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啼笑姻缘>中,张恨水通过一男三女之间发生的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展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冲撞背景下,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情观念与模式,揭示了男性、女性面对真爱与浮华时的内心纠葛和情感激荡,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讲得魅力无穷,给当代人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代表作<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为女性,她们在新旧时代交替下表现出了矛盾的本质--妥协或反叛.文章所选取的四位女性人物,即冷清秋和沈风喜、白秀珠和何丽娜,她们中有的妥协于男权社会,在传统的生活空间中遵循男权思想规范最后被毁灭,同时又有勇于反叛、超越传统视界勇敢出走的.本文从各方面对她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她们对命运的不同抉择,探索女性追求独立与自尊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姚莉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8(4)
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身处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围城>作者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展露<围城>中人物的思想内核,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再认识,挖掘隐伏其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之间一早就拥有互通性的机缘,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便是从语言叙事到影像叙事的‘转译过程.张恨水小说中所蕴舍的丰富影视元素,使得世人一次次掀起改编张恨水小说的热潮.本文拟从他的小说的画面造型、情节、人物特征、叙述视角、语言、题材等六方面来分析"张恨水小说模式"中所蕴舍的影视元素,论述影视改编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淑与阿拉贝拉都具有双性同体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哈代对两性平等关系的理解和他的女性主义意识.小说男主人公的郁郁而终,女主人公的精神毁灭,则反映了哈代女性观中矛盾的一面.他赞同女性的自我追求,却又担心和恐惧逐渐成长起来的女性所带来的强大毁灭力量.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写作过程中似乎充满了矛盾意识.在<南方与北方>中,她把女主人公塑造成具有男性化行为和智力的女性,但是还夹杂着其女性的一面.本文将分析产生这种矛盾意识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脱离了原始蒙昧状态后,逐渐对时空永恒和生命短暂的二元对立有了自己的认识,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也就随之觉醒。《采薇》和《东山》这两首战争诗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诗经》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何启洲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5)
叙事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话语,但叙事者掌握着操控叙事的权力,并利用相关叙事的技巧,将叙事本身转化为一种话语的表达,从而传递出某些深层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影《禁闭岛》文本的影像叙事的个案考察,以期解读出本片影像叙事的话语意义,剖析其深层的意识形态企图。 相似文献
9.
吴情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6)
本文拟从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的文本分析入手,展现社会下层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群体虽生犹死的生存图景和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即"虽生犹死,非生非死"的生死情状。重点关注其小说中以"死"观照"生",以"生"透视"死"的生死意象,在作者热烈而绝望的期冀下,警示人们去思考"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一深邃的人生要议。 相似文献
10.
庄玮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6)
鬼魂,这个恐惧的虚幻形象经常出现在小说和各种传奇故事中.比如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早期作品<睡谷传奇>和<瑞普·凡·温克尔>,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作品中都有鬼魂"出没".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正是这种可怕虚幻的形象让读者感到恐惧的同时又紧紧吸引着读者.本文就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毛里森的作品<宠儿>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女勇士>里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2.
潘海军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1(5)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13.
潘海军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1(3)
小说<灵旗>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对当前抗战小说的创作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从思想主题上看,该部小说的写作超越了社会结构视野以及战争本身,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理性的荒谬,其内蕴着一种可贵的哲理精神.从形式上来看,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心理刻画以及"超现实"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足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王爽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0)
<老人与海>是一部描写失败的小说,但海明威是以一种崭新的口吻、全新的形象来谈论失败的.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海明成塑造的这种能给人类增添信心与力量、另一种胜利意义上的硬汉形象. 相似文献
15.
李婵娟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2)
本文以《忐忑》一曲迅速走红为例,将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保护相结合,阐述在当代《忐忑》一曲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走红的原因,并且将《忐忑》一曲作为正规的民族音乐类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6.
王雨昊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5)
大型纪录片《圆明园》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清代黄家园林圆明园的兴衰历史,在这种再现之中,同时展现了圆明园这座旷世建筑的形象:她是皇权的象征,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是中华民族对于耻辱历史的永恒记忆。 相似文献
17.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品评方法为基准,通过其对顾恺之绘画评价悖论的阐释与辨析,来探讨如何品评的问题,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仇方道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9(4)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徐州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定位和课程建设现状;围绕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之目的,在教学观念转变、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手段革新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真伪问题,学界争讼已久.本文主要以姜广辉先生<<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所提出现代造伪说的五条新证据为例,从文献的载体、文辞、文法及思想内容等辨伪角度,对清华简<保训>篇真伪讨论中的文献辨伪方法论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