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到的。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化学教学也应摒弃以往单纯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形式,把化学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化学教学展现出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大量实例介绍了火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对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国内火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和控制存在盲区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在线化学仪表检验方法和手段,不能发现测量不准确的在线化学仪表。通过实例介绍了发电厂装备移动式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装置,并按照电力行业标准DL/T677-2009《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开展在线化学仪表定期检验工作,进而消除火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和控制的盲区,取得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实现化学水处理集中控制,是提高化学自动化水平的手段。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水、汽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热力系统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迅速发展,对化学水处理系统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火电厂化学车间自动化水平,实施化学车间网络自动化管理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线化学仪表准确性是化学监督的关键,目前山西省电厂在线化学仪表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满足《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DL677—2009)要求,认为通过正确方法检验,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可以使在线化学仪表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祥亮  王宁  潘珺  周臣  陈建伟  李晨 《中国电力》2019,52(6):166-171,178
为深入了解中国电厂在线化学仪表应用现状,对分布于9省的11家电厂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YHJ-V型移动式标准化学仪表检验装置对695台化学仪表进行了动态检验分析。根据试验大数据绘制了整机工作/示值/引用误差离散图,分析总结了化学仪表测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DL/T 246—2015《化学监督导则》给出的计算方法难以实现对化学仪表测量准确性和监督可靠性的评价,即大多数电厂化学仪表正确投运小时数和投运总小时数统计困难,缺乏确认仪表测量是否准确的检验手段。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力行业化学仪表准确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加客观地计算仪表测量的准确性以及量化仪表管理维护水平的差异,有利于调动电厂化学仪表日常维护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化学仪表发挥更好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国内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在线化学仪表配置情况。针对目前在线化学仪表准确性低,可靠性差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在线化学仪表测量准确性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在线化学仪表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议,为化学监督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础化学实验是面向非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当前高等学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即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预测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火电厂在线化学仪表准确率低、可靠性差的现状,从化学仪表设备、维护人员以及管理制度3个方面人手,探讨如何加强在线化学仪表的管理,提高仪表的准确率和可靠性,使其在化学监督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化学观点,结合我国电厂化学处理的现状(包括锅炉给水处理、炉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化学清洗钝化等的现状)探讨电厂进行绿色化学处理的必要性和绿色化学处理的方向,并指出绿色化学处理有利于实现电厂的零排放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电力设备的带电化学清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蒋琨 《高电压技术》2001,27(3):53-54
介绍了采用化学清洗剂对电力设备进行化学清洗的新方法 ,并与传统的带电水冲洗方法进行了比较 ,还介绍了进行化学清洗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新型化学清洗剂清洗效果的试验结论 ,为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锌负极大倍率充放电的性能,先以直接反应法和球磨法合成了四边形、六边形和不规则三种形态的锌酸钙,并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以恒电流充放电法考察了三者作为负极添加剂时对锌镍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锌酸钙的晶体形貌在低倍率充放电时对锌负极性能影响差别较小,但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加大,这种差异也迅速放大.其中添加不规则形态锌酸钙的锌负极性能最差;而添加六边形和四边形锌酸钙的锌负极性能较好,其中又以六边形锌酸钙最佳,其电极反应速度快,放电平台高和循环寿命长.  相似文献   

12.
谭志勇  杨占红  倪霞  申松胜 《电池》2012,42(3):153-155
钙质添加剂与锌酸根形成难溶的Ca[Zn(OH)3]2,可延长锌负极的寿命,改善锌镍电池的高温存放性能,提高荷电保持率并延长放电时间.加入钙质添加剂的锌负极循环100次的容量几乎不衰减.添加氢氧化钙、木质素磺酸钙及无钙质添加剂的电池,荷电保持率分别为68.69%、57.05%和52.32%,放电时间分别为34.00 mi...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方法(化学合成法、共沉淀法、振荡法)制备了锌酸钙[Ca(OH)2·2Zn(OH)·2H2O]。用XRD、SEM和TG-DTA等方法对其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法方法所制得的锌酸钙的结构、形貌和组成极其相似。但用振荡法制得的锌酸钙,比化学合成法或共沉淀法制得的锌酸钙具有更小的晶粒。  相似文献   

