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有色金属(主要是铝、铜和银)时,电极丝极易粘附加工屑,严重影响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特别是薄壁内孔槽的加工,在对称度要求较高而内孔较大时对中时间很长的问题,以黄铜加工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改进,并设计了专用工装夹具.实验证明对中时间大大缩短,切割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得到改善,进而提高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零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模具制造》2021,21(8):60-64
针对内螺旋槽零件因内部结构复杂,加工过程无法监测,精度要求高而导致的数控编程和加工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及加工方法,并设计了专用的工装夹具,研发了一种专用的铣削内螺旋槽动力头,成功解决了内螺旋槽加工的难题。通过工厂生产实践验证,该种加工工艺和专用铣削内螺旋槽动力头很好地解决了内螺旋槽零件在数控车床上难加工的特点,提高了该种零件的生产效率,保证了零件的形位公差、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为该类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种薄壁铝合金镂空零件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的特点,设计该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铣削工装,并将该工艺及铣削工装应用于实际加工。结果表明:使用该工艺及工装不仅能够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减小零件的变形量,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100铝合金电容器外壳薄壁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工艺方案;探讨了影响加工过程中加工变形的工装方式.通过采用有效的装夹减小薄壁零件的加工变形,保证了加工质量,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材料车削难度高,加工效率低;罩类零件具有薄壁的结构特性,其刚性差,在加工中易变形,零件形位误差较大,使得钛合金罩类零件在生产加工中往往比较棘手。本文结合钛合金罩类零件的结构特征及技术要求,提出了专用工装、专用刀杆和专用量具设计、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用、工艺路线确定等,组成钛合金药形罩类零件的车削工艺方案,保证了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完全符合工件的技术要求,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芯轴批量加工尺寸稳定性的要求,合理的车削工艺和工装将起到关键作用。从工艺分析入手,介绍芯轴工装的设计,编制并调试加工程序,使零件在数控车床批量生产中能保持尺寸稳定,且每批零件只需对刀一次,缩短了加工时间和辅助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风电轮毂内腔树脂砂的清理效率,并降低能耗,根据轮毂生产实际情况及其铸造工艺特点,设计了简单实效的专用工装。基于专用工装的清砂作业特点,优化其切割刃形状,使其顶部能有效切割轮毂内腔心部树脂砂。合理设计底盘,避免其在作业时被轮毂内腔树脂砂夹住卡死的现象,研究优化出了最佳清砂专用工装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切割刃为双曲线形的专用工装为清砂效率最高且结构简单的专用工装。  相似文献   

