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以江苏海州湾常见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受试藻,研究水环境中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方法]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草甘膦质量浓度高于6.15 mg/L,对2种微藻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10.25 mg/L组培养至7 d,分别为对照组的5.9%、6.4%;96 h培养时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及塔玛亚历山大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呈现显著的质量浓度-剂量效应;低质量浓度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在10.25 mg/L恢复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CAT活性表现微弱抑制;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草甘膦处理质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长,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10.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6倍之多。[结论]高质量浓度(≥6.15 mg/L)的草甘膦可以有效抑制海洋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强烈的致毒效应,不同的海洋微藻对农药残留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性。旨在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揭示海洋微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效氯氰菊酯对斜生栅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24 h、48 h、72 h、96 h的EC50(mg·mL-1)分别为11.71、6.19、4.03、2.87,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超过10 mg·L-1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 h的斜生栅藻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a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陈源  陈昂  蒋桂芳  卓凌  罗香文  张松柏  张德咏  刘勇 《农药》2014,(12):900-903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法、静态水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法、半静态水鱼类毒性试验法,分别研究苯醚甲环唑常用剂型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生长抑制EC50(72 h)值分别为1.58、1.13、0.353、1.18 mg a.i./L,对大型溞急性活动抑制的EC50(48 h)值分别为4.07×10-2、0.219、0.461、0.717 mg a.i./L,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2.64、4.75、0.777、7.05×10-2mg a.i./L。[结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均为中等毒性,对大型溞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高毒,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中毒、中毒、高毒、剧毒。  相似文献   

4.
朱新萍  蔡磊明  蒋平安 《农药》2007,46(10):690-692
简述了FETAX(Frog Embryo Teratogenesis Assay—Xenopus)试验的发展,并以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处于8~11阶段的胚胎为试验材料,对杀菌剂氟吗啉进行了发育毒性的研究,通过对受试胚胎96h死亡数、半数致死浓度[LC50(96h)]、半数效应浓度[EC50(96h)]、致畸类型的统计,得出LC50(96h)值为83.15mg/L,EC50(96h)值为76.65mg/L,TI(LC50/EC50)为1.01≤1.5。结果表明,氟吗啉对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不具有致畸影响,但表现出一定的发育毒性。在氟吗啉质量浓度大于20mg/L时,可明显的抑制胚胎的孵化和体长生长的发育,表现的中毒症状有脊索弯曲、弯尾、眼部畸形、腹部水肿等。  相似文献   

5.
胡豫杰  倪汉文 《农药》2012,51(5):382-384
[目的]评价硫酸小檗碱对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物抑制活性。[方法]实验测定了藻液光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2个生物量指标的变化。[结果]以上2种方法得到硫酸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值分别为1.627、0.851 mg a.i./L。[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硫酸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正  潘波  林勇  姜蕾  刘迎 《农药》2013,(5):354-356,359
[目的]探究新型农药助剂LD-10(授权专利号:200810103519.7)与常用农药助剂NP-10、NP-4对热带水域中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静态法生物测试,以食蚊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这3种农药助剂对水中食蚊鱼的急性毒性。[结果]LD-10在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8.26、28.26、27.38、26.63 mg/L;NP-10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13、11.20、11.11、9.65 mg/L;NP-4在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63、2.40、2.05、2.05 mg/L。[结论]NP-10和NP-4对食蚊鱼96 h的LC50值均大于1 mg/L小于10.0 mg/L,其对食蚊鱼为中等毒性物质;LD-10对食蚊鱼24~96 h的LC50值均大于10.0 mg/L,其对食蚊鱼为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静态法和生长抑制法进行了α-晶型碱式氯化铜对水生生物模糊网纹蚤(Ceriodaphnia dubia)、呆鲦鱼(Pimephalespromelas)、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gnus)的毒性试验,旨在明确α-晶型碱式氯化铜在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为碱式氯化铜的生态评价提供安全依据。结果表明,碱式氯化铜对模糊网纹蚤48 h半数致死浓度(48 h LC50)、呆鲦鱼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29.7 mg.L-1、39.25 mg.L-1,对月牙藻72 h生长抑制浓度(72 h EC50)、斜生栅列藻96 h生长抑制浓度(96 h EC50)分别为11.1 mg.L-1、101 mg.L-1。以上结果表明,α-晶型碱式氯化铜不具有水生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颖慧  蔡磊明  王捷  王颖 《农药》2007,46(1):48-51
