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了增强型InGaP/InGaAs PHEMT器件结构、阈值控制以及单电源低电压低噪声单片放大器。获得了阈值电压接近0V的增强型InGaP/InGaAs PHEMT器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可在1.5 ̄3V低电压和单电源下工作的2.5GHz低噪声单片放大器。同时对该电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部分耗尽器件性能研究入手,以0.6μm NMOS工艺为基础,设计并研制了在芯片内部具有高Q值折平面电感的SOI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电路在1.5V电压下,中心频率1.8BGHz时峰值增益为24dB,浮体SOI器件结构的LNA电路比体接触结构的LNA电路有更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  相似文献   

3.
尹洪剑 《硅谷》2011,(16):185-185,187
在光电检测电路中虽然前置放大器的增益可以做到足够大,但是在弱信号被放大的同时,噪声也被放大,而且放大器本身还要引入新的噪声。为使探测系统保持一定的输出信噪比,合理设计前置放大器噪声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单片集成光电检测电路中的各种噪声来源与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仿真探索优化前置放大器噪声性能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K波段单片功率放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K波段的PHEMT MMIC的设计与研制。PHEMT器件采用0.5μm栅长的3inch GaAs标准工艺制作。三级的MMIC放大器在18GHz处,线性增益17dB,输出功率P-1=19dBm。Y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基于GaAs HBT的直接耦合级联形式,设计制造的几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包括2.5Gb/s跨阻放大器、3GHz可级联放大器和10Gb/s跨阻放大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6.
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讨论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NEDI)在GaAs MMIC研制方面的近期进展。在详细介绍MMIC有源器件(MESFET,PHEMT及HBT)的CAD模型建立技术及MMIC CAD设计优化技术的基础上,以NEDI近年开发的各种MMIC为实例,包括发射,、接收与控制三类电路,给出有关的实验结果。此外,简要介绍了NEDI在移动通信手机用MMIC技术开发方面的前期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纳米CMOS器件及其新技术,同时利用安捷伦公司的ADS软件,基于台积电0.18μm的RFCMOS工艺,设计了中心频率为5.2GHz的纳米CMOS低噪声放大器,达到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没有驱动器可兼容多极性控制信号的90°MMIC多倍频程数字/模拟兼容移相器的设计、制造和性能.获得了高性能(在5~20GHz频率范围内,低的峰值相移误差≤(90±5)°;低的输入/输出驻波≤1.5和低插入损耗及起伏≤(3.0±0.5)dB)和小芯片尺寸(4.2mm×0.6mm×0.1mm).  相似文献   

9.
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商用通信以及民用通信的技术发展,充分满足了不同产业的信息传输需求。针对单片集成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器的电力结构以及系统特点,总结单片集成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器以及开关设计的方案,旨在通过设计方法以及射频公路模块的设计,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0.5μm GaAs PHEMT标准工艺研制了850nm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集成方式为PIN光探测器和跨阻放大器。论文依据已发表的文献数据为基础并借助SILVACO公司的模拟软件建立探测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和实测结果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光接收机最高工作速率5Gb/s,其中,探测器光敏面直径50μm,电容0.51pF,暗电流小于30nA。跨阻放大器-3dB带宽接近10GHz,跨阻增益约43dBΩ,最小等效输入噪声电流密度约为17.6pA/Hz^1/2。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用于多标准接收机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300kHz~1.6GHz宽带低噪声放大器,适用于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和定位导航等系统.该放大器采用噪声抵消结构以降低输入匹配器件在输出端所产生的热噪声和闪烁噪声,能够同时实现输入阻抗匹配和噪声优化.对采用中芯国际(SMIC)0.18 μm RF CMOS工艺实现的芯片的测试结果表明,3dB带宽为300kHz~1.6GHz,最大增益S21为16.7dB,输入反射系数S11小于-7.4dB,最小噪声系数为2.3 dB,输入参考的1dB增益压缩点为-11.6dBm,功耗为14.4mW,芯片面积为0.49mm2.  相似文献   

