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李伟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46-48
阐述了新时期“八荣八耻”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指出了树立和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
阐述了新时期"八荣八耻"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指出了树立和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梁巨芬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09-110
德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现状,并提出了改进与创新高职院校德育的几种模式,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岳麓书院德育传统虽然在投合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维护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社会等方面具有消极作用,但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总是居于主导地位这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批判地继承岳麓书院的这些德育传统,对于现代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宏宝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183-184
介绍了当代美国的几种德育模式,分析了当代美国德育的特点。借鉴美国德育的经验,认为我国的德育应进一步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个性培养,丰富德育模式,加强德育模式的操作性研究,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张宏宝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介绍了当代美国的几种德育模式,分析了当代美国德育的特点.借鉴美国德育的经验,认为我国的德育应进一步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个性培养,丰富德育模式,加强德育模式的操作性研究,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周旭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15-116
音乐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有史以来就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以音乐为载体建构欣赏型德育模式,能够增加德育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以音乐为载体实施道德教育时,我们首先要对德育内容进行审美化改造,其次要坚持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分析大学生在荣辱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阐明荣辱观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从课堂教学、教师楷模、校园文化、约束和激励机制、知行统一等5个方面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赵志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20(5)
中国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由此导致学生无暇关注社会生活。高校德育沿袭着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导致高校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应依据人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基本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等措施去建立和实施“走出课堂面向生活”新模式,以提高高校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德育即交往的德育本质观基础上 ,针对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主—客”两极的高校工具性德育模式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与反思高校德育工作 ,尝试提出了主体间性的高校交往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模式的四个特征 :德育交往行为在于主体间性的生成、主体具有多极性、主体之间双向建构、德育交往行为的核心要求是理解。 相似文献
11.
赵丽莉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
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科学教育,更应该把道德教育摆在首位,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青少年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热潮,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也把如何实现荣辱观的教育作为一个课题来探讨,本文粗浅的介绍了笔者对大学教育的认识以及如何通过大学这个特殊的教育平台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把以“八荣八耻”为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突出“三个重点”,做好“五个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戴黎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17-19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契机。高等院校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对广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和谐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并表现为宏观和谐思想和微观和谐思想两个方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和谐思想实践意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蔡海棠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47-48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人们内心坚定的信念,就要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知荣辱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大德育”概念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101-108
德育概念在中西方均有广义和狭义或“大德育”和“小德育”之分,并非如有些学者认为的德育在中国仅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的“大德育”,在西方仅指道德教育。我国德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问题并非由于德育概念不当,而是德育内容缺少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新的内涵。在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德育内涵的充实调整应该以人文教育强化思想教育,以公民教育强化政治教育,以日常道德强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姜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91-9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刻领会并进一步发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始终不渝地坚持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境育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德育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方案,初步形成了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对实践性教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内容、主要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与实践,并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六结合”教学思路和阶梯性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艺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70-73
在天演进化思想的支配下,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严复提出了“善群”的观点。在严复看来,道德的判定是以“合群”的需要为尺度的,这种道德的内容和含义已不再是关于“私德”了,而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德”。所以人类的道德并非他物,实为种族出于“合群”需要的产物。“合群”既是人类道德行为的基础,也是人类道德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严复的“善群”观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公共精神之吁求存在着有机耦合的地方。公共精神是现代民主社会对所有公民提出的一种普遍的美德或精神态度的要求。在传统的政体中,私人品德覆盖一切领域,而在现代民主政体中,公共的品德却要作为一切私人品德的基础。由于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导致公共空间的缺乏;传统伦理观念下的美德关注对家庭的效忠和对“五伦”关系中的具体人际的忠诚;传统儒家的政治伦理将治国的希望建立在官员的私德之上,这些特征使得公共精神缺乏产生的土壤。严复的“善群”观对和谐社会中公共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