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带辅助谐振的移相全桥ZVS DC/DC变换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移相全桥ZVS DC/DC变换器的滞后桥臂在轻载情况下很难实现ZVS,而通过添加辅助谐振电路可使滞后桥臂在轻载直至空载时也能实现ZVS。同时,为了改善电源的动态响应,对带辅助谐振支路的移相全桥ZVS DC/DC变换器主电路进行了基于空间状态平均法的动态小信号建模分析,得出了其传递函数。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整个电源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实验结果。为电压闭环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DC/DC变换器向小型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的变换器控制设计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动态模型,阐述了其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数字控制器的仿真模型,对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通过Buck变换器推导出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小信号电路模型,接着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小信号模型对于研究变换器的动态特性,变换器各元器件参数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Buck电路出发,结合了移相控制以及零电压开关的原理,建立了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并通过对该电路的传递函数的幅频相频特性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移相全桥ZVZCS DC/DC变换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9种移相全桥ZVZCSDC/DC变换器,简要介绍了各种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并对比了优缺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移相全桥的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结合软开关的实现对其中主要元器件进行了设计和选型,采用Matlab建模对变换器仿真研究,最后通过采用TMS320F28335芯片对变换器驱动信号和控制程序进行了软件设计。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软开关和同步整流,减少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和开通损耗,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冷志伟  陈希有 《电气自动化》2012,34(3):60-61,70
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变换器,是目前中大功率等级开关电源的主流拓扑,通过分析其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控制设计方案。采用TI新型浮点型DSPTMS320F28335作为主控芯片,完成了移相PWM的数字产生以及对输出电压的闭环PI控制。给出了DSP产生软件移相的具体控制策略和软件设计流程,并搭建了完整的小型样机,最后给出了实验波形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储能的发展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传输功率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扩展移相控制策略,并采用奇异摄动法建立了扩展移相控制下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移相全桥ZVS DC/DC变换器准线性建模思想以及极点配置自适应数字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变换器的数字控制系统,然后给出了电路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新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保证了上述变换器在各变化的工作点都能获得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而且具有控制算法简单和控制过程易于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基于数字控制的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对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判断。通过小信号建模的方法推导出被测移相全桥DC/DC的传递函数,绘制出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并判断出其稳定性,并使用频率特性测试仪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电动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基于移相全桥软开关技术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宽范围输入电压和高变换效率的车载移相全桥(PSFB)DC/DC变换器实验装置。通过控制超前和滞后桥臂的导通相角差实现宽电压输入,通过谐振电感和场效应管的结电容充放电实现变换器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和关断,有效降低高频开关损耗,大大提高变换效率,此处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变换器的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变换器具有效率高、输出电压稳定的特点。该实验设备能够有效支撑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刁卓  孙旭东 《电力电子技术》2011,45(9):72-73,87
在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BDC)的传统移相控制策略中,存在循环能量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移相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完全消除了循环能量.给出了新型控制策略的具体开关过程,并将此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及其他改进控制策略在电流纹波、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比较.最后对该新型移相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软开关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制了一种24V输入,300V输出的DC 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了带辅助谐振网络的全桥变换器拓扑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中的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在较宽的负载条件下都可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条件,降低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另外,也可以明显降低变压器副边的占空比丢失,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和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本文还采用了平均电流模式的控制方式,实现了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双闭环控制,所设计的移相全桥DC DC变换器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以往一些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的拓扑.在实现主电流复位的常用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最近一些新颖的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拓扑,分析了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主要波形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基于集成磁件的光伏升压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将集成磁件引入到光伏升压型移相全桥变换器中,即将实现软开关的电感和高频变压器集成在一个磁芯上以减小体积,并采用移相的控制方式实现软开关以提高效率.通过磁路分析,推导出了基于耦合系数的集成磁件表达式,根据耦合系数取值范围的不同,得出了2种集成方式.再根据集成磁件的表达式分析了变换器的开关模态,即集成磁件可实现超前开关管和滞后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并给出了集成磁件的设计依据.该变换器效率及升压比高,结构紧凑,最后通过实验样机进行原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构建倍流整流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小信号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将倍流整流等效成全波整流,改变移相全桥全波整流DC/DC变换器小信号等效电路中的滤波电感和变压器匝比,就能得到倍流整流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应用该模型设计了模糊自整定PI控制系统,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实验。用TMS3202808作为控制芯片制作了80 kHz,4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并且动、静态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改进型全桥移相ZVS-PWM DC/DC变换器。在分析其开关过程的基础上,得出了实现全负载范围内零电压开关的条件,并将其应用于一台48V/6V的DC/DC变换器。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C控制的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字控制由于高集成度带来的低成本、设计沿继性、控制灵活等优点而应用逐渐广泛,电力电子应用逐渐朝着高频化方向发展,这也对高频开关电源的数字控制提出了要求。利用Freescale新型号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SingnalController,DSC)MC56F8323的高性能特性,完成了基于DSC的带同步整流的高频软开关移相全桥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描述了DSC产生软件移相控制策略,并给出了详细的数字控制系统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最后用一台500W实验样机验证了数字控制所带来的优良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零电流转换(ZCT)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通过在原边增加一个由电容和电感构成的有源辅助电路,在开关管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辅助电路的谐振电流,可实现主功率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开关(ZCS),消除IGBT拖尾电流引起的开关损耗,同时减小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辅助电路结构不会增加开关管的导通损耗,还能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零电压开关(ZVS)全桥变换器原边环流损耗大和占空比丢失严重的缺点。详细分析了该新型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零电流开关的条件,给出了主电路拓扑结构及相关参数选取,根据所选取参数对主电路进行仿真研究,给出了主要仿真波形,结果验证了电路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当输出滤波电感的电流在一个周期内不连续时,移相全桥PWM变换器就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DCM).在该模式下,输出滤波电感两端电压会出现振荡.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次级占空比增加,还会给输出纹波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某些应用场合是不允许的.在详细分析该模式下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和软开关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考虑电路各处的分布参数特别是输出滤波电感的寄生参数,很好地解释了振荡现象.利用PSpice仿真研究,总结出电路中各参数,特别是电感寄生参数对谐振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抑制该振荡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抑制DCM下电感电压振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