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号处理对红外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了信号处理单元的频率函数对红外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影响,推导了红外探测系统在探测器噪声限下的作用距离方程,对传统的作用距离方程进行了修正;给出了采用匹配滤波技术的信号处理系统和调制系统必须满足的关系及相应的作用距离方程表达式,为红外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外系统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建伟  曹晨  张昭 《激光与红外》2013,43(11):1243-1247
考虑红外隐身技术对飞机红外辐射特征的抑制,建立能量守恒模型分析隐身涂料表面发射率对目标辐射特性的影响;理论计算远程传输的大气透过率,总结有利于远程红外探测的大气传输规律;根据作用距离模型分析系统可控参数对作用距离提升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低信号检测信噪比和大光学系统口径的红外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隐身飞机可实现作用距离大于250 km的迎头探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光电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侦察、导航、搜索、跟踪、识别、火控瞄准和导弹,其中红外探测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光电技术.基于红外探测机理,从作用距离和目标探测概率两方面对红外接收系统进行分析.红外对抗是用来抑制、干扰、削弱、破坏红外系统的正常工作,干扰条件下红外接收设备探测概率将大大降低,文章建立了红外有源干扰和红外无源干扰条件下红外接收系统探测概率模型,对分析红外探测系统干扰情况下效能有一定的现实意思.  相似文献   

4.
红外警戒系统的探测概率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警戒系统的探测概率计算方法.针对给定参数的光学系统,建立了计算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显示未知目标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瞬时探测概率密度与警戒系统的转速、目标运动速度及距离成正比关系.以人眼为接收器,分析了大气透过率、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以及杂波对瞬时探测概率的影响.给定目标的一般参数如亮度、飞行速度范围及与背景...  相似文献   

5.
红外目标探测距离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外热成像系统探测距离的估算,对于提高红外系统设计水平,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和生产周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探测距离受很多因素,如目标特性,大气传输、热成像系统参数等的影响,这使得红外热成像系统探测距离的估算难度大大增加.传统的红外作用距离估算一般是将大气透过率视为常数的,这会带来很大的误差.本文考虑了大气气溶胶模式下大气透过率随环境的改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红外目标探测距离的表达式.通过编制程序和查找相关数据,计算了热成像系统对点源和扩展源的探测距离.  相似文献   

6.
星载红外传感器探测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小检测信噪比准则,研究了在考虑背景环境下星载红外传感器最大探测距离的估计方法。分析了星载红外探测系统目标的背景辐射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在考虑背景情况下星载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距离方程,并对其进行分析。这可以为星载红外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由红外探测系统理想作用距离方程出发,详细分析了红外目标辐射强度、天空背景辐射强度、大气透过率等因素对地空红外探测距离的影响,给出了探测距离的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红外导引头对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伟鹤  毛峡  董旭阳 《红外》2008,29(2):26-30,37
巡航导弹体积小和低空飞行的特点,使得其具有目标红外辐射强度小、地面背景干扰大以及低空大气对其红外辐射的透过率低的优点。为了准确计算红外导引头对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文章对巡航导弹的红外辐射特性以及地面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建立了红外导引头对巡航导弹探测距离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利用图解法对作用距离方程进行解算的方法,提高了作用距离模型的计算准确度。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了某中距离红外导引头对一种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计算结果表明,导引头对该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远小于对常规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尤其在8μm~12μm波段,迎头方向无法探测。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泡沫通过散射、反射和吸收作用衰减电磁辐射的机理,分析了在理想条件及自然条件下红外热像仪对目标的发现和识别概率。以此为基础并采用朗伯—比尔定律,建立了泡沫衰减遮蔽条件下红外热像仪对目标的发现和识别概率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论为:随着泡沫厚度的增加,红外热像仪对目标发现和识别的概率逐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探测距离的军用红外探测器分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忆锋  余连杰  陈洁  何雯瑾 《红外》2011,32(6):34-38
介绍了在引入地球半径的理想条件下计算红外探测器最大探测距离(L)的方法.指出最大探测距离与探测器所在位置的高度以及点源目标的高度密切相关.根据探测距离的量值,可以将军用红外探测器分为3类:第Ⅰ类,探测距离L<50 km;第Ⅱ类,50 km≤L<500 km;第Ⅲ类,500 km≤L<150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