14.
微包覆Co,Zn和Ni对球形Ni(OH)2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不需用PbCl2活化,采用连续化方式在球形Ni(OH)2上微包覆钴、镍和锌的工艺条件,以及球形Ni(OH)2在镀钴、镍和锌后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球形Ni(OH)2表面上包覆钴、镍和锌的过程中伴随着析氢反应,形成了多孔包覆层,降低了其堆积密度。使用包覆Ni(OH)2制备电极,可提高电极中Ni(OH)2的利用率以及电极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Ni(OH)2表面包覆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方  杨毅夫  危亚辉  孙英婴 《电池》2004,34(3):178-179
用钴、钇、钙共沉积表面包覆处理的球形Ni(OH)2与未处理的球形Ni(OH)2制成两种10 Ah电池,对常温充放电、高温充电和低温放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球形Ni(OH)2经钴、钇、钙共沉积表面包覆处理,可提高电池的高温充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贺红梅  杨占红  迟伟伟  胡俊 《电池》2011,41(2):101-103
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密封锌镍电池负极材料包覆氧化铟(In2O3)的氧化锌(ZnO)。用XRD、TEM、Tafel曲线及充放电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In2O3在ZnO表面为部分包覆(1.5%的包覆量);包覆后的ZnO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且循环性能良好,第179次1.0C循环(充、放电限压分别为2.1 V、1.4 V)的容量保持率为8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Bi_2O_3的锌酸钙粉末。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共沉淀的Bi没有进入锌酸钙的晶格而是以Bi_2O_3的形式析出并部分沉积在锌酸钙表面。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Bi_2O_3在首次充电时能够转化为金属Bi并稳定存在于锌酸钙电极中。与未掺杂电极相比,掺杂10%(质量分数)Bi_2O_3后,锌酸钙电极的0.2 C比容量由391m Ah/g提高至433 m Ah/g,1 C比容量由372 m Ah/g提高至389 m Ah/g,3 C比容量由312 m Ah/g提高至330 m Ah/g,1 C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由61%提高到9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共沉淀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不同Li/M比(Li为锂元素的物质的量,M为过渡金属元素总物质的量)的LiNi0.7Co0.1Mn0.2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恒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Li/M比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比为1.10的LiNi0.7Co0.1Mn0.2O2正极材料层状结构完整,颗粒形貌良好,电化学性能最优。0.2 C充放电条件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04.0 mAh/g;1.0 C充放电条件下循环充放5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87.0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7.2%。  相似文献   

19.
冯欣  韩恩山  朱令之  李玲 《电源技术》2012,36(3):317-320,344
以CH3COOLi·2 H2O和Ti(OC4H9)4为原料,C6H15NO3为络合剂,CH3CH2OH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材料,并且复合掺杂Mg、Mn、Ni、Co四种金属。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电化学阻抗(EIS)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Mn、Mg两种金属的Li4-x MgxTi5-yMnyO12材料,其中x=0.02,y=0.02时所制备的Li3.98Mg0.02Ti4.98Mn0.02O12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2.5V进行充放电,0.1C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4.7 mAh/g。在0.2C、0.5C、1.0C下循环20次后,稳定在107.2、99.3、73.9 mAh/g。再次进行0.1C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为110.8 mAh/g,容量保持率为75%。掺杂金属改善了Li4Ti5O12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了该材料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沉淀的方法成功地在氧化锌的表面包覆一层In(OH)_3.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测试证明,ZnO表面包覆的为纳米级In(OH)_3.通过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以及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表面包覆纳米In(OH)_3的ZnO的电化学性能,与纯ZnO以及混入In(OH)_3的ZnO相比,表面包覆纳米In(OH)_3的ZnO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较低的容量衰减率、较低的充电电压以及较稳定的中值电压.XRD测试表明,ZnO表面包覆的In(OH)_3在充电的过程中转变成了单质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