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软件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学科,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原理,运用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等.通过对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多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需要,学生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生产,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这就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具体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教学的必要性,为国内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课改模式.  相似文献   

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目前我国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而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随着计算机专业的热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立相关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本文就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教学现状、改革方向、教学改革的创新、加强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动了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则庆 《福建电脑》2010,26(3):184-184,170
近年来,高职院校几乎各个专业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本专业应用软件。计算机机房承担所有专业的课程、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等上机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同时还要承担技能考试、等级考试等教学任务,使用率不断攀升.计算机机房也因此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笔者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广大学生对课程的要求,谈一谈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从而达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社会的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7.
张晓丽 《网友世界》2014,(16):178-178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有效措施,以保障高职院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改革,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相关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现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为目的,对在Web实战课程中采用SSH框架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利用SSH框架及相关的java中间件进行基本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提出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电脑》2019,(22):241-242
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整且行之有效的针对高职院校、体现高职专业特色、突显"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优势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常规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与校内、校外技能竞赛相融合,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吻合度,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项目驱动的分批分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剑 《计算机教育》2008,(13):109-110,13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现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重点讨论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分批分层教学”的思想,为同等类型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高职院校当务之急是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市场所需的技能型创新人才.本文就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及相关的学校、企业为研究调查对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作初步的调查与分析,然后探讨和研究计算机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院校中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现如今的时代中互联网网络占据了主导地位,凡事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说能够让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至于毕业便面临着失业,一出校门就被社会所淘汰,计算机网络技术一门高质量的专业课,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实用性是很强的。本文主要围绕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初探来进行相关的叙述,希望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在高职院校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平台 岗位"的教学改革模式,理清思路,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和创新项目,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人才的广泛需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市属高职院校的特点及高校三大功能之一——社会服务,结合本地区计算机专业特点,提出市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多元化社会服务模式,探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冯巧玲  许伟雄 《福建电脑》2007,(9):199-199,201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工具,更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工具,职业教育领域普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高职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的学习与应用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之一.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本文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出发,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邹金花 《福建电脑》2012,(1):198-199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研究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案和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王东晓  秦娜 《网友世界》2014,(6):125-125
高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务实知识的学习及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高职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共事能力等,在时代发展对技术型人才需求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学面临改革,告知计算机专业也不例外。只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新型技术人才,使高职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同时也使学生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韩俊 《电脑迷》2018,(2):98-99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探究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首先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依据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分清主次,以计算机学为主、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的专业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四个方面探究了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应用策略,最后从设置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重点、更新和补充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壮大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几个方面论述了现阶段培养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学院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除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外,都没有开设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课程,所以很有必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中全面开设信息安全课程,使每一个从事与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学生都掌握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