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采用计算器拟合法、概率单位法和统计软件SPSS的概率回归过程进行数据处理。由3种统计方法分别得到莠去津对7种藻类生长抑制的96h半数效应浓度(EC50,并由计算器拟合法得到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24、48、72、96h的EC50。结果表明莠去津对7种藻类均属高毒,对它们的生长抑制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斜生栅藻、柱孢鱼腥藻、莱哈衣藻、菱形藻、普通小球藻、羊角月牙藻和镰形纤维藻,对藻类的毒性与作用持续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敏  慕卫  刘峰 《农药》2012,(10):745-747
[目的]室内采用吸光度法比较测定了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为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结果]56%2甲4氯粉剂等10种药剂对斜生栅藻96 h的急性毒性为低毒;88%苯噻酰草胺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为高毒;24%烯草酮乳油和200 g/L百草枯水剂为中等毒性。[结论]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水田及靠近水源使用除草剂时,应选择对水生生物毒性较低的品种,以减少对水体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牛筋草对草甘膦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宇  倪汉文 《农药》2012,51(1):71-72,74
[目的]测定我国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基线,同时监测了多年使用草甘膦的牛筋草种群的抗性情况。[方法]通过室内整株生测方法确定12个未使用草甘膦的牛筋草种群和9个使用过草甘膦的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的ED50值。[结果]未使用过草甘膦的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基线为(312.15±40.94)g a.i./hm2,多年使用草甘膦的9个牛筋草种群ED50平均值为(301.65±70.75)g a.i./hm2。[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山东和广西等地多年使用草甘膦后,牛筋草种群对该药没有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2017,(5)
<正>本研究探讨腐植酸(HA)对纳米氧化锌和Zn~(2+)毒性的影响。通过脉冲振幅调制荧光仪测定对鱼腥藻典型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当纳米氧化锌与Z n~(2+)的E C50(最大效应浓度50%)分别为0.74±0.01和0.3±0.01 mg/L时能抑制鱼腥藻生长。当HA为3 mg/L时,纳米氧化锌EC50浓度增加到1.15±0.04 mg/L,而Zn2+EC50浓度仍然是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5,(11)
[目的]评价稻田6种农药对花姬蛙和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态法研究6种农药对花姬蛙和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三唑磷、毒死蜱、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花姬蛙蝌蚪96 h-LC50值分别为8.10、1.63、2.95、3.38、2.70、1.16 mg a.i./L,毒性等级均为中毒;对黑眶蟾蜍蝌蚪96 h-LC50值分别为5.54、2.34、2.69、2.20、1.82、0.39 mg a.i./L,除丁草胺为高毒外,其他5种均为中毒。[结论]6种农药对花姬蛙和黑眶蟾蜍蝌蚪具有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7,(4)
[目的]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对陆生生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摄入法和触杀法测定虫螨腈、噻唑膦、氟胺氰菊酯、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虫螨腈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6.13 mg a.i./L,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332μg a.i./只,均为高毒。噻唑膦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3.33 mg a.i./L,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828μg a.i./只,均为高毒。氟胺氰菊酯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202 mg a.i./L,为低毒;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2.64μg a.i./只,为中毒。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0.141 mg a.i./L,为剧毒;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00709μg a.i./只,为高毒。烯啶虫胺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0.0951 mg a.i./L,为剧毒;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0324μg a.i./只,为高毒。[结论]上述5种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试验均表现出不同等级的毒性,对陆生生态环境均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17年8~9月,笔者选取海洋生物日本黄姑鱼,做了6种石化工业特征污染物对日本黄姑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通过以上试验来评价毒物对日本黄姑鱼的毒性,为石化污染事故评价提供参考。对日本黄姑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毒物对日本黄姑鱼均为高毒,日本黄姑鱼对试验毒有较高的耐受性。乙基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对日本黄姑鱼96h LC50值依次为35.7、75.7、43.1、41.5、41.7、138.4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36、0.76、0.43、0.41、0.42 mg/L和1.38 mg/L。