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49届CIRP(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年会于1999年8月23-29日在瑞士Montreux举行。以下对本次会议磨削方面主题报告及论文做一简要介绍。本届年会磨削方面的主题报告为“磨削中的摩擦、冷却和润滑”。作者是德国不来梅大学的E.Brinks-meier和C.Heinzel等人。报告指出磨削热是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磨料加工过程中的较强的摩擦效应会产生热量,引起被加工表面层的热损伤;因而冷却和润滑在磨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主题报告分析了冷却液种类、冷却液成分以及冷却液供给方式及流量对磨削过程和磨削效果的影响。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2.
第47届CIRP(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年会于1997年8月24日~30日在中国天津举行。这是经过近十年在国际上的努力和竞争后,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机械制造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以下简要介绍本次会议磨削方面主题报告和论文的内容以及磨创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的情况。本届会议磨削方面的主题报告为“微细废料加工的技术进展”。作者是美国俄州(Oklahoma)州立大学的R.Komanduli,D.A.Lucca和日本东京工业技术研究所的Y.Tani。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细磨料加工技术在机床、磨料、工件材料、加工方式及工艺等方面的进展,并着重论及硬…  相似文献   

3.
论坛主题:节能减排环保制造精密高效低碳发展磨料磨具行业相关单位: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磨料磨具分会、涂附磨具分会、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技术发展论坛"(代行业年会)将于2011年11月10~13日与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同期在郑州召开,论坛的主题为:节能减排环保制造精密高效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48届CIRP(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年会于1998年8月23-29日在希腊古城雅典举行。以下即简要介绍本次会议磨削方面主题报告(KeynotePaper)及论文的内容。本届年会磨削方面的主题报告为"磨削加工的进展及对机床的要求--挑战和机遇"。作者是德国汉诺威大学的H.K,Tocnschoff和日本庆应大学的稻崎一郎。报告针对目前磨削和切削加工相互替代的双重发展趋势,指出磨削技术通过对加工工艺和机床系统的的协同革新,不断拓展加工能力和加工范围,在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中仍将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文中首先介绍了机床部件和磨削工艺方面的一些…  相似文献   

5.
40Cr钢外圆磨削表面淬硬层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圆磨削淬硬试验中磨削用量对表面淬硬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p=0.2 mm时,外圆磨削淬硬件表层局部存在未淬硬区;磨削深度ap>0.2 mm时,由于砂轮切入和切出时磨削热的作用,表面淬硬层局部存在回火区.淬硬区和回火区具有相同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但各区的最高硬度值随着该区组织的不同而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组合磨削深度ap和进给速度vw,可获得满意的外圆磨削表面淬硬层.  相似文献   

6.
在MM7132平面磨床采用单程、往复磨削对调质态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硬试验.结果表明:0.2 mm 三次往复磨削、0.3 mm两次往复磨削、单程0.6 mm磨削条件下淬硬层均获得了马氏体组织.0.2 mm 三次往复磨削淬硬层为细小的针状马氏体组织,其显微硬度最高值为824.2 HV;0.3 mm两次往复磨削淬硬层为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显微硬度最高值为752.2 HV,单程0.6 mm磨削淬硬层为体积略大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淬硬层的硬度最高值为724.4 HV.  相似文献   

7.
砂轮特性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平面磨削淬硬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砂轮特性条件下40Cr钢磨削淬硬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削淬硬加工中的热、机械耦合作用下,砂轮特性对磨削淬硬层的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其高硬度区硬度值无显著影响。随着砂轮粒度或砂轮硬度的提高,磨削淬硬层深度相应增加。与树脂结合剂砂轮相比,采用陶瓷结合剂砂轮可使淬硬层深度增加近40%。  相似文献   

8.
40Cr钢磨削淬硬层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面磨削淬硬加工试验为基础,利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淬硬层表面均存在残余压应力,次表层出现最大残余压应力.随着磨削速度的提高、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进给速度的降低,磨削淬硬层表面残余压应力值相应减小,但最大残余压应力和应力作用深度相应增加.采用单程干式磨削淬硬可增加淬硬层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及应力作用深度.  相似文献   

