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二类油层注聚矿场经验,给出了在二类油层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通过优化井网、井距提高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考虑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与油层的配伍性;注聚前整体调剖以提高聚合物的有效利用率;注聚期间进行配注方案跟踪调整.实践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喇嘛甸油田北东区块的开发效益,对类似储层实施注聚开发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近50 a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后续聚合物驱开发中,高渗透厚油层的聚合物驱基本结束,中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聚合物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大庆油田中部高台子油层的注入参数.相对分子质量在600×104~1 000×104的聚合物适合渗透率0.050~0.100 μm2的低渗透油层;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聚合物分子质量为1 000×104,浓度为800 mg/L,注入速度为0.10 PV/a,聚合物用量560mg·L-1·PV-1.该研究为指导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的矿场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驱开发中,采用单一高质量浓度段塞注入方式对低渗透层动用相对较差、同时聚合物用量相对较大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交替注入改善注聚剖面的作用,结合室内研究成果,通过开展聚合物驱多段塞交替注入现场试验,进一步论证了交替注入的可行性.在现场试验中,优化了交替注入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并对交替注入的注入质量浓度进行了单井个性化设计,优化了交替注入周期,同时,根据生产动态变化进行了交替注入与分层测调等调整措施相结合的跟踪调整.交替注入后,在保证开发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聚合物干粉用量.试验表明:交替注入能够改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降低注聚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南一区西西块的地质开发特征,确定三元复合驱前置聚合物段塞分子质量、浓度、矿场注入速度的合理范围。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前置聚合物段塞分子质量、浓度、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等注入参数。结果表明:前置段塞中聚合物的浓度、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均存在合理取值,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对采收率的影响最大,但应考虑到油层注入能力的限制,避免发生堵塞。该研究成果为该区块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提高Ⅰ类油层的挖潜能力、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机械分层注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秀芬  刘伟 《特种油气藏》2007,14(4):13-16,25
大庆长垣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自1991年开始进入工业性矿场试验以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变为二类油层,并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先导性试验。聚合物驱可以扩大波及体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层间矛盾,必须进行分层注入,以改善聚驱效果,为此,大庆油田最早发展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管柱。随着聚驱对象的转变,渗透率降低,分注层段数增加,为适应不同时期聚驱开发的需要,聚驱分注技术以提高注聚效果和降低成本为目的,发展应用了双泵双管分注工艺、单泵双管分注工艺、单管同心环形降压槽分注技术、单管桥式偏心分注技术、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对聚驱注入剖面调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来,河南油区投入开发的聚合物驱单元在注聚前均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驱替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应油井的见效比例、见效厚度及增油倍数,是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难点.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矿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政策界限,并针对聚合物驱的不同见效阶段、影响油井见效的因素等,探讨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包括合理配液配注、边水控制、注聚质量浓度差异调整、聚合物窜流控制、长期封堵高含水层评价动用以及聚合物驱适度提液技术.将这6项技术应用于双河油田北块H3Ⅳ1-3层系,取得显著效果,实际增油降水效果好于数值模拟预测,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6时,采收率提高了2.83%.  相似文献   

7.
J-XC区块属于高孔高渗普通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浅、厚度薄,由于水驱过程黏滞阻力过大、水驱波及范围小、储层动用程度低、水驱采收率低,需转换开发方式,开展聚合物驱油方法提高采收率研究。在聚合物注入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聚合物驱注入参数和注采关系优化,对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井网井距、注采比等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最佳注入参数和注采关系。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 100×104、注入质量浓度为1 500 mg/L、注入量为0.400倍孔隙体积条件下,可保证聚合物的可注入性和高利用效率;油藏工程参数优化方案为采用五点法井网,合理注采井距为150 m,注入速度为每年注入0.070倍孔隙体积,不同厚度油层根据其最优单井日注入量配注,注采比为1.1~1.2。矿场先导试验表明,目标井组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截至2021年6月,累计注入聚合物0.228倍孔隙体积,累计增油量为5.06×104t,提高采收率6.75个百分点,含水率最高下降幅度达15.8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对于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参数优化和油藏工...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聚合物驱实践表明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完善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油田开发矛盾突出表现在层间干扰严重 ,差油层动用程度低 ,厚油层内部高渗透部位动用程度高 ,注聚后期井间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 ,平面矛盾突出。为充分利用储量资源 ,改善聚驱开发效果 ,对聚驱全过程进行措施优化。一是在空白水驱阶段进行调整 ,为注聚奠定基础 :①采取低强度注水和分层注水措施 ,控制油层压力水平 ,为聚合物顺利注入创造条件 ;②注聚前采用深度调剖技术 ,调整吸水剖面 ,提高存聚率 ;③根据空白水驱生产动态 ,优化注入参数 ,合理设计单井配产配注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喇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前置聚合物段塞注入后暴露出的平面渗流能力差异大、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等问题,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高质量浓度的前置聚合物段塞在非均质二类油层不同井区应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后期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类油层前置聚合物段塞的注入参数设计,应该根据井组的油层物性和连通程度匹配合理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既要起到较好的调剖作用,又不能因为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过高影响开采效果。研究认为喇北东块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前置聚合物段塞应采用1 200万、1 900万、2 500万相对分子质量,1.5~2.5 g/L质量浓度的聚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经过十几年的工业化生产,开发配套技术日益成熟,以聚合物驱为主的三次采油产量已占全油田的1/3左右.但是,近几年出现了聚合物干粉用量增幅大、开发效果和效益逐渐变差的问题.为此,以“改善开发效果、降低三采成本、提高聚合物驱效率”为目的,依据对大庆油田56个注聚区块解剖分析的结果,建立了聚合物驱区块之间的“分类评价方法”,开展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注入质量浓度与油层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新的认识,2011年,实施了优化调整工作,推广应用区块多增油4.3×104 t,全油田节省聚合物干粉13.8%,创经济效益5.62×108元.实践证明,聚合物驱分类评价方法可以指导聚合物驱及时有效地跟踪调整.  相似文献   

