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浙江施用氯氰菊酯的茶园、果园采集的58份土壤样品筛选了1株能以氯氰菊酯为惟一碳源生长并具有降解氯氰菊酯能力的细菌LQK-14.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LQK-14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外加氮源显著影响菌株的降解效能,无机氮比有机氮更利于农药降解,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7d内将100mg/L氯氰菊酯降解了88%,其降解酶定域在胞内.  相似文献   

2.
从杭州上塘河的底泥中富集筛选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对乙酰氨基酚的细菌,经过对该菌株的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AR-9.该菌株能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惟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当接种量为5%时,能降解质量浓度为1 500mg/L的对乙酰氨基酚,12 h后降解率达到96%.优化其最适生长条件,发现该菌株降解对乙酰氨基酚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5~7.0.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很强的对乙酰氨基酚降解能力,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废水的处理.该菌株的发现增加了为数不多的已发现的对乙酰氨基酚降解菌库.  相似文献   

3.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DL-3,通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16SrD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该菌能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7d对100mg/L的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67.5%。DL-3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 7.0。DL-3对高效氯氰菊酯的耐受能力可达400mg/L,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能显著提高DL-3的降解能力。Bacillus sp.DL-3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研究为农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氯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筛选氯苯降解菌株为目的从抚顺石油二厂污水处理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具有降解氯苯能力的菌株, 命名为LP01, 依据该菌株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以及染色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 初步判断其属于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同时分别考察培养温度、氯苯质量浓度、pH 值及摇床转速各单因素对该菌株降解氯苯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以选择菌株LP01 对氯苯降解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LP01菌株对氯苯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5 ℃, 底物质量浓度为30 mg/ L, pH 值为8, 摇床转速为120 r/min 。在该条件下该菌株对氯苯的降解率可达到93.9%。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毒素A(OTA)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如何有效清除OTA污染是提升食品安全品质的重要手段。目前OTA降解方式中生物降解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而生物降解研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安全降解菌株仍是稀缺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OTA降解率达75%且鉴定为食品发酵生产中常用的米曲霉菌株M30011,随后对其降解OTA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经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影响显著的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降解条件。优化后该菌对OTA降解率达94%,产酶周期由8 d缩短至3 d,缩短62.5%。该菌本身应用安全性高且优化后具有降解率高、降解周期短等特点,研究结果为该菌在食品发酵领域采用生物降解方式消除OTA污染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苯酚是焦化废水中含量最多的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筛选高效苯酚降解菌可为通过生物强化提高焦化废水中苯酚的生物降解效率提供合适菌源.本研究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驯化方法从柳钢焦化废水缺氧/好氧(A/O)生物处理系统的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苯酚降解菌B2.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B2菌株和Staphylococcus sciuri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达100%,初步表明B2菌株为S.sciuri.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法考察pH、温度和初始苯酚浓度对B2降解苯酚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确定B2降解苯酚的最优环境条件.结果表明:pH和浓度的交叉组合对B2菌株的苯酚降解能力影响最大,B2菌株在pH=7.5,温度为30℃,初始苯酚浓度为2.0 g/L对苯酚的降解能力最高,降解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7.
一株甲醛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醛的菌株,经过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为Methylobacteriumsp.XJLW.经驯化后,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由0.1g/L提高至1.2g/L.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该菌株降解甲醛的优化条件为:酵母膏1g/L,KH2PO40.7g/L,K2HPO40.8g/L,MgSO40.5g/L,温度30℃,pH 7.0.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52h后,该菌株对1.2g/L甲醛的降解率为31%.此外,该菌株的休止细胞8h后对2,15,30,45,60g/L的甲醛降解率分别为100%,96.8%,84.0%,26.5%,22.5%,具备较高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试验介绍了一种高效降解柴油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等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生长条件,即以1 g/L NH_4Cl为氮源、5 g/L NaCl为盐度、温度30℃、pH6.0、接种量20%.在此最佳条件下培养时间72h后测得该菌株的柴油降解率为29.29%.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省镇江市五女峰茶园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咖啡因高效降解菌,能以咖啡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经表型特征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Burkholderia属,命名为Burkholderiasp.CF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CF1咖啡因降解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 5.0,接种量5%及转速180r/min。在此条件下,利用菌株CF1降解茶渣中的咖啡因,反应时间7d、含水量75%时,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8.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筛选菌株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效率,以铜绿假单胞菌M4(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和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菌株生长及AFB1降解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Box-Behnken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TJ-1降解赤霉酸的条件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曲霉TJ-1对赤霉酸的降解作用,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了影响其降解赤霉酸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其降解条件,探讨了黑曲霉TJ-1降解赤霉酸的特性。结果表明,黑曲霉TJ-1能够降解赤霉酸;影响其对赤霉酸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培养温度、基质中硫酸铵及硫酸镁浓度;采用优化的降解条件,该菌株对赤霉酸的降解率可达到56.90%,与所建立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57.46%)吻合;培养体系中赤霉酸含量、菌体生物量及pH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从大连海域的海参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较高的酵母菌HS-J9,经形态学和2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季也蒙假丝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GenBank检索号为KF668241。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响应面法对该高产菌株进行胞外多糖测定及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pH、接菌量和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发酵产糖量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确定显著性因子的最佳水平,并以胞外多糖产量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pH为6.6、接菌量4%、发酵时间41.3h时,HS-J9的胞外产糖量最大,为0.762 mg/mL,比优化前的产胞外多糖量(0.616mg/mL)提高了23.67%。  相似文献   

