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等组成的山岭体系,地处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地壳块体相互相嵌、相互制约。它们控制着本区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盆-山耦合体系的形成与演化以及矿产的形式与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庞西垌银矿区控矿断裂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粤桂边界的庞西垌银矿床是粤西北地区蚀变构造岩型银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区域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庞西垌矿区控矿断裂构造岩、断裂分带以及伴生节理构造的研究,对庞西垌银矿区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所得结论为:①矿区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演化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和控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相对应,矿区控矿断裂构造经历了海西-印支期压性、燕山早期压扭性、燕山晚期张扭性3种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叠加改造,不同特征的构造岩在空间上叠加产出.②矿区控矿断裂构造活动具有继承性特点,表现为晚期断裂活动沿早期断裂形成的构造面进行,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的中心基本一致.比较而言,晚期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影响范围大,对早期构造岩具有强烈改造作用.③构造透镜体形态及运动学标志指示矿区控矿断裂构造早期表现为左行平移-逆冲运动,晚期表现为右行平移-滑覆运动.  相似文献   

3.
一个超越地台阶段的地洼:—钦州地区大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钦州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该区在早古生代隶属华南地槽区,加里东运动后,在华南其它地区已进入地台区情况下,仍然为地槽,东吴运动期间,该地槽封闭,并随即开始了地槽阶段晚期-褶皱带期,为一个残留地槽,印支运动后,又同华南其它地区一起,演化到地洼区阶段,成了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钦州地区是一个超越了地台阶段的地洼,它与其它经由地台阶段的地洼相比。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储层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礁滩相地层,结合储层岩芯、岩石薄片、测井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构造-沉积特征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应用填平补齐法,恢复了该区及周缘奥陶系顶面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并划分为4个亚地貌单元,分析了奥陶系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了储层岩溶作用期次,得出海西早期的溶蚀-岩溶-构造破裂是储层改造的主要作用机制;通过现今钻井缝洞单元分布,结合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古水系及断裂控制,提出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得出环T443、TK220、T207井附近泄水洼凼北部区域是岩溶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北部南化塘地区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1:5万南化塘幅成果,主要论述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指出该区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构造变动.一次是晋宁运动,造成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组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另一次是晚海西一印支期的伸展滑晚构造,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变形阶段:早期为伸展滑晚阶段,形成以三个主滑脱面为骨架的滑脱构造系统;晚期为收缩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变形导致武当山的隆起以及兰片岩带的形成,有可能是华北与扬子地块沿该区北测商丹带碰撞的结果,属同碰撞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马坑铁矿床控矿构造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坑铁矿矿区控矿构造的剖析及开采过程对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认为马坑铁矿为典型的矽卡岩构造控矿矿床。矿床发育着一套海进式的沉积建造地层,该套地层受后期热液蚀变改造从而形成此矿床。矿床层控构造的标志较为明显,并且受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在海西早期的构造动力条件与整个闽西南区域性的主体构造动力条件不同,并且经历过明显的同沉积构造变动。  相似文献   

7.
每个含煤盆地都有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群构造组合——煤田的构造体系。煤田的构造体系的发育规律,受其周围隆起的影响和控制。这是因为隆起区的上升运动必然引起水平方向的扩张与挤压,使沉降区被挤的地层产生一群特有的构造体系。煤田的构造体系随隆起边缘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若有两个以上的隆起,则随其隆起边缘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如隆起边缘是否平行、每个隆起边缘是否平直、封闭或半封闭,这些都是控制构造体系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兰矿区位于湖南攸县的东北部,矿区含煤岩系为龙潭组,矿区构造体系由3部分组成,即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其它构造体系。构造体系的发育顺序,为其它构造体系-华夏系-新华夏系。通过矿区构造体系的综合分析,为矿区进一步找煤从构造的角度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宜章长城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长城岭矿区构造控矿作用以指导矿产勘查工作,本文研究了区内成矿构造特征,进行了构造期次及应力分析,并利用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手段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的铅锌矿体、岩浆岩以及硅化体都受构造控制;矿区复杂的构造形迹由海西、印支、燕山等多期构造活动所致;燕山早期为成矿期,成矿作用与该期岩浆活动关系紧密;燕山早期形成的F_(101)断裂为区内主要的导矿、配矿构造,F_(102)和F_(103)断裂经历自海西期的多期构造活动,为主要的容矿构造,燕山晚期形成的F_(104)断裂为成矿期后构造,而于印支期形成的F_(201),和F_(202)断裂,于喜山期重新活动,成为区内主要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0.
巴楚隆起在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多种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复杂的叠加构造样式,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勘探研究表明,其油气聚集与断层分布直接相关。巴楚地区主要的断裂可以划分为三级,一级断裂主要有色力布亚断裂带等,二级断裂主要有康塔库木断裂带等,三级断裂主要有海米东断裂带等。在对断裂进行分级的基础上又对其断裂类型,组合形式进行了总结,得出在横向上背冲式断裂组合是巴楚隆起最主要的断裂组合样式,而在垂向上巴楚地区断裂带多具有明显的双层叠加构造样式,或者主断裂与伴生断裂组合形成的"Y"字形、反"Y"字形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