8.
分析陶瓷材料加工传统工艺的不足,根据用户要求,针对陶瓷材质输送机托辊脆硬性高、加工难度大的特点提出采用专用锯床的多锯片一次性旋切方案,从而保证托辊两端面的平行度、成品率及加工效率。针对Al_2O_3陶瓷托辊设计了切割加工的专用锯床。阐述了专用锯床的整体结构,并对旋切方案、锯片更换机构及支撑座的设计、切割力与功率计算、工作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种制动块零件传统加工效率低的状况,设计了一种制动块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装。通过该车削加工工装的实际应用,不仅保证了制动块零件的加工质量与精度,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影响薄壁壳体零件加工质量的主要要素,分析待加工薄壁壳体零件的结构,对其工艺方案进行改进,并优化工装夹具,结果装夹定位时间减少,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质量、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omation of centered micro hole drilling, using a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able. Centered micro hole drilling, an example of which is nozzle outlet hole drilling, has previously been performed manually by skilled craftsmen. If a micro hole is drilled when the center line of the drill and the center line of the guide hole are not aligned, the misalignment may cause drill breakage. By using a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able, a workpiece can be aligned frictionlessly. When the horizontal support stiffness of the table is set small, by lowering the drill slowly, centering can be performed due to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drill tip and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nozzle. Spinning nozzl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workpieces, and 0.1–0.5 mm diameter drills were used.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两种大直径工件分度圆周孔非常规的机械加工技术,并经实际操作检验证明了其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加工品质可以媲美大型镗床,解决了大直径工件分度圆周孔需借助大型镗床进行加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用于大型套筒类零件加工的自定心专用夹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筒类零件一般由孔、外圆、端面和沟槽组成,其主要工作表面为内圆表面和外圆表面,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孔壁较薄且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夹紧力、切削力、切削热等作用后易变形。因此,保证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和防止变形,是加工套筒类零件的关键。针对大直径的套筒类零件加工,设计制造了一种自定心专用夹具,解决了套筒类零件的装夹、定位问题,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复杂多拐角工件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应用角度出发,设计了特殊的表层电极丝材料,优化了镀层丝的性能,满足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复杂多拐角工件的应用要求,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其精度要求一直较高。通过拐角中最常见的直角作为突破点,对拐角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试验对厚度不同的工件进行了直角切割误差的研究,并根据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获得相关试验数据,优化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路径,使拐角误差与加工效率达到理想效果,最终通过实验对优化后的参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UG NX4.0平台,采用截面轮廓特征识别方法对3D加工实体模型以面分层,自动识别孔类加工特征,并通过规则算法智能识别通孔与盲孔、内孔与外形、直通孔与锥度孔等线切割加工特征。按线切割加工工艺要求,自动生成已识别通孔特征的穿丝孔,直接用于线切割NC程序的生成,实现了线切割加工的CAD/CAM的无缝集成。  相似文献   

17.
邹金喜  马立新  贺洪 《硬质合金》2011,28(5):316-320
慢走丝机床是模具、形状复杂和精密细小工件的主要加工设备之一,特别是在硬质合金等高硬度材料的加工中更为重要。慢走丝的走丝系统是决定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慢走丝机床的走丝系统结构组成:贮丝系统、张力控制系统、位置导向控制系统、收丝系统和碎丝系统。分析了影响走丝稳定性的收丝轮压力、丝张力和冲水压力等三个关键因素及其参数选取。分析了收丝轮的材料选取和制作加工工艺。制作的收丝轮性能达到使用要求,成本仅为原来的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加工大锥度上下异形孔的加工工艺,根据零件上下异形孔锥度为41°的特点,分析其加工的难点,在试加工过程中,出现断丝现象,经分析和不断修改脉冲电源参数及机床参数,成功完成此次加工。  相似文献   

19.
表面微织构加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微织构的尺寸、质量及形貌等问题。为解决制备微织构存在的问题,利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在45钢表面加工微槽织构,研究线切割制备微织构的尺寸、形貌。试验分别采用钼丝、铜丝作为电极丝,设计脉宽、脉停、电流等线切割正交试验,切割宽度小于400μm的微槽织构,分析不同线切割参数、电极丝材料对微槽尺寸精度和微槽切口处光整度的影响。通过采集、测量试验所得工件表面微槽织构,发现线切割参数对微槽尺寸精度和切口处光整度有较大的影响;在较小线切割参数下,钼丝切割的微槽尺寸大于铜丝,在较大的线切割参数下,铜丝切割的微槽尺寸大于钼丝;对比微槽切口处光整度,发现钼丝切割的微槽整体质量优于铜丝。试验列出不同线切割参数切割的微槽尺寸,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微织构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摆辗变形的特征及其力学分析,同时给出了摆辗变形过程中经常产生的四种缺陷:薄件中心开裂;大头件侧表面开裂;高件失稳折迭及锻不透等缺陷。指出,由于摆辗工艺的特殊性。上模与工件始终有一个接触小区,压力高,且模具在热辗时受热疲劳作用,中心常产生龟裂、塌陷等缺陷。文中最后给出了防止产生缺陷的措施和提高模具寿命的方法。对于厚件和大头带杆件应适当控制每转进给量;对于薄件要适当加大进给量或采用局部加厚的办法;冷辗大头件要注意原始坯料表面质量、控制好模具间隙均可以减少裂缝、失稳折迭等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