13.
纳豆枯草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针对目前常用菌株的产酶活力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该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培养,发酵液中纳豆激酶的酶活达到970 IU/mL.用Plackett Burman方法对影响液体发酵的各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四个主要因素:胰蛋白胨浓度、种龄、发酵温度和Na2HPO4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条件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通过在初始发酵条件和优化发酵条件下的对比研究,液体发酵液中纳豆激酶浓度从1 005 IU/mL提高到1 314 IU/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可成功地用于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14.
以青麦仁麸皮为原料,采用HPLC-DAD检测方法,研究超声辅助碱醇法提取青麦仁麸皮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建立了阿魏酸的液相色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5159X+97.026(R^2=0.9994,n=5);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醇体积比、碱液质量分数、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建立了青麦仁麸皮阿魏酸提取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g/mL)、碱液质量分数4.56%、碱醇体积比2.3∶1、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7℃、超声功率240 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青麦仁麸皮阿魏酸提取率达85.68%,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以家蝇幼虫为原料,以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全因子试验的方法,分别对提取条件中的甲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三因素进行研究;通过二次回归方程解得出最佳配比为甲醇体积分数为36%,提取时间为4.8h,提取温度为18℃。经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提取液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1.9%,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6.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法筛选出了影响微波提取玉米须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微波提取温度、提取功率和液固比。在考察影响多糖得率主效应因素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最陡爬坡试验进一步逼近最优提取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微波法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条件,得到回归模型。通过数学统计分析可知,所得模型与实际值拟合较好。最后求极大值得到微波法提取玉米须多糖中心组合设计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为85℃,功率为400W,液固比为80∶1,此条件下多糖含量实际值为9.36%。另外,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明显的多糖物质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铁酸钾对萘的氧化降解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萘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萘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质量浓度为5.0 mg/L萘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25 ℃,pH为7.0,高铁酸钾质量浓度为0.60 g/L,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最佳氧化降解条件下,萘的降解率为75.60%。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A)、萘初始质量浓度(B)和高铁酸钾质量浓度(C)是影响萘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B>A。多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互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C>AB>BC。模型预测高铁酸钾对萘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25 ℃,萘初始质量浓度为2.79 mg/L,pH为6.8,高铁酸钾质量浓度为0.90 g/L,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萘降解率最高为91.82%。  相似文献   

18.
&#  &#  &#  &#  &#  &#  &#  &#  &#  &#  &#  &#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5):91-96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棕榈硬脂与牛油复合火锅底料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复合火锅底料的组织形态、浑汤度、色泽、香气、滋味5个因素计算的感官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了用油量、棕榈硬脂与牛油的油配比、熬制时间3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优化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用油量为51 %(质量比)、熬制时间26 min,油配比为1: 2 (体积比)(棕榈硬脂与牛油)。在此条件下棕榈硬脂与牛油复合火锅底料的组织形态88.95分、色泽89.25分、香味90.84分、浑汤度88.81分、滋味88.52分,感官综合评分为89.35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响应面法对一株啤酒污染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XLL 0095)的富集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探索其24h内富集增菌的最优条件。生长因子、摇床转速和初始pH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因素对乳酸菌的富集起显著作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污染菌富集的最佳条件:摇床转速为153r/min,初始pH为7.57,生长因子添加量为11.8%(体积比)。在此条件下,污染菌24hOD600数值最大,为2.215,比优化前(0.786)增加182%。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自制发酵菜籽粕的蛋白提取工艺,旨在为菜籽粕及菜籽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微生物固态发酵脱毒后的菜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研究各个单因素对发酵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H值12.4、温度55.7℃、料液比为1∶16.2时,发酵菜籽蛋白提取率的最大预测值为64.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