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被称为中国的"小品文之王",他的散文往往被冠以闲适笔调或平和冲波."闭户读书"前后的周作人,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从张扬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弄潮儿变成苦坐书斋的闭户书生、留守北平的附逆官员.这样巨大的身份转变不能不带来散文文体风格的转变,也就更不能单单用闲适或平淡来概括了,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比较.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妇女解放运动问题也是热点之一.陈望道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他在"五四"时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他关注妇女解放问题,既有客观背景,也有主观因素.他主办进步刊物,论述了妇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具体作法,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陈望道是中国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是中国"五四时期"引入的一个概念.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被选择并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基于"五四"一代作家"审美拯救"的乌托邦冲动,它在中国的接受与衍生,正应合了中国现代文学拯救与启蒙的文化工程之需要."中国现实主义"有别于普遍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作家"审美拯救"的一种必然形式.  相似文献   

4.
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学作品也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充满了十足的"京味儿",他的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被看作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老舍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写出了北京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故.他作品中的诙谐幽默和生活的话语,都是从他那原汁原味的北京话里体现出来的,这在现代文学作家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诗歌话语,创建了现代诗剧体式.郭沫若将"五四"乃至整个现代诗剧的起点铺得很高,并给同代及后代作家以巨大影响.他创作诗剧集中在"五四"时期,主要作品有<黎明>、<凤凰涅架>、<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广寒宫>和<孤竹君之二子>.这些诗剧体现了狂飘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25年因"五卅"渗案而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社会事件,对于分处京沪两地的知识分子群体而言,都是意味深长的沉重一课.面对由此产生的激进民族主义与反帝爱国风潮,与上海知识界的转向和调整不同,北京舆论界呈现出认同与质疑并存的复杂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足以证明,"五四"启蒙精神在"五卅"运动后出现分野,这种分野对于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鲁迅的忠实继承者,胡风坚持"五四"新文化以来的"启蒙"精神,并以此作为其全部现实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但在那个政治辖制文艺的时代,他只凭一颗赤诚之心便欲在专制之下谋求文艺理论的自由发展,最终使自己陷入了既不能发挥革命热情,为现实主义发展贡献力量,又不能保住"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五四"的落潮和对现代文明的憎恨,使徐志摩的许多作品打上了颓废的烙印.颓废不但在徐志摩前期的诗歌中有所反映,在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在小说中更是贯穿始终.他的颓废意识源自他对现代文明的憎恨.而华丽和颓废相叠加又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凑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提到美育,不能不使人想起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蔡元培.他不仅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建立了不朽功勋,还作为一位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为我们树立的学者风范也是感人至深的.他曾说到:"人之一世,不分善恶,不辩美丑,不析真伪,何以立足天地间乎!"  相似文献   

10.
夜读胡适的作品,他笔下的一位"差不多先生"令人难忘. 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差不多":他小的时候,母亲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的处世哲学则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相似文献   

11.
一战的结束与苏联的成立,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历史选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点燃的革命星星之火,在苏俄的外援下渐成燎原之势,其间蕴舍的世界图景语境下"五四"运动的历史逻辑值得我们今天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的现代大众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二战后,美国文化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德国文化并没有因为这种"美国化"而发生改变.本文对德国文化的"美国化"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趣"激"趣"     
以"趣"激"趣",就是指用数学本身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仅就如何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两点教学实践与体会. 运用数学幽默提高学生的辨析兴趣 某人到饭店吃饭,要了一张肉饼,觉得好吃,就又要了一张……直到吃完第5张肉饼,他实在是吃不下了.服务员要他付账,他却说:"早知道吃到第5张就能吃饱,就只要第5张好了!省得还得多付其他4张的钱."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对人的"种哲学"的理解,高清海先生选取了历史上已在生成中的"类"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类哲学",以表征人区别于物的超越性存在.尽管纯粹哲学形态的"类哲学"所表达的内容是最具体的,但其形式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此文试图通过探讨"文化选择"理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类哲学"内在的一致性,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最后试图运用"类哲学"的观点解决"文化选择"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翻译作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翻译学本身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而应进一步深入了解.发掘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更加准确理解语言内涵.于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文化层面,关于翻译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开始盛行,"文化转向"概念被广泛接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句话的重点在一个"心"字."心"在<文心雕龙>整部书中是个重要的概念,心是美的,结合整部<文心>来说,心美哉何处呢?本文主要论述<文心雕龙>中"心"这一个带有浓厚中国色彩的字的翻译,从文化转向背景出发,分析了在各种语境下"心"的准确理解和翻译,强调了背景文化知识在翻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他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针对性;二是他的文化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和内在线索,与唯物史观的发展历程相伴随.因此,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理解与阐释,一方面必须蛄合其历史语境,准确把握马克思所处的"经济时代"在技术与生产力状况、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状况、思想领域斗争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必须将其放置于唯物史观这一理论框架之中,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来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7.
卢显忠 《江苏冶金》2007,35(4):70-72
本文解析了企业"家"文化的形成、涵义,分析了企业"家"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利弊,给出正确利用"家"文化来发展国内企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19.
龙口矿业集团洼里煤矿紧盯"文化兴矿"这一立旋律,把握精髓,突出以"七三四"管理文化、"四三三"安全文化、"五六八八一经营文化,"一二三四"班鳃文化,打造富有"洼煤"特色的四大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弓箭是我国远古先民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弓箭文化一直伴随着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此以<说文解字>中的"弓"部字为例,全面阐释"弓"在我国古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