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近期西德有关技术文献,就西德硬煤矿井工作面平均日产量及平均效率的增长情况综述如下:一、工作面平均日产量及效率的增长为便于分析比较,将工作面分成三个等级:最佳工作面(占工作面总数的10%)、最佳矿井工作面(占矿井总数的 20%)以及所有工作面.其最佳工作面及最佳矿井工作面的数量是按照各种不同的煤层厚度及其开采量所占比重来划分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梧桐庄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出水形式的分析,介绍了梧桐庄矿综合防治水工作程序.详述了采区准备巷道掘进及异常地段的超前探水、工作面防治水设计、工作面巷道掘进及异常地段的超前探水、工作面底板综合探测、工作面底板预注浆加固改造、工作面开采安全性评价及突水抢险预案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的水文地质观测等防治水方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对严重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的瓦斯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根据现场资料分析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和突出规律的基础上,从采区及工作面瓦斯地质规律、工作面瓦斯赋存模型、工作面区段突出危险性等方面对工作面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工作面瓦斯地质动态分析及管理系统,对工作面进行瓦斯地质信息的动态管理和防突工作的全过程控制,绘制了渐变图式工作面地质图。现场应用表明,工作面瓦斯地质规律分析及控制技术使工作面防突措施更有针对性,能减少防突工程量,提高工作面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余吾煤业工作面低位放顶煤回采质量,以S2203采煤工作面为工程基础,对综放工作面所采用的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进行分析研究,详细阐述采煤工作面破煤、装煤、运煤、工作面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工艺工序及操作方法,对工作面使用MGTY-400/930-3.3D型采煤机割煤期间的操作方法及进刀方式详细分析,为今后工作面采用该工艺工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汾西矿业双柳煤矿3312综采工作面为背景,对工作面末采工艺、回收通道、弯道及硐室支护进行研究,现场实践证明,工作面末采工艺及支护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工作面安全回撤。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5301工作面邻近工作面涌水情况及工作面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物探及现场钻探手段对工作面上方覆岩主要含水层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查与分析。掌握了工作面主要富水区域;工作面开采主要受顶板砂岩水威胁。在开采前需要对砂岩水进行疏放,保障工作面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7.
新强煤矿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防倒防滑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俊杰  秦涛 《煤炭技术》2012,31(6):96-97
分析了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特点和受力情况。结合具体的工作面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提出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配合调架梁、活动侧护板、防倒千斤顶等防倒防滑装置及措施,以保证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同时,对工作面实施下端头支架的连体控制,进一步保障了工作面支架的稳定,保证了整个工作面支架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8.
陈健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8):19-20,31
介绍了孟津煤矿工作面情况,通过分析工作面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针对11011综采工作面水情及工作面预计涌出量,制定了相应的排水方案,并论述了工作面排水管路敷设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多数矿井工作面过断层及陷落柱等难题,以西铭矿48710工作面具体地质赋存条件及断层、陷落柱影响范围为背景,采取理论分析确定了工作面过断层的支架起坡点及起坡角、工作面最小采高等参数,采用抬高工作面底板、减小采高的方法过陷落柱,制定了工作面过断层及陷落柱时需采取的围岩控制技术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水平分段综放开采工作面瓦斯灾害治理工作,以乌东煤矿5754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水平分段工作面的瓦斯涌出、回采及瓦斯赋存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了生产能力、采出率、推进度及工作面风量和瓦斯含量与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赋存和地质结构简单的工作面,生产能力、采出率及工作面推进度对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显著,工作面风量对瓦斯涌出量影响较小,获得了针对乌东煤矿的瓦斯涌出量预测公式,对矿井后期瓦斯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家峁煤矿进入煤层群联合开采阶段,上、下工作面层间距较小。受2个工作面采动共同影响,覆岩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区别于单一煤层开采。通过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上煤层采动影响底板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形规律,论证了上工作面过下工作面切眼时液压支架支护阻力未异常增大,上工作面推进经过下工作面切眼整个过程中,间隔岩层发生弹性形变,下工作面顶板离层出现短暂的愈合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神东矿区浅埋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结合126例浅埋工作面矿压实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概率统计手段,分别就工作面覆岩岩性、采高、埋深及工作面长度对工作面矿压最大值、载荷分布及来压步距影响进行单一及耦合分析,提出覆岩硬度系数法来数值化覆岩岩性并结合KSPB软件归类覆岩,结果表明:1覆岩岩性、采高、埋深及工作面长度与工作面矿压最大值分别呈线性、线性、负对数及正双对数函数相关,无关键层、单一关键层及多关键层下相关参数不同;2工作面斜长上矿压呈二次函数分布,载荷分布系数a与工作面长度呈负对数相关,无、单一及多关键层下相关参数不同,且覆岩岩性、采高、埋深对工作面矿压分布影响较小;3工作面初次、周期来压步距与覆岩硬度系数呈正指数相关,与采高、埋深及工作面长度呈概率分布相关,无关键层、单一关键层及多关键层下相关参数不同,覆岩硬度系数预测值与概率统计值的并集为工作面初次、周期来压步距预测值。对比分析及工程实践表明,经验回归公式结合概率统计分析在一定残差范围内可准确预测浅埋工作面矿压最大值、载荷分布规律及初次、周期来压步距。  相似文献   

13.
