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车轮几种常见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识别和处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车轮产品表面质量检验提供了操作方法,便于检验人员在车轮检验中能够对车轮表面缺陷进行准确的识别、判定并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
马瑞平  李经涛 《宽厚板》1996,2(1):30-35
通过对压力容器用16MnR厚钢板的探伤缺陷进行系统检验研究,对确认的发裂缺陷与生产工艺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船板表面粗糙缺陷的识别检验及判定的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判定经验,针对提高表面粗糙的识别与判定的准确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近千块钢板抛丸前后对比试验,对钢板表面的颜色和刮蹭表面进行识别,在保证有效辨别情况下,推动了检验判定标准由产品标准向客户标准的转变。同时根据缺陷深度、使用位置以及分布面积的不同等,结合不同客户质量需求的不同,做到钢板质量的精准识别判定,保证钢板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减少了经济损失,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侯登义 《宽厚板》2014,20(5):14-17
针对某钢厂生产高表面质量中厚钢板表面麻点缺陷的特点,从板坯缺陷、加热制度、除鳞控制、轧辊维保、轧钢工艺等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钢板表面麻点是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与氧化铁皮的控制有直接关系,除鳞和轧制是关键工序。提出了降低钢板表面麻点产生几率的4项主要预防措施,通过现场实施,表面麻点缺陷数量得到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厚钢板表面碎裂纹进行分析认为,钢板碎裂纹主要源自于连铸坯表面裂纹;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后,中厚钢板表面碎裂纹发生比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轧钢工艺中,轧制测量设备的适用范围从热轧生产线的上游到表面处理线的下游工序涉及测量钢板的厚度、宽度、形状和缺陷检查等诸多项目。东芝公司适应不同项目需要,应用不同原理,开发了各种用途的装置。测量钢板厚度的典型方法是利用被测物体的放射线衰减进行检测的方法。钢板的宽度,前、尾端形状,表面和内部缺陷、厚钢板的厚度,非金属板的厚度等的测量则都可应用光和磁的信号感受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厚钢板的超声检测常采用纵波双晶直探头,根据双晶直探头原理,阐述焦距的选择原则,针对双晶直探头检测钢板近表面缺陷的能力进行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焦距的增加,双晶直探头对近表面缺陷的检测灵敏度逐渐降低;焦距为5~10 mm的双晶直探头有利于检测近表面缺陷。因此,为实现中厚板全体积检测,应选用两种不同焦距的双晶探头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张卫  张甲男 《山西冶金》2010,33(5):42-44,72
介绍了中厚钢板自动超声波探伤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中厚钢板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的技术与应用。自动超声波探伤技术对钢板缺陷检测分析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焕洋 《宽厚板》2008,14(4):19-22
系统研究了济钢开发的高强度中厚钢板的表面裂纹,分析了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使高强度中厚钢板的表面裂纹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0.
对探伤不合格的40mm厚钢板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连铸板坯的柱状枝晶过于发达,直至怀心,导致非金属夹杂物在连铸板的中心集中分布,并形成了缩孔,轧钢时,这些夹杂物被展宽和拉长,并进一步向板厚中心集中,与没有轧合的缩孔一起形成探伤缺陷,而造成了这批厚钢板探伤不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