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这是一项涉及中国城市的基础研究。 城市人口规模是国内外城市研究使用最多的统计指标。迄今为止,国内的统计出版物和所有的城市研究仍以城市市区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和市区户籍总人口作为城市人口规模的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都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实际规模。本文分析五普资料,建议以“市人口”来定义城市人口规模;评价了它的利弊;首次整理提供了2000年全国前100位城市的人口规模。试图通过这些基础工作重构我国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这是一项涉及中国城市的基础研究。本文整理提供2000年五普口径666个城市的“市人口”数据,并以新的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一些城市规模分布的初步分析,试图通过这些基础工作重构我国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317个地级市(不含港澳台)的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从历史进程演化视角分析了我国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的时空格局,以及市级人口的空间分布范围、市级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形态、市级人口空间分布方向和市级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重心迁移轨迹,并通过全局自相关、空间热点和时空规律分析,基于现实时空格局研究我国市级人口的时空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人口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引导策略,以期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完善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治理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老龄化空间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五普”和“六普”人口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的积极应对是中国"城市化水平、速度"向"城市化质量、內涵"转向的重要方面。在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查数据基础上,首先进行中国当前城市老龄化人口程度及其分类研究;然后进行中国老龄化程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影响要素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8.
9.
针对隧道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难以显式表达的特点,类比响应面法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Origin数据处理的优势,拟合出各参数的单一随机变量函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从中提取能反映结构响应与随机变量变化关系的有价值因子进行组合。最后利用多元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求出待定系数的值,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显式功能函数,进而用编制的一次二阶矩法可靠度指标计算程序进行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10.
11.
1990年代我国省区间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研究--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本文主要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各省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比较分析。鉴于1990年和 2002年我国各城镇人口统计的口径不一,按照双轨城市化的概念,本文先对我国1990年代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调整,然后与各地区历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来表示)进行相关分析,得到1990年代我国各省区城市化进程的五种演变类型。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我国省区间城市化进程差异较大,区域城市化不平衡现象依然显著;东部沿海部分发达省区城市化程度较高、速度较快;东北和西部省区城市化水平发展相对较慢、城市化水平也是最低; 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已经进入城市化的稳定增长阶段,未来提升的速度和幅度都不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进行计算,在选取的27个省区中有4个省区帕累托指数显著大于1。全国各省区帕累托指数的平均值为0.9337,说明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随后,将全国27个省区按区域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各个地区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地区,与城市规模分布关系显著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等级体系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等级结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中通常用人口规模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大符合实情。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度计算公式略作修正,先找出不同的专业职能等级序列,再在专业职能等级序列的基础上加权求和,得出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中心度,进而分析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4.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21,(3)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is considered a powerful tool for intervening in the housing market in China. There has been continuous debate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and housing prices. Based on 35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panel data from 2009 to 20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and housing prices, and explores their relationship applying Generalized Moment Models(GMM).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re is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in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and a significant rise in housing prices in most Chinese mega cities from 2009 to 2016, and the extent varies in four economic-geographical regions;(2) the de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contributes to the rise in housing prices to some degre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nd supply structure and housing pric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validate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casual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and housing prices. It further depicts the constraint of insufficient residential land supply in Chinese mega cities and claims it to be a contributor of rising housing pric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housing strategies and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园林绿化指标与质量评价--以中国西部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化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多元统计方法,对西部城市分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对城市园林绿化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最优城市规模是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斯芬克司之谜".介绍了不同领域的众多学者两个多世纪以来对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分析了现行城市规模预测方法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最优城市规模的临界点和理论困境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城市规模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需要在城市层级(网络)体系中予以确定,并分析了城市集中度和城市规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规模的政策进行了讨论,指出在我国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时,城市规模政策需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发展背景下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力要素,研究了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高新区功能定位,提出高新区要以建立区域持续创新体系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为目标,将南京高新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高科技文化社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名城拆留之间的积极保护——以天水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 ,分布着大量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亟待探索适合西部社会、经济状况的保护方法 ,避免重蹈东部沿海地区在名城保护方面失误的覆辙。本文以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为例 ,对西部名城保护方法进行了初步讨论 ,指出西部城市应尽快改变旧城更新中大拆大建的做法 ,名城保护不能沿用冻结保存方式 ,更不应为发展旅游 ,拆真古迹、造“假古董”。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城市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未能展现出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该文以云南省楚雄彝族城市特色研究为例,对城市特色塑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楚雄市整体城市特色结构进行了梳理,提出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城市特色塑造应注重挖掘文化,强化特色;继承传统,发扬创新;明确定位,把握重点。希望能为西部民族地区其他类似中小城市特色塑造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城市景观发生改变,而城市景观的改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一个城市的功能与服务。持久的高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空间环境都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变之中,机遇和风险并存。经常性地对城市景观做不同类型和专题的回顾,乃至综合评价均是十分具有建设性的。从中能大量总结关于城市景观变迁与城市功能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吸取和归纳当中宝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城市家园。为帮助城市景观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城市景观综合评价框架。如何振兴老城区而不进一步损害其城市风貌,同时营造宜居的新城区来满足定居城市人口客观上高速增长的需要,是许多中国城市必须长期应对的两大挑战。广州的例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