韩超  黄辉  朱栋栋  张豪 《中州煤炭》2018,(10):198-202,206
陈四楼煤矿于1997年投产,随开采年限的增加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综采工作面回采条件日益复杂,综采工作面布置受地质构造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小储量的综采工作面出现次数和综采工作面搬家次数逐渐增多,综采工作面收尾越发频繁。采取合适的综采工作面收尾方法,对提高综采工作面收尾速度、确保综采工作面收尾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确保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对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也起到一定作用。介绍了陈四楼煤矿2802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主要生产系统及设备布置,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和说明了综采工作面收尾上网上绳阶段及扩通道阶段采用的两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综采工作面收尾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Z"形工作面分为大、小两面,工作面对接主要分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尾对接和机头对接两种方式。通过分析工作面地质资料及需要避开的因素,确定工作面运输巷与轨道巷及切眼位置,选取科学合理的对接方法,确保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受断层影响工作面布置及回采的难题,达到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荣泰矿10202工作面回风巷采用沿空留巷无墙支护技术、运输巷沿断层掘进布置不规则综采工作面。随回采推进,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通过两巷支护设计及工作面机头增加支架、溜槽的方法延长工作面进行回采,创新的解决了荣泰矿综采工作面不规则块段回采的技术难题。对于类似地质条件下不规则工作面回采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纯明  黄华 《矿业快报》2003,19(7):24-25
探索了高瓦斯顶分层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瓦斯涌出规律及工作面的风流运动、瓦斯运动,采用了加大风量、顶板钻孔、上隅角抽放及沿空留巷等方法治理瓦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监测山西某矿高瓦斯突出区域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受力状态分布、顶板来压强度及支承压力动态变化等状况,为大采高岩层运动破断对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提供依据,对大采高工作面支架阻力、单体柱支护阻力及煤体支承压力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应力集中系数更高,支承压力峰值距工作面距离更近,来压期间靠近工作面端面处的煤体受挤压及破碎程度更高且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支承压力值又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面开采布局不合理,使得采区内部形成孤岛工作面,给矿井生产带来一定危害。分析7263孤岛工作面不同回采时期的微震监测、矿压监测及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在7263工作面回采至“见方”阶段时,工作面附近的微震发生频次及能量升高,工作面两侧巷道变形量增大,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显著增高。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7263孤岛工作面的卸压方案,保证了7263孤岛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介绍了综采工作面在受地质条件影响的情况下 ,工作面缩采的前提条件、种类及技术参数的确定。最后阐述了缩采后工作面的布置、回采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风帘设置对采空区漏风及工作面瓦斯分布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风帘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和工作面瓦斯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无风帘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及工作面瓦斯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采空区漏风在工作面倾向方向的前端由工作面漏入采空区,在后端则由采空区漏回到工作面;在工作面倾向方向上瓦斯浓度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风帘的设置可减少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量,同时减少了采空区漏回到工作面的风量,以至于可达到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