12.
对满足铁路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低噪声放大器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放大器模块由四级放大电路构成,可提供高的增益和线性度.输入级采用双平衡放大结构,不仅能改善放大器级间匹配性,而且由于具有冗余备份功能,可提高模块的可靠性.采用数模混合自动增益控制技术保证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稳定和高动态范围.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最大增益达到60dB,增益调节范围大于30dB,互调衰减小于-60dBc,噪声系数小于1.0dB,体现了优异的线性度和噪声性能.该模块完全达到GSM-R高铁直放站的设计要求,目前已通过南京泰通科技的实际应用测试,并开始试应用于铁路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顾爱民 《声学技术》2020,39(2):257-260
传统D类功率放大器因特有的开关噪声对水下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通信控制和信号传输等电信号产生很大的干扰,限制了D类功率放大器在水下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一现象,首先阐明了Σ-Δ调制的D类功率放大器降低开关噪声的原理,然后对传统调制方式和Σ-Δ调制方式的D类功率放大器进行原理分析,并在Simulink软件中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传统D类功率放大器在开关频率处的开关噪声能量高,Σ-Δ调制的D类功率放大器的开关噪声能量分散在一定的带宽内,并且开关噪声能量峰值低于传统D类功率放大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采用全数字预编码时,所需射频链路数量过多而导致能量消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镜的波束选择方案。该方案首先通过分析用户受干扰的可能性,将所有的用户分为干扰用户组和非干扰用户组,然后对于非干扰用户,直接利用最大功率准则进行波束选取,而对于干扰用户,则通过低复杂度增量算法选择合适的波束使系统和速率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在有效减少系统所需射频链路数量和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基础上,该方案的系统和速率能够达到接近全数字预编码方案的水平,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合成孔径技术利用了物体自身辐射电磁波的相位信息,采用很少阵元就能实现实时成像,但目前合成孔径技术只是限于亮温成像,缺少了目标的距离信息,这对于目标探测与识别很不利。提出在近程条件下合成孔径被动测距原理和相应的双正交傅立叶变换算法,并给出了近程距离分辨率公式,近程成像的特点是成像公式中存在二次相位因子,而且距离分辨率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毫米波合成孔径被动成像可以同时得到物体辐射的亮温分布和距离分布,能够有效克服离焦引起的图像模糊,对图像的反降晰和目标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控制室噪声治理实例的结果,提出控制室噪声控制和治理的原则、方法和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噪声源分布、构成情况和控制室隔声效果的测定结果,采用成熟的噪声治理技术(减振、隔声与吸声综合措施),使低频噪声环境获得有效治理。检测表明,治理后的环境噪声下降了19dB(SPL),在125Hz峰点处下降26dB。在控制生产性噪声上已取得较好效果,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针对电厂车间内磨煤机是主要噪声源,其平均噪声强度均大于95dBA的问题,应根据车间噪声水平、场地等情况正确运用建筑声学合理设计,才能有效的提高控制室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带有声学放大器的行波热声发电系统中直线发电机的电-力-声类比图,发现直线发电机的最佳工作状态与行波热声发动机的输出声阻抗特性相关。采用DeltaEC软件计算带有声学放大器的行波热声发动机(以下简称系统)的输出声阻抗特性。计算结果发现,输出声阻抗虚部Xa为-1×107 Pa·s·m-3时,系统的最大输出声功率545.47 W,最大热声转换效率为7.2%;当输出声阻抗虚部Xa在-3.9×106~-1×107 Pa·s·m-3之间变化,实部Ra在1.37×106~2.31×107 Pa·s·m-3之间时,等效位移在1.89~6 mm之间变化,符合直线发电机的位移要求;结合输出声阻抗对压力与体积流率的相位差及系统工作频率的影响,发现声阻抗实部Ra应在1.37×106~2.31×107 Pa·s·m-3之间,声阻抗虚部Xa在-7.5×106~-1.0×107 Pa·s·m-3之间时,系统具有较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锁相放大器在微弱信号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锁相放大器的工作特性,采用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信号作为信号源输入,系统研究锁相放大器的直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及占空比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幅值相同、不同占空比的矩形波信号通过锁相放大器其直流输出值不同,输入不同占空比的矩形波的被测信号在锁相放大器直流输出与相位和占空比的关系图像为三角波形,当占空比为0.5时有最大输出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波束形成方法的货车车外加速噪声声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基于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和外场车外加速噪声测量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运动声源的车外加速噪声外场声源识别测试系统,给出了相应的测试计算流程与方法。利用该系统完成货车车外加速噪声声源识别试验,确定发动机为该货车车外加速噪声的主导噪声源,且对应最大噪声时刻发动机转速为2400r/min。进一步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结果表明:涡轮增压器、发电机、气缸盖罩是其主要噪声辐射源。  相似文献   

20.
闫靓  陈克安 《声学技术》2006,25(6):540-546
以等响处理后的 75 个稳态低频噪声样本为例, 采用成对比较法, 设计并完成了有 24 位评价者参与的大规模实验室主观评价实验。研究发现: 1)“不愉悦度”能够充分体现人对低频噪声的主观感受, 评价效果理想; 2) 存在决定低频噪声不愉悦感的频率或频带; 响度在决定稳态低频噪声的不愉悦感程度中占主导地位, 尖锐度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与总声能相比, 低频段声能比与频谱形状在决定不愉悦程度时, 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