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农业干旱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模拟是根据农作物干旱成因机制和作物水分供需平衡原理,制定数学模型。应用这种模型,模拟山东全省和16个地市近40年的历年、各季度以至月日的作物干旱程度及其变化过程,评定出干旱等级,分析干旱规律,并用气象指标法调查统计法的分析成果与模拟成果作对比检验其实用程度,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河北黑龙港地区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特点,在长系列水文分析的基础上,将气象干旱与土壤干旱分析相结合,采用旱灾减产法,以气象干旱-土壤干旱-农业干旱-作物减产分析的研究途径,并结合作物生理分析,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分析作物干旱程度,以此计算农业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发区。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某一生育期干旱程度取决于作物种类、该生育期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和生育期根系层有效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整个生长期旱情则是把各生育期干旱程度在时间上联系起来。从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出发,对农作物各生育期根系层土壤实际耗水量与充分供水条件下耗水量进行了实验分析。建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旱情评价模型。用模糊数学方法,考虑评价区域不同作物的受旱程度、播种面积、产量和价格等因素,建立了区域年度干旱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宇亮  吴志勇  何海 《水利学报》2022,53(10):1168-1179,1193
基于模拟土壤含水量构建的干旱指数可反映农业干旱的时空发展过程,已被广泛用于大范围农业干旱评估中。当前模拟用于干旱评估的土壤含水量时,常采用水文模型进行模拟。然而,水文模型常过于简化作物模块甚至缺少作物模拟方案,无法模拟作物需水量,因此仅基于土壤含水量构建的土壤干旱指数因忽略作物需水而难以准确评估实际的农业干旱情况。研究构建了考虑灌溉过程影响的水文-作物耦合模型VIC-EP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提出了基于VIC-EPIC模拟作物需耗水过程的作物缺水距平指数CWAPI(Crop Water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在青口河流域开展了区域农业干旱评估方法研究。验证分析表明,构建的CWAPI因考虑作物需水影响可直接反映作物的缺水状态和缺水对作物生长的累积影响;由于在干旱评估中引入了作物种植比例、轮作类型和灌溉的影响,CWAPI能够较SMAPI(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更客观地反映区域作物旱情。因此评估农业干旱时,需要考虑作物种植比例、轮作和灌溉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物某一生育期干旱程度取决于作物种类、该生育期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和生育期根系层有效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整个生长期旱情则是把各生育期干旱程度在时间上联系起来。从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出发,对农作物各生育期根系层土壤实际耗水量与充分供水条件下耗水量进行了实验分析。建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旱情评价模型。用模糊数学方法.考虑评价区域不同作物的受旱程度、播种面积、产量和价格等因素.建立了区域年度干旱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干旱预报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模拟模型密切结合农业干旱特点,通过把降水、土含变化、作物需水、地下水变化等多种因素联系起来,对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一系列包括缺水的时间过程、量及变化等多项指标来反映作物缺水情况.并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干旱的年、季和作物关键生长期的旱情指标及相应的旱情等级,提供干旱信息,为干旱的规划、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作物根系层土壤含水率为基础建立了作物干旱指标模型,并综合考虑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引进敏感系数,建立了干旱等级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干旱的地域性,季节性,持续性等特征,并对黄河流域区域干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重大自然灾害,总结历史旱斗争经验,准确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规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成因概念模拟旱灾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对农业灌用水量分析,对历史资料模拟分析及公式检验等,说明了统计与计算成果相差不大,较准确反映特大干旱时的最大缺水量及干旱重现情况,增加蓄水工程,节约工业及生活用水是防灾减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钟诚  姜波 《中国防汛抗旱》2013,(6):29-30,58
根据水文、气象等资料研究成果分析吉林省干旱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及气候因素,研究探讨该地区干旱发生的历史、空间、时间、作物生长期水量供需等规律,能够为各级部门划分干旱分布区域、确定干旱等级和农牧业受旱程度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并为各级领导决策抗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虑葫芦岛市的干旱特点,全面分析土壤相对湿度指数、降雨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有效降雨天数、作物灌溉缺水率、农田与作物干旱形态指标的适用性,并划分与确定主要指标的干旱等级,研究成果可以为葫芦岛市受旱等级和干旱评估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旱小知识     
干旱指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干旱使供水水源匮乏,除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干旱传播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干旱传播全环节的详细定义,阐述干旱传播的累积、衰减、 滞后及延长特征,并重点就累积性与滞后性提炼了有关进展。按干旱传播环节、干旱传播时空特征两种方法划分 干旱传播的类型,从线性回归、对数函数、小波分析、Copula 函数、因果分析、贝叶斯网络和随机森林 7 个方面、 从单一水文模型模拟和多个模型集合模拟两大方面,分别归纳统计方法、水文模拟方法在干旱传播研究领域的应  相似文献   

14.
干旱小知识     
干旱指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干旱使供水水源匮乏,除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重庆地区1951~2007年年降水量资料,运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该地区的AR(1)模型并通过检验,然后随机模拟生成大量的降水量随机序列作为分析重庆地区干旱指标序列,从而对所研究地区干旱特征量负轮次和负轮长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干旱事件的重现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主要灌区灌溉需水与干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7,(11):5-10
为定量研究灌区灌溉需水与气象干旱的关系、合理组织抗旱水源,以黄河流域1956—2010年水文、气象、地下水以及作物参数等资料为基础,选取RDI干旱评估指标系统评估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5个主要灌区的历史干旱情况,采用作物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灌区灌溉需水量;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主要灌区气象干旱与灌溉需水的关联程度,并建立了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RDI干旱评估指标可用于黄河流域灌区的气象干旱评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降水量增加),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系数不断增大;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对RDI变化的响应程度不一,干旱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RDI指数减小0.5),上游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需水量平均增加约1.04亿m~3,中游汾河灌区、渭河灌区需水量增加约2.19亿m~3,下游引黄灌区需水量增加约6.22亿m~3。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杰  孙西欢  马娟娟  李京玲  申星 《山西水利》2011,27(6):31-32,42
近年来,在干旱现象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对于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更加迫切和重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干旱胁迫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干旱胁迫后复水对作物补偿效应的机理,通过研究不同作物干旱胁迫后复水补偿效应的机理来指导农田灌溉,从而达到节水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国内外干旱评估方法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干旱起因是降水偏少,但发展成灾,则有一个缓慢渐进过程,它不仅取决于降水、气温等气象条件,还与地形、土壤、作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考虑到旱灾的成因是多条件的,旱灾的影响和体现也是多方面的,只有结合干旱发展的各阶段,才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估旱情。利用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干旱模型,在完整模拟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的基础上,整合多种旱情指标,提出能反映干旱发展过程主要特征的旱情综合评估方法体系,并以长江上游川渝地区2006年严重干旱事件为例,开展了应用示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作物旱情从气象、土壤、作物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合2003年太谷小灌区实测作物旱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旱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作物生长期的气象要素有关,而且与作物的田间管理(主要指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物生长是气象条件与田间管理的综合反映.只有对气象干旱、土壤干旱、作物受旱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作物旱情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省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分别计算1956—2020年农业、因旱人饮风险程度;依据最不利原则,综合分析确定甘肃省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高、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陇中、陇东地区;因旱人饮困难高、中高风险区主要在陇东地区;城镇干旱灾害无高风险区,中高风险区分布较分散;综合干旱高、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武威市、白银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的部分县区;综合干旱中低、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酒泉市、陇南市的部分县区。区划成果可为甘肃省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制定干旱防御和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