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专利     
《炭素技术》2006,25(1):5-5
一种复合活性炭粒敷料;煤基热成型管状多孔非对称炭膜及其制备方法;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均布于碳纳米管表面的复合材料制备;一种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改性沥青及其生产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专利介绍     
《炭素》2008,(1):7-8
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炭/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名称:合成高分子与活性炭杂化多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名称:一种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名称:一种炭材料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专利名称:多孔炭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气体扩散材料,膜—电极接合制品和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和结构,制备条件对聚丙烯腈基中空纤维炭膜的影响,以及聚丙烯腈基中空纤维炭膜作为医用吸附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天地     
食用米制备高性能活性炭的方法由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发明的以食用米生产高性能活性炭的方法:①其浸渍液用浓度为20%~70%(重量百分比)氯化锌或磷酸水溶液,也可以用浓度20%~70%(重量百分比)磷酸和等克分子的氢氧化钾混合物,最佳浸渍比为固(食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炭化、活化工艺,测定了活性炭纤维的性能。由粘胶、聚丙烯腈及酚醛纤维都可制得活性炭纤维,与活性炭相比,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脱附速度快,并可做成纸状或毡状;气体或液体通过时,阻力很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纤维的研制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树保  刘力 《煤炭转化》1992,15(3):63-68
本文以毡状粘胶纤维、酚醛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研制了活性炭纤维(ACF),并考察了它们的物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粘胶基ACF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它在气相和液相中对烃类及其衍生物的吸附性能比粒状活性炭优越;以粘胶基ACF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对净化空气中的CO和氢气中的微量氧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可以认为,粘胶基ACF在吸附和催化领域是一种有开发和应用前途的新型炭材料。  相似文献   

7.
最新专利     
《合成纤维工业》2006,29(4):66-66
<正>改善了耐洗性的含抗菌聚酯产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利用壳聚糖及壳聚糖-金属络合物的含抗菌聚酯的产品,通过壳聚糖类物质与聚酯的共价结合改善了该产品的耐洗性。本发明还涉及制造所述产品的方法。(CN 1784520A,2006-06-07)一种制备高性能聚乙烯醇纤维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熔融纺丝制备高性能聚乙烯醇纤维的方法。采用由含氮化合物、亲水性辅助添加剂和水组成的复合改性剂与聚乙烯醇进行分子间氢键复合,制备改性聚乙烯醇;熔融纺丝制备截面为圆形或异形、结构均匀的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聚乙烯醇初生纤维通过多级拉伸、干燥、热定型制备高性能聚乙烯醇纤维。本发明通过分子间氢键复合实现了聚乙烯醇的熔融纺丝和高倍拉伸,从通用级聚乙烯醇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聚乙烯醇纤维,不需传统湿法纺丝方法中凝固浴等相关复杂工序,工艺简单、经济、环保,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CN 1786302A,2006-06-14)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富氮碳源,聚丙烯腈历来被作为生产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是聚丙烯腈直接炭化会导致其烧结不利于后续深度活化。通过干法球磨石墨烯和聚丙烯腈复合原料,结合稳定化和KOH活化,制备了杂化多孔炭,并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和聚丙烯腈配比及后活化处理对杂化多孔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存在有利于高能球磨过程中热量地快速扩散,有效避免了聚丙烯腈的烧结;而聚丙烯腈进一步抑制了石墨烯片层的团聚,使石墨烯/聚丙烯腈复合前驱体呈现蓬松的粉体结构,利于碱的深度活化。同时,石墨烯在多孔炭结构中形成的三维柔性导电网络便于电荷地快速转移。由于其发达的孔、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以及氮/氧杂原子诱导的赝电容,所制备的杂化多孔炭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在水系和有机系电解液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优化的HPC-4复合炭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时,在1 mol/L四乙基四氟硼酸铵有机电解液中,当功率密度为337.5 W/kg时,能量密度可达30.38 W?h/kg。该工作为面向高功率兼高能量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种简易且高效的制备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腈与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配制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玻璃纤维三层复合滤材,研究了纺丝溶液浓度与纺丝电压等参数对纤维形貌及尺寸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滤材的过滤性能. 结果表明,控制不同纺丝溶液浓度可得形貌不同的纤维,且溶液浓度越大纤维尺寸越大;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较小,但增加纺丝电压使静电纺纤维层的孔径减小. 相比玻璃纤维滤材,复合滤材过滤效率明显提升,稳态效率最大可提升21%,最易穿透粒径效率最大可提升39%,但复合滤材孔径较小时,过程压降增加了一段跳跃阶段,纳米纤维层表面形成液膜,使复合滤材稳态压降升高.  相似文献   

