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精细注水分注卡封层段增加和层间距减小,造成坐封难度增大,现场坐封时出现了上部封隔器可以完好坐封,而下部不坐封的情况。为此,以Y341型封隔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层封隔器坐封机理研究。建立了多层封隔器坐封数学模型,推导了环空与油管压力变化和封隔器坐封时间计算公式,并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证明了多层封隔器坐封的数学模型符合工程实际。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多层封隔器是从上到下依次坐封;当封隔器个数大于4时,就可能出现下部封隔器不坐封情况。封隔器不坐封根本原因为环空与油管压差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2种改进措施,即提高坐封压力和二次加压,改进后的封隔器已得到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5.
6.
7.
8.
管柱入井后将受温度、压力、自重以及浮力的共同作用,这些作用分别对管柱长度所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相关公式精确计算,考虑了上述各形变量所配备的入井座封管柱可以在井筒任何位置精确座封。 相似文献
9.
《石油机械》2017,(12):48-52
现有文献对可降解桥塞卡瓦-锥体的断裂压力分析较少,而且大多没有考虑卡瓦-套管弹塑性变形以及卡瓦牙渗碳层的影响。鉴于此,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可降解桥塞坐封过程卡瓦-锥体进行断裂压力分析,同时对卡瓦-套管进行锚定压力分析,获得了卡瓦与套管的接触状态分布、接触应力分布和Mises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坐封过程中下卡瓦断裂压力为24.7 kN,比上卡瓦先断裂;卡瓦与套管的接触状态和接触应力沿轴向分布比较均匀,卡瓦与套管等效应力沿轴向分布不均匀,靠近加载端的牙齿应力较大,起主要锚定作用;卡瓦牙最大等效应力为3 422.50 MPa,套管最大等效应力为403.22 MPa,卡瓦牙尖处局部发生塑性变形,卡瓦牙大部分处于弹性变形,卡瓦对套管损坏程度不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桥塞卡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柱入井后,将受温度、压力、自重以及浮力等的共同作用,导致其长度发生变化,使根据管柱下井前预定的封隔器坐封位置与实际坐封位置有所偏差。通过对管柱下井各影响因素的受力分析,将这些因素分别对管柱长度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公式精确计算出来,可以使考虑上述各形变量所配备的入井坐封管柱在井筒任何位置精确坐封,取得准确真实的被测试层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石油机械》2015,(9):121-124
热敏封隔器的坐封力较小,容易在上、下压差的作用下产生滑移,导致伸缩管闭合,造成热膨胀无法补偿而损坏封隔器。鉴于此,采用ANSYS对热敏封隔器的坐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热敏封隔器在注气压力15.00 MPa、温度200℃下坐封后,最大应力出现在动力件上,其值为413.00 MPa;密封筒与套管接触应力分布呈马鞍状,中部应力有极小值;当注气温度高于200℃以后,接触应力随温度的升高增长缓慢;在200℃、15.00 MPa注气工况下需要将套压控制在11.43 MPa以上,以免压差过大造成管柱弯曲等问题;注蒸汽时封隔器的坐封力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封隔器所能平衡的压差呈线性增加,套压的可控制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石油机械》2016,(11):101-106
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下入过程易造成遇卡事故。鉴于此,采用弹性力学解析方法和工程力学设计与CAE可视化编程技术相结合,对压裂管柱下入进行仿真模拟,建立了带多级封隔器的压裂管柱下入力学模型,对管柱下入过程中的摩阻、井口拉力和安全系数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裸眼水平井压裂管柱下入安全性分析软件,提供了完整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运用软件对PH9-1井等进行了实例验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研究内容为优化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管柱设计及确保管柱下入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