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JYDB10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泓 《面粉通讯》2005,(5):26-28
长期以来,我国以角度率高低表示小麦的硬度.该文探讨用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的JYDB10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通过测定小麦抗粉碎指数法来表示小麦的硬度,它具有分辨率高、测定简单、人为误差小的特点,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于2008年正式施行,并配套执行行业标准《小麦硬度指数标准样品制备技术规范LS/T1214-2008》、《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检定技术规范LS/T1215-2008》。新标准主要是采用硬度仪检验法来判定小麦的硬、软、混合等类型分类,消除了传统感官检验方法可能带来的检验偏差。为验证新的小麦标准的推行和2008年小麦的质量状况,国家粮食局组织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省的粮食部门,根据新标准对小麦进行了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结合标准化工作的研究结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谷物硬度研究:Ⅰ小麦硬度—抗粉碎硬度指数测定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国产 FSF 微型谷物粉碎机进行小麦硬度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刀片间距为0.65毫米、筛网为50×50目/英寸、粉碎时间为40秒、试样重量为25克时,小麦硬度分辨率和测定重现性均优于 Brabender 微型小麦硬度仪。该方法与现有的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相比,具有测定准确、简便、快速、仪器价格低等优点。本研究中亦对小麦水分和测定环境温度对小麦硬度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22~23日,国家粮食局郄建伟副局长、中储粮总公司刘新江副总经理一行,考察了无锡锡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的生产情况。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生产情况汇报会上,刘新江表示,2008年夏粮收购过程中,收储点将启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使小麦收购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6.
将同一小麦样品进行人工调节水分,然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用小麦硬度指数仪进行测量小麦硬度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水分对小麦硬度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试验情况 2008年5月1日,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正式实施.替代了原GB1351—1999的《小麦》国家标准。新标准中小麦硬度指数HI的测定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消除了以前用角质率法凭借感观测定的人为误差,有利于小麦收购时分类作价,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由无锡锡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河南工业大学研制开发.锡粮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新小麦国家标准中硬度指数与旧标准角质率的相关性,收集了一定数量小麦样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表明,小麦硬度指数与其角质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采用硬度指数可以消除人为主观误判的影响,体现了仪器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综合标准化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技术将为制粉厂准确、快速测定所需小麦的硬度并指导经济、合理润麦带来便利条件;同时将为小麦分类收储及贸易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成为中国小麦硬度基因工程改良研究的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规定的测定方法,以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为指导,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对混合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和加麦2号四种样品,分别分析试样称量精度从(±0.01~±0.9)g对硬度指数测定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品种的样品在不同试样质量所测得硬度指数数值的绝对误差不大于1的前提下,当混合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3)g时,软质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09)g时,硬质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9)g时,所测定的硬度指数变化范围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综合结论为:试样在不大于±0.09g称量误差范围内,各品种小麦的硬度指数值都没有超出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建议对GB/T 21304—2007规定的样品称量误差±0.01 g的精度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到±0.09 g。  相似文献   

11.
陈珊  汤有宏  李兰 《酿酒》2023,(4):47-49
在传统软质麦生产高温曲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小麦润水量、破碎度、曲坯水分等工艺参数提高硬质麦高温曲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硬质麦高温大曲的感官质量、理化指标、菌落总数、香味成分种类与传统软质麦高温大曲无明显差异,在保障高温大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制曲小麦成本,为行业应用硬质麦制曲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的测定硬度指数法>中对样品的清理只规定清除破损粒,而破损粒仅仅是不完善粒中的一种;本试验选用软质、硬质和混合三类小麦将各种不同的不完善粒按1.0%~8.0%的比例添加到完整粒的小麦样品中,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GB 1351-2008国家标准规定的不完善粒不超过8%范围内,不完善粒含量的多少对硬度指数测定值没有显著影响,测定结果均在GB/T 21304-2007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证明了硬度指数主要受基因突变影响的机理,但硬度指数与小麦胚乳的完整性关系如何,有待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3.
小麦硬度指数法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麦硬度指数法测定小麦硬度指数的标准样品制作、试样预处理、仪器调试、样品测试操作过程和技术要领、检验工作质量和技术核查验证,确保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法的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准,其中强制性行业标准2项,推荐性行业标准56项,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58项轻工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情况1QB1334-2004水嘴通用技术条件QB/T1334-19982QB1175-2004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QB1175-19913QB/T1948-2004柳琴QB/T1948-19944QB/T1949-2004扬琴QB/T1949-19945QB/T2279-2004钢琴击弦机QB/T2279-19966QB/T2155-2004旅行箱包QB/T2155-1995、QB/T2156-19957QB/T1333-2004背提包QB/T1333-19968QB/T1872-2004服装用皮革QB/T1872-19939QB/T1873-2004鞋面用皮革QB/T1873-1993…  相似文献   

15.
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述了测定小麦硬度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指出抗粉碎指数法为测定小麦硬度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的小麦硬度仪具有测定简便、快速、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11年5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科[2011]年第13号公告,批准625项行业标准,其中纺织行业标准46项和1项纺织行业标准修改单。现介绍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万辉涂料有限公司参与起草、制定的行业标准《玩具表面涂层技术条件》QB/T2359-2008,已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由国家发改委发布,规定了玩具表面涂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玩具表面的各种装饰和防腐  相似文献   

18.
原有的《小麦》标准在实施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容易产生歧义和纠纷,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介绍了GB1351-2008《小麦》标准修订的背景和过程。标准修订前后的主要技术差异:修改了杂质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小麦硬度和小麦硬度指数的术语和定义:以硬度指数取代角质率、粉质率作为小麦硬、软的表征指标;对分类原则和指标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9.
侯水利 《纺织器材》2006,33(6):58-58
由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纺织机械与附件 交叉卷绕用圆锥形筒管 技术条件》和《纺织机械与附件 交叉卷绕染色用圆锥形筒管 技术条件》2项纺织行业标准(送审稿)审查会于2006年9月19日~20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的圆锥形筒管制造、使用的11个单位共12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1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15625:2014《生丝疵点条干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这是由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一项丝绸国际标准。也是ISO丝绸领域的第一项国际标准,它是我国丝绸标准国际化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迈出坚实的步伐,实现了几代中国丝绸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