9.
40Cr钢磨削淬硬层的磨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面磨床上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处理,研究了磨削淬硬层的组织、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40Cr钢磨削淬硬层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组成,位错密度较高;淬硬层显微硬度高达670 HV0.5,且存在残余压应力.与调质态基体相比,磨削淬硬层的耐磨性提高6~11倍;在干摩擦条件下,磨削淬硬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0.
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第41届年会于1991年8月19~24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磨削组大会主题报告为T.Hones作的“磨削液的环境面貌”。在磨削专业组宣读论文12篇,其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硬磨料砂轮以其优越的磨削性能极大地推进了磨削技术的发展,在加工难加工材料、高效磨削和精密磨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超硬磨料磨削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难题,其中超硬砂轮修整困难就是问题之一,该问题严重制约了超硬磨料砂轮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超硬磨料砂轮的修整问题,归纳论述了各种超硬磨料砂轮修整的原理、特点,并对超硬磨料砂轮修整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单程切入式平面磨削淬硬加工试验为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组织的形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进而阐明了磨削淬硬层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40Cr钢磨削淬硬层由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微细孪晶组成;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耦合作用下,磨削淬硬层中的马氏体含量以及板条马氏体特征尺寸沿层深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马氏体内部的位错密度及孪晶数则随层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单程切入式平面磨削淬硬加工试验为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组织的形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进而阐明了磨削淬硬层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40Cr钢磨削淬硬层由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微细孪晶组成;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耦合作用下,磨削淬硬层中的马氏体含量以及板条马氏体特征尺寸沿层深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马氏体内部的位错密度及孪晶数则随层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第52届CIRP大会磨削方面主题报告及论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 5 2届CIRP(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 )年会于2 0 0 2年 8月 1 8~ 2 4日在西班牙圣塞瓦斯提安市举行。来自 33个国家的 5 1 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简要介绍本届年会磨削方面主题报告及论文内容。本届年会磨削方面主题报告为“磨削中的过程监控”。作者为德国H .K .Toenshoff等。介绍怎样运用测控技术使生产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获得优质产品与效益。磨削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加工过程 ,加工精度要求高 ,机床转速高 ,砂轮磨损快 ,影响因素多 ,磨削中的过程监控很重要。磨削中的过程监控包括 :及时发现磨削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 ,防止废品与事…  相似文献   

15.
双程切入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缓进给磨削方式和不同的磨削行程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单程和双程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单程和双程磨削时的原始组织不同,但两者的表面硬化层组织及其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双程磨削淬硬可使表面硬化层深度及其均匀性、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其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及应力影响深度有所降低。双程磨削硬化层组织的形成机制同样适用于多程磨削淬硬或淬硬钢的磨削淬硬等场合。  相似文献   

16.
40Cr双程磨削淬硬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40Cr的双程往复磨削淬硬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2D对双程往复磨削淬硬进行数值模拟,并且对组织转变进行了二次开发.把工件看成多相组织,建立了往复磨削热流模型,利用组织转变动力学,模拟得到了工件的温度场,组织场,硬度场等变化关系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吻合.本研究为揭示磨削淬硬层的形成机理、优化磨削淬硬工艺和控制磨削淬硬层的质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横向进给磨削正交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磨削深度a_p、工件进给速度vw和横向重磨量C_r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_p和工件进给速度v_w是影响磨削淬硬层深度的高度显著因素,其显著性大小依次为:磨削深度a_p工件进给速度v_w横向重磨量C_r。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进给速度的减小,磨削淬硬层深度相应增大。从提高磨削淬硬层深度及其均匀性的角度出发,本试验的最优磨削淬硬工艺参数组合:磨削深度ap为0.4 mm,工件进给速度v为0.2 m/min,横向重磨量C_r为1 mm。  相似文献   

18.
李征  刘飞  文振华 《机床与液压》2021,49(9):177-181
为实现硬脆材料在磨削过程中处于延性域加工,以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增加材料的使用寿命,使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疲劳、耐磨损性能,从试验研究、理论建模、仿真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硬脆材料磨削加工过程中的脆塑转变现象的研究。分析了超声辅助振动磨削加工中脆塑转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将高速、超高速与超声辅助振动磨削相结合的加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磨削速度对硬脆材料的最大未变形切屑厚度影响较大;引入超声辅助振动容易实现硬脆材料延性域磨削;施加不同方向的超声辅助振动对材料脆塑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影响不同。提出未来应从磨削热、预热处理、仿真分析模型、磨削加工模型4个方面对硬脆材料延性域磨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研究成果为实现硬脆材料延性域磨削和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淬硬磨削是将磨削、残余应力控制及表面淬火集成于一体的复合加工技术。基于预应力淬硬磨削工件的淬硬层深度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PSO_LSSVM算法的工件淬硬层深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样本集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在本次研究范围内,PSO_LSSVM模型训练集误差为0.7%,测试集误差为4.4%。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PSO_LSSVM模型的拟合性好、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且预测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能够满足对预应力淬硬磨削工件淬硬层深度的预测需求。该研究为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 5 1届CIRP(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 )年会于 2 0 0 1年 8月19~ 2 5日在法国南锡举行。现简要介绍本届年会磨削方面主题报告及论文内容。本届年会磨削方面主题报告为“磨削颤振———产生和抑制”。作者为日本横滨市庆应义塾大学系统设计工程系的稻崎一郎 ,荷兰Delft理工大学的B .Karpuschewski和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机械工程系的H .S .Lee。磨削颤振是磨削加工中最重要的误差源之一 ,对工件最终几何精度有直接的影响。磨削过程中有两种基本形式的振动。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强迫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砂轮不平衡和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