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红枣香精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冬枣中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香精油得率为指标,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香精油得率的影响,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萃取压力对香精油得率有显著影响,而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优选得到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h,得率为1.2935%,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3.2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法U_6(6~4)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丁香精油的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压力、CO_2流速、颗粒度因素对丁香精油得率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最优萃取工艺。试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_2萃取丁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5 MPa、CO_2流速1.5 L/min、颗粒度150目。最优工艺条件下,丁香精油得率26.86%,丁香精油中主要成分含量:丁香酚59.91%、β-石竹烯18.02%、乙酰基丁香酚13.97%;主要成分总量91.90%。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十三香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精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十三香精油的最佳条件: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2.5h、萃取压力27 MPa和萃取温度40℃.研究结果为十三香精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技术参数,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分别讨论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二氧化碳流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3h、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8L/h,出油率为10.5%。  相似文献   

5.
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洋葱油的试验研究,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对洋葱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技术萃取洋葱油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洋葱油得率主要因素的依次顺序为萃取压力>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20MPa,加入无水乙醇15%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40min,洋葱油得率可达到0.492%.  相似文献   

6.
李新华  李晓娜 《食品科学》2009,30(12):78-81
利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从大扁杏杏仁中提取杏仁油。确定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粒径40 目,萃取时间2.5h。此条件下杏仁油得率为49.85%。各因素对大扁杏杏仁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粒径。  相似文献   

7.
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以得率为指标,得到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解析压力5MPa,解析温度70℃,萃取时间3h,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装料量的40%。   相似文献   

8.
丁香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三个因素对丁香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以丁香精油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选了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丁香精油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50℃,此条件下丁香精油的得率为18.7%.对丁香精油做了抗菌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具有较宽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粒度等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芝麻油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芝麻油的萃取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胡椒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Pa,操作温度313K~323K,胡椒颗粒度30目~40目,CO2流量0.3m^3/h~0.4m^3/h,胡椒油累积萃取率为80%~9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橘皮油的工艺,分别讨论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原料粉碎度对橘皮油萃取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萃取橘皮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1.5h,萃取温度为55℃,萃取压力为40MPa,原料粒度为0.42mm,最高出油率为6.74%。所得橘皮油色泽为淡黄色,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12.
SFE-CO2萃取柑桔果皮精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原料处理方式及萃取压力、温度等条件对柑桔精油萃取得率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新鲜干制果皮萃取精油得率高于陈年果皮,且比鲜果皮更有利于实际生产;萃取压力不是越高越好,压力与温度有紧密的连动关系,不同萃取条件中呈现出两个得率高峰(20MPa,40℃和30MPa,50℃),且前者得率更高;夹带剂的使用能有效增加萃取率.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玫瑰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斌  孟宪军  刘辉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1):105-107
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玫瑰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粒度60目,流量18L/h,萃取时间1.5h,温度40℃,压力16MPa。  相似文献   

14.
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甜橙皮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设计和建立了一套超临界萃取试验装置,实现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洋葱油的实验,着重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重要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柚皮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原料粒度 60目 ,萃取时间 1h ,流量 2 0kg/h ,温度40℃ ,压力 16MPa。对柚皮精油采用二级分离脱萜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 :分离器Ⅰ压力 9MPa ,温度 45℃ ;分离器Ⅱ的压力 5MPa ,温度 50℃。分离器Ⅰ精油得率为 1 3 2 % ,比旋光度为αD2 0 3 9°72′。  相似文献   

16.
郭肖  姚健  赵保堂  王俊龙  张继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57-160,17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甘肃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h)中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法检测了白沙蒿提取物中挥发油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物中含有102种化合物,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有54种化合物,二者相同化合物共有26种。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采用超临界CO2法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白沙蒿的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利用白沙蒿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香榧种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榧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L/h,萃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香榧油得率为47.19%。各因素对香榧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  相似文献   

18.
柚皮甙(Naringin)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植物柚、葡萄柚、酸橙等柑桔类的果皮和果实中.在医学上和食品上都有广泛使用,并且还是重要的合成原料.传统的柚甙提取工艺,得率低,纯度不高,对有效成分破坏大,不利于柚皮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柚皮甙的影响因素,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沉香叶挥发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沉香叶中挥发油提取的最优工艺进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为30℃、萃取压力为18MPa、萃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挥发油萃取率1.296%为最高值。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沉香叶挥发油与传统的水蒸气法提取方法相比,萃取效率更高,分离效果更佳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干玫瑰花中玫瑰精油的产品得率,依次考察了乙醇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产品得率的工艺优化。结果发现:无水乙醇较乙醇水溶液更适于作萃取的夹带剂;此外,随着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的增加,所得精油产品中主香组分2-苯乙醇的得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量和萃取温度三因素,对得率指标的影响依次减弱。所得优化的工艺组合为萃取压力23MPa、温度40℃、夹带剂流量0.06m L/min、萃取时间1.5h,对应2-苯乙醇的得率可达0.7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