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及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重点介绍动力学-凝胶机理及应用此机理对反应动力学的各种结果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用富里哀变换红外光谱法原位跟踪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的动态过程。该方法能直接反映分子结构的变化,迅速准确地采集数据,尤其适用于快速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常温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固化反应,固化机理和交联固化反应活性。介绍了4种固化反应过程、引发剂和固化反应链增长过程,同时介绍了其交联固化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固化反应动力学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家美  陈锋 《中国塑料》2001,15(10):57-60
分析了几种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方法,并首次使用模型之一来描述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预制整体模型塑料(BMC)的固化反应行为,DSC实验表明实验情况与理论结果相 吻合。因此,所选用的模型对BMC是适用的。这为BMC及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固化研究提供了理论秘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液晶p-PAEB原位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形态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双4-烯丙基乙氧基苯甲酸对苯二酚酯液晶化合物(p-PAEB),并与甲基四氢苯酐型不饱和聚酯(UP)进行共聚合反应。研究了液晶化合物的用量对共聚合固化产物的微观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液晶化合物可参与不饱和聚酯共聚合形成交联网络,使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9℃;另一方面由于液晶分子的自聚集能力,产生海岛式微相分离使纯树脂的冲击强度由0.139kJ/m^2提高到0.305kJ/m^2,但p-PAEB加入量超过8%会因产生明显的相分离而使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室温固化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室温固化体系,以及不同引发剂,促进剂对体系凝胶,固化和透光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程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UPR固化和固化程度的含义、影响固化程度的因素和评定固化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饱和聚酯树脂微乳液的快速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过氧化物 (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 ) /抗坏血酸组成的氧化 -还原引发聚合体系对磺酸盐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油包水型微乳液的固化特性。结果表明 :磺酸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都比相应的微乳液长。 4种过氧化物中 ,过氧化氢的常温引发聚合反应最快 ,能使微乳液 30s内凝胶 ,7min内固化 ,达到了快速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MAP-POSS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改进不饱和聚酯(UP)树脂的性能,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笼形倍半硅氧烷(MAP-POSS)与通用UP树脂的共同化反应。UP、苯乙烯和MAP—POSS有较好的相容性,可共同固化,MAP-POSS可均匀分散在UP基体中形成原位纳米分子复合材料。测定了固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用顺酐和反丁烯二酸与聚酯等反应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反应机理,讨论了不饱和酸顺反结构形式对树脂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DSC法研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其固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杰  曹国荣  王巍  崔丽荣 《玻璃纤维》2011,(5):16-20,24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Ashland UP(R36)以及DSMUP(972B)这两种不饱和聚酯树脂(UP)的固化过程,并利用了KiSSinger方程、Crane经验方程等分析了这两种树脂的固化反应,得到了其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Arrhenius指前因子(频率因子)、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最后利用Y—B外推法确定了这两种不同树脂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12.
低苯乙烯不饱和聚酯树脂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孙林  李艳莉  伍钦 《广东化工》2002,29(1):2-5,38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各种交联剂,降低苯乙烯散发的途径及国外UPR制造商成功开发的几种低苯乙烯树脂,指出环保型低苯惭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制开发将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纳米CaCO3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CaCO3)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永超  张毅  马秀清  金日光 《塑料》2004,33(4):50-53
用未经表面处理和经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对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纳米CaCO3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CaCO3填充量为6%时,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最好,而且当粉体的加入量为4%~6%时,UPR/CaCO3出现了明显的脆韧转变。用DSC测定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可以发现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比纯不饱和聚酯树脂大,且烷基化纳米CaCO3填充的UPRTg更高,这与力学性能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推广放热曲线法(SPI)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反应历程,讨论引发剂对UPR体系固化特性的影响,并由DSC曲线得到固化工艺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引发剂对固化特性的影响很大,其用量宜为UPR的1%-2%;引发剂含量2%时,确定UPR固化温度为120℃,后处理温度为140℃,表观活化能74.3 kJ/mol,碰撞因子1.71×10 9。反应级数O.916;等温固化时,当反应程度超过0.7,固化反应由动力学控制阶段转向扩散控制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用聚酯回收料生产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酯回收料作为原料生产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各种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得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引发剂、促进剂的种类和特点,并介绍了近年来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体系及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使人们对室温固化体系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郭晓兰  丁燕 《广州化工》2014,(23):99-100,126
叙述了双环戊二烯( DCPD)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 UPR)的技术,讨论了投料顺序、原料比、 DCPD纯度、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最大影响因素是DCPD/MA的比,其次是反应温度,投料顺序影响树脂的活性, DCPD纯度对树脂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确定了合成最佳工艺条件: AM/PM比应该大于1, DCPD/AM=0.5~0.6,反应温度为200℃。  相似文献   

18.
选用铕掺杂的硫化钙和铈掺杂的钇铝石两种稀土掺杂的无机荧光剂,并合成了一种含铕的稀土有机荧光剂,通过在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固化过程中加入荧光剂制备了具有荧光性能的复合材料。研究了荧光剂种类及用量对复合材料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剂在UPR中保持着原有的荧光性能,加入荧光剂后复合材料可以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红色或黄绿色荧光,复合材料产生的荧光主要取决于稀土离子的种类,含铈的荧光材料发出黄绿色荧光,含铕的荧光材料发出红色荧光。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随荧光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在1%~2%处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本用耐热树脂制备原子灰,制得的原子灰耐热温度大于2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可膨胀微球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放热峰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对DSC数据进行处理求得复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碰撞因子及反应级数等固化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利用拉曼光谱仪与热台联用技术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可膨胀微球存在下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膨胀微球的加入促进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反应,提高了交联固化速度。此外,利用外延法对复合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恒温固化温度以及后处理温度进行初步探讨,为固化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