了区域供冷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在国内的发展展望,根据实际的区域供冷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对我国区域供冷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区域供冷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低谷电制冷,减少系统运行能耗、降低运行费用,本工程设置了水蓄冷系统.阐述了布水器的选型和设置,以提高蓄冷水池有效蓄冷容积,确保释冷和供冷工作周期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满足蓄冷设备供冷时对释冷速率的要求,解决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