10.
《江苏陶瓷》2002,35(2)
这是一种含有耐高温纤维、尤其是基于Si/C/B/N的纤维增强的复合陶瓷,它由纤维和以Si为基的基体反应结合而成。这种复合陶瓷的生产过程为:用一种适于热解的粘合剂浸渍由Si/C/B/N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并使粘合剂固化,如果需要,随后用一种适于热解的抗硅化层(例如酚醛树酯或者聚碳硅烷)处理纤维束,然后制备一种纤维束、填料(如SiC和形式为石墨或炭墨的炭)以及粘合剂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压制成型为坯体,然后在减压或保护性气氛中热解坯体,从而获得一种多孔性成型体,随后在减压条件下优选,用硅熔体对上述成型体进行渗入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专利     
正一种用于汽油脱硫的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腈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渗透汽化法汽油脱硫的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腈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由活性层和支撑层构成,活性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支撑层为聚丙烯腈。制备方法如下:将聚丙烯腈、增塑剂、聚乙二醇200、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圆底烧瓶中,待完全溶解后,进行压滤、脱气、刮膜、干燥,得到聚丙  相似文献   

12.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及其制备方法。该抽油杆采用包覆复合结构,且包覆层结构以横向排列的芳纶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为纬线,纵向是由玻璃纤维间隔开的芳纶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带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微波加热技术在多孔炭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加热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加热模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微波加热的机理、特点及其在多孔炭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传统活性炭的制备、再生、改性及活性炭纤维的改性;指出了微波加热在多孔炭处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硅酸盐通报》2003,22(1):37-37
这是一种含有耐高温纤维、尤其是基于Si/C/B/N的纤维增强的复合陶瓷 ,它由纤维和以Si为基的基体反应结合而成。其生产过程为 :用一种适于热解的粘合剂浸渍 ,由Si/C/B/N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并使粘合剂固化 ,如果需要 ,随后用一种适于热解的抗硅化层 ,例如酚醛树或者聚碳硅烷处理纤维束 ,然后制备一种纤维束 ,填料如SiC和形式为石墨或炭墨的炭以及粘合剂的混合物 ,将这种混合物压制成型为坯体 ,然后在减压或保护性气氛中热解坯体 ,从而获得一种多孔性成型体 ,然后在减压条件下优选 ,用硅熔体对上述成型体进行渗入处理。这样 ,即可…  相似文献   

15.
最新专利     
《合成纤维工业》2005,28(6):66-66
<正>一种腈纶-交联植物蛋白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纶-交联植物蛋白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复合纤维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植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在成丝过程中,随着聚丙烯腈的成纤,植物蛋白固化在聚丙烯腈纤维中,并且在交联剂的作用下交联,将植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分别配成溶液,按比例进行复合制成纺丝浆液,加入适量交联剂,经由喷丝头喷丝成纤、拉伸、热拉伸、卷曲、定型、上油、干燥等一系列加工工艺得到该新型复合纤维  相似文献   

16.
《工业催化》2009,17(1):62-62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完成的“以重质渣油为前驱体制备纳米孔结构材料及其循环应用特性的研究”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微波氯化锌法制备多孔炭与固体渗硼改质提高多孔炭抗氧化性属国内首创,整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正电纺丝制备掺氮多孔炭纳米纤维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刊,中]/楠顶,黄正宏,康飞宇,等//新型炭材料,2016,31(4):393-398选取聚丙烯腈和三聚氰胺为碳前驱体和氮前驱体,通过电纺丝和后续的炭化和水蒸气活化过程,制备了一种具有自支撑结构,无需任何导电剂和粘结剂,直接用作电极的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掺氮多孔炭纳米纤维布。结果表明,此多孔炭纳米纤维布具有无纺交联的纳米纤维形态、独特的微孔结  相似文献   

18.
专利     
《炭素技术》2005,24(6):38-38
燃料电池中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醇类燃料电池阳极铂钌/碳二元复合催化剂的方法;低温高辐射碳纤维电热辐射管;多孔纳米碳-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角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利用木屑制造粉状活性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法,即用蒸汽作为活化剂;另一种是化学法,主要用氯化锌作为活化剂。氯化锌法制造活性炭,可制得脱色力高的糖用炭和药用炭,但存在氯化锌消耗高和污染严重的弊端。为了解决氯化锌法的弊端,国内科研单位进行了各种试验。有人曾尝试使用氯化锌和氯化钠混合物法制造粉状活性炭,虽然降低了锌耗,但仍然要用氯化锌,所得的产品脱色力和应用范围都不能令人满意,且产品质量不稳定。笔者在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稻壳炭脱硅工艺,探究氯化锌法和磷酸法活化脱硅稻壳炭工艺。结果表明,通过热碱溶解回流有很好的脱硅效果。磷酸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相对氯化锌活化法而言,得率较高,在浸渍比为2∶1,浓硫酸添加量为1%,预处理温度240℃,预处理时间1 h,活化温度500℃的实验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66 mg/g,碘吸附值679 mg/g。实验表明该工艺制得的活性炭不仅吸附性能较好且产量高,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