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通过对"佛光寺"的实践,阐述佛文化、佛家典故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交融,人们在游览中感受佛,在观赏中体验佛,以佛文化陶冶性情,从而探讨以佛文化主题旅游风景区规划的方法。运用具象与抽象,象征与暗喻,传承与创新,借景与造景的艺术手法,诠释佛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风景旅游规划的现状特征及近今走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资源在风景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基于风景资源所作的风景旅游规划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发展风景旅游一方面对于风景区资源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因旅游发展而使风景区面临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兴起的风景旅游规划的现状特征及近今走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低碳旅游是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尊重旅游地文化和生态,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满意度最大化。情景模拟为实现低碳旅游提供了新的规划模式,带来了旅游规划领域的一场变革,是旅游规划的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潮流。将低碳情景规划方法运用于山岳型风景区空间规划中,介绍了山岳型风景区的低碳情景规划方法和策略,为景区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景观设计》2013,(4):J0091-J0094
该项目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七仙岭景区,拥有温泉、石林、奇峰、雨林等自然资源,及黎族、苗族风土人情。业主拟以玉文化、佛文化为旅游主题,以“入山水、寻风情、观美玉、修真性”的理念设计4条动静结合、互不干扰的旅游线路,实现将该项目打造成一个以玉文化为核心、佛文化为亮点、南国风情为卖点以及可以满足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综合旅游风景区。  相似文献   

5.
舟山桃花岛桃花湾景观旅游规划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大量游客涌入以及由此引出的各种服务设施建设造成了风景区自然景观严重的破坏,使风景区内原定的自然审美功能严重丧失。以浙江舟山群岛桃花岛桃花湾景观旅游规划为例,探析风景区规划新思路。在对舟山桃花湾现状和景观资源进行的科学分析基础上,规划着重探讨了旅游度假风景区的规划布局以及沿海沙滩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力求达到规划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人文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7,(2)
水文化是城市水利风景区的灵魂,水文化传承是城市水利风景区提升品质和丰富内涵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各景区为突显自身地域特色,将水文化作为其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巴城湖水利风景区规划为例,从水文化本体传承和客体传承两个层面出发,探索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传承的规划方法,通过对水利工程、水文化遗址、水体景观和地域文化等关键要素的规划指引,彰显景区特色;通过水文化资源空间投影、产品转化及旅游线路规划等手段,打造满足游客精神诉求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6,(2)
文脉是宗教旅游景区的主题脉络,其不仅能丰富景区的形象,更能深化景区的精神内涵。赋予佛文化主题园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脉络,构建合理的主题文化系统,能够使园区更好地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凤凰山佛文化展示区规划以文脉传承为导向,以佛教文化为文脉核心,依托历史古迹,结合朝阳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佛教旅游胜地,其规划策略希望能为其他宗教文化主题园区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寒地黑土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加强区域联系,提高旅游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中以长岭湖风景园区规划为例,阐述寒地黑土地区发展特色旅游风景区的现状,分析了长岭湖风景园区的发展优势,即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寒地旅游知名度,重视景观环境保护,强化生态建设。提出了旅游风景区的发展目标,为寒地黑土特色旅游风景区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江西四大风景名山规划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江西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历史发展概况,针对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四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探讨商榷意见。一、大规模建设使庐山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风貌受到严重威胁,应采取什么对策?二、结合井冈山规划首次(1962年)提出了革命纪念体系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三、结合龙虎山、三清山规划探讨了宗教与原始崇拜问题;景观规划问题;高山景区交通方式和旅馆建设标准问题。四、风景区旅游、服务、管理三大中心功能布局的现状与规划问题。五、江西风景旅游网络的构成与发展问题,首次提出了开辟赣中历史文化旅游线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IUCN伞球自然保护系统中,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人口、体制、资金、文化、利益主体、地域关系上有很多独特性,风景旅游游憩与社区发展是当前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众多矛盾的直接动因,对保护与发展适宜度缺乏科学评价标准是目前众多矛盾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从基于审美价值的规划理论方法走向基于自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游憩价值等全面的综合规划与管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管理的关键,也是对风景科学与风景区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深化.可持续管理制度是保持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游憩适宜性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社区可持续性评价、可持续管理规划、风景动态监控系统是风景区日可持续管理的5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日趋成熟的发展,景区周边的乡村依托景区地核吸引力发展成为旅游接待村,已成为景村共融性发展的新趋势。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的萌生,为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以宝山风景名胜区上湖旅游村的规划为例,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在满足景区需求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上湖村是依托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其主要功能为缓解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压力;同时通过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乡村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既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接待服务环境,又能够吸引游客停留观光,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遵循生态原则、人性化原则、可持续原则,从场地现状自然条件出发,合理布局,通过客源界定、文化挖掘、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产业转型、活动策划等方面研究,明确村庄的功能分区、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完善、设施建设等专项内容,进一步提出旅游接待村产业转型策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滨谊  余露 《规划师》2003,19(10):99-104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3.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4.
孙巨淼  林畅雄 《华中建筑》2007,25(12):61-6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生态保健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合理组织、整合旅游资源,是景区规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泰顺氡泉景区为例,探讨了生态保健旅游景区的基本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娜 《山西建筑》2007,33(25):68-69
以龙宫风景名胜区龙潭村半边街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对策,对龙宫风景名胜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筑整治的具体措施,以改善村寨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凝高 《规划师》2005,21(5):5-7
风景区总体规划是综台性规划,在风景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方面应在总规或详规阶段充分协商,尽力完善。在国家风景区内,离开总体规划再做条条系统或块系统独立性规划,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破坏性开发后果。  相似文献   

17.
李俊奇 《山西建筑》2012,38(28):21-23
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从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针对旅游风景区度假酒店项目开发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五台山地区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了五台山国际度假酒店的开发模式,以期促进五台山旅游风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晋媛  汪侠 《规划师》2006,22(8):42-44
道家生态美学以自然美为核心,并关注审美过程中自然带给人的精神收益.将道家生态美学运用于旅游规划是对传统旅游业进行哲学反思、适应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传承中国旅游文化的需要.老子山旅游区规划将道家生态美学思想系统运用于旅游地形象设计、空间布局、景区策划中,形成"一带、两园、五区"的总体格局,有效地诠释了旅游区的原生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吴承照 《规划师》2005,21(5):15-18
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旅游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包括风景观光规划与风景游憩规划两方面内容。现代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从风景观赏转向观赏与游憩并重,以游憩体验为核心。风景区游憩规划是建立在风景与生态双重标准基础上,而不单纯是景点与景区,它的立足点是游憩资源与游憩环境,规划内容一般包括游憩分区与结构、游憩组团,游憩活动、游憩设施、游线组织、游憩计划与管理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风景区酒店设计的地域文化解读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着手,在分析风景区酒店现状的基础上,以风景区酒店的消费性和文化性为研究重点,提出当今酒店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度假酒店的设计思维和方法,以期为今后同类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