毒性大小为乙基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甲苯苯;日本黄姑鱼96h LC50与受试毒物KOW呈显著相关,受试毒物KOW越大,日本黄姑鱼96h LC50值越小,该毒物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探讨水环境中草甘膦污染液对水生生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日本蟳肝胰腺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为参数,测定不同处理体积分数和处理时间的草甘膦对日本蟳上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水环境中的草甘膦对日本蟳GPT、GOT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并与其体积分数密切相关;从相同体积分数不同时间段来看,GPT、GOT活性是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而后降低,且差异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2.0μL/L、48 h组,分别是对照组的3倍和2.9倍。用2.0μL/L草甘膦溶液处理日本蟳,其血清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至96 h达到最高点,96 h高于对照组76%;CAT活性在24、48 h均远高于对照组,至48 h达到最高,高出对照组384%,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KP活性自24 h即有明显上升趋势,48 h达到最高,高出对照组75%,96 h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CP活性自24 h开始升高,48 h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0%,至96 h仍高于对照组52%。[结论]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的致毒胁迫产生强烈的生理应答,肝胰腺中GTP和GOP的活性可以作为水环境中农药污染生化水平上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15种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为蚕业生产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为桑园筛选新型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15种农药对2龄蚕的急性毒性,根据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风险大小分级。[结果]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96 h LC50分别为0.200、0.014、0.122、0.008 mg/L,为剧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呋虫胺、溴氰·噻虫啉96 h LC50分别为1.505、2.292 mg/L,为高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吡唑醚菌酯、咪鲜胺96 h LC50分别为27.769、111.338 mg/L,为中毒级别,具有高风险性;丙环唑、噻呋酰胺、三唑酮、草铵膦96 h LC50分别为228.185、202.154、494.130、230.853 mg/L,为低毒级别,其中噻呋酰胺、三唑酮具有中等风险性,丙环唑、草铵膦为高风险性;螺螨酯、异菌脲、草甘膦96 h LC50分别为>2400、>4000、>1200 mg/L,为低毒级别和低风险性。[结论]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蒽、菲、芘对小新月菱形藻的毒性,结果表明:蒽、菲、芘对小新月菱形藻48h EC50分别为196.54、125.60和152.86μg/L。蒽、菲、芘会对小新月菱形藻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产生明显的影响,T-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蒽、菲、芘两两联合对海洋微藻的毒性实验表明:菲+芘、蒽+菲、蒽+芘对3种微藻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均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吴碧球  李成  黄所生  黄芊  凌炎  龙丽萍  黄凤宽 《农药》2023,(11):817-822
[目的]研究6种化学农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评价其在稻虾生态种养田使用的安全性,为稻虾生态种养田化学农药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实验室采用室内半静态法测定了6种水稻田常用化学农药对克氏原螯虾24、48、72、96 h的毒性,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LC50、Turubell法计算安全质量浓度。[结果]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20%呋虫胺SG、75%三环唑WP、50%丁草胺EC和55%吡嘧·丙草胺WP对克氏原螯虾96 h LC50分别为335.64、67.30、28.29、751.13、103.79、145.58 mg/L,6种化学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均为低毒;10%三氟苯嘧啶SC、20%呋虫胺SG、50%丁草胺EC和55%吡嘧·丙草胺WP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1.41、5.40、1.71、9.60 mg/L,田间安全使用剂量分别为4281.64~6422.45、1079.99~1619.99、342.33~513.49、1919.38~2879.07 g a.i./hm2。[结论]6种化学农药均对克氏原螯虾低毒,在稻虾...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21,(8)
[目的]探讨农药液体制剂原液直接给药与经配制后给药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有无影响。[方法]按照霍恩氏法设计试验流程,采用原液法和配制法分别测定8种农药液体制剂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_(50)值,比较2种不同试验方法所获得的试验结果与毒性分级。[结果]8个受试物采用原液法给药后的LD_(50)值结果均低于采用配制法给药的LD_(50)值结果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4个受试物的毒性分级出现跨级。[结论]农药液体制剂原液给药与经配制给药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_(50)值结果有影响,甚至影响毒性分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为评估农田除草剂对非靶标水生植物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方法]评价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沉水植物黑藻和竹叶眼子菜的生物毒性。[结果]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分别从1、0.05 mg a.i./L的质量浓度开始显著降低黑藻和竹叶眼子菜的叶绿素含量。丁草胺对黑藻和竹叶眼子菜鲜质量的12dED50值分别为1.16、3.91mga.i./L,而苄嘧磺隆的分别为0.003 3、0.087 mg a.i./L。[结论]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均为易危害非靶标水生植物的除草剂,且苄嘧磺隆的危害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