11.
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度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讨论了用胶体滴定法测定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APAM)阳离子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计算阳离子度的新公式,确定了测定条件和方法的测定准确度(≤1%)。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ree main classes of materials in deposits found in petroleum production operations, i.e., paraffins, asphaltenes and inorganic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deposits may be performed by thermogravimetry. The analysis of organic deposits consists of the vaporization of paraffinic material until 700°C under inert atmosphere, and further burning of the residue yielded. Materials may also be classified as inorganics if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residue after burning. This approached has allowed ready classification of deposits from several origins.  相似文献   

13.
地堑两侧块体分离方向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利用地堑构造的几何学资料,确定地堑形成时两侧块体分离方向的简易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确定辽东湾盆地的地堑分离方向为N6°W,这与辽东湾盆地北延的伊兰-伊舒地堑根据野外调查和应用微构造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得出的地堑两侧块体分高方向N5°W的一致佐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14.
两种灰岩的生气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较纯灰岩和泥灰岩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探讨了二者的生气特征。认为二者生气特征存在差异主要与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成分有关。泥灰岩比纯灰岩所产气体中含有更多的甲烷、乙烷、异丁烷和异戊烷。在中、低温度段,泥灰岩所产气体的C1/ΣC+1、C2/C3值和所产氢气、氮气的量高于纯灰岩。氢气主要形成于较高和较低温度段,氮气主要形成于中、低温度段。二氧化碳含量与碳酸盐含量有关。在中、低温度段,纯灰岩的总气体、总烃气产率高于泥灰岩,当温度更高时,烃气产率大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快速测定精制后润滑油中和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繁 《润滑油》2000,15(3):41-44
介绍一种精制后润滑油中和值快速测定方法,通过对GB/T4945-85《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和值测定法(颜色指标剂法)》计算公式的变型推导。转化为精制后润滑油中和值快速测定法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条件的摸索及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特别适用于生产现场、生产车间及化验室对中间产品的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北洼陷沙四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因素非常复杂。本文系统研究了孤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及储层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与油藏类型,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了孤北鼻状构造带的缓坡扇三角洲砂体与滨浅湖滩坝是主要的勘探方向.对指导孤北洼陷沙四段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砂体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储层参数和测井曲线的响应均发生变化,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精细地质研究已经精细到储层的每个沉积单元,而目前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只是按储层薄厚建立,不同的沉积特征储层用相同的模型解释储层参数,不能满足油田深入挖潜精细研究的需要.为此,根据研究区域不同沉积环境下储层发育的特点,研究建立了优化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基于密闭取心井资料、测井资料及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不同油层组和不同类型砂体建立岩电对应关系,实现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优化.一是建立了葡二组Ⅰ类表外储层参数测井解释优化模型,为表外储层的油藏描述和开发创造条件;二是建立了三角洲内前缘相萨二组河道砂体和葡二组非河道砂体储层参数解释优化模型,为不同类型砂体储层的油藏描述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测井解释参数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用发光菌评价油田采油污水综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发光菌发光强度与发光时间,发光菌发光强度与pH值的两个影响关系实验。确定了发光菌稳定发光时间和pH值范围,通过8种单因子生物毒性实验,确定了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对发光菌的半致死浓度,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某油田不达标采油污水的综合毒性以及有机化合物对生物的致毒机理。  相似文献   

19.
香菇精的合成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香菇精的合成方法,以二溴甲烷代替二碘甲烷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操作步骤,反应时间缩短至12h,收率由35%提高到38%。产物经IR、1HNMR、MS分析,证实该化合物为香菇精。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规模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储存原油应具备的条件和储油原理;对不同规模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进行了投资估算和运营费用分析.结果表明:与地面钢罐油库相比,其在安全、环保、造价、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测算分析,一定规模的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比同规模的地面钢罐油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