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氢氧化铝沉降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禄军  刘宝仁  程旭 《轻金属》2003,(11):63-6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用于氢氧化铝沉降分离的沉降槽,其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的诸多原理,合理的设计了槽体结构,达到提高沉降能力和完善其它技术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烧结法赤泥洗涤中的二次反应及全沉降槽洗涤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祥民 《轻金属》1996,(10):9-15
通过对烧结法赤泥分离洗涤过程中二次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1)即便是对活性较大的α-2CaO·SiO2,也存在“安全区”这一概念,构成“安全区”的主要参数是赤泥浆的液固分离时间和溶液中的Na2OT浓度;(2)在沉降槽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中,应充分考虑到烧结法赤泥的物理化学特性。以此为依据对中州铝厂一期试生产两年一直不稳定的赤泥洗涤流程进行了改造,获得成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沉降槽清液层高度的测量一直采用手动摇杆的方式,一方面工人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不能实时的反映出清液层变化趋势,因而难以对沉降槽操作实现实时和准确的指导,又有安全隐患,从而对沉降槽生产工况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根据沉降槽清液层、过渡层和泥层透光率不同,利用LED光纤发出和接受光信号,通过对其分布曲线进行数据处理,研发了沉降槽清液层高度在线检测仪。在多家氧化铝企业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检测仪信号稳定能连续准确检测出沉降槽清液层的高度,配有自清洗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检测机构的结疤速度,大幅延长了仪器的运维周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心桶内固含浓度在60~70 g/L范围内料浆的体积分数,以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沉降槽中心桶的5个结构参数进行数值仿真试验。设计一个5因素5水平的L25(55)正交试验方案,采用仿真软件FLUENT对不同结构参数组合的沉降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沉降槽中心桶的结构参数对中心桶内固含分布的影响规律,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5个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著性,从而得到中心桶结构参数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中心桶内固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进料射流管的直径,沉降槽中心桶的最佳组合结构参数为中心桶直径为3 m,中心桶深度为5 m、射流管直径d1、d2和d3分别为0.8、0.48和0.36 m,环形挡流板离进料管下沿高度为0.22 m,喉嘴距为0.18 m;优化工况下,中心桶内处于最佳絮凝固含浓度范围内的料浆体积所占中心桶体积的体积分数变为基础工况的4.8倍,显著地提高沉降槽的絮凝沉降效率。  相似文献   

5.
铝土矿正浮选尾矿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沉降试验法研究了不同pH值及用量下,不加助凝剂、加无机凝聚剂(FeSO4.7H2O、PAC和PFS)和有机絮凝剂PAM对尾矿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颗粒表面电性是影响尾矿沉降的重要因素,不加助凝剂时调节矿浆pH=7左右可实现尾矿的较好沉降。阴离子型PAM能显著提高铝土矿浮选尾矿浆的沉降速度,但亦需先调节矿浆pH至7左右,pH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尾矿浆的絮凝沉降。PAM与FeSO4.7H2O的组合,既可得到良好沉降效果,又可降低PAM和FeSO4K.7H2O的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型高效絮凝剂在烧结法沉降槽的工业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  赵一新 《轻金属》2002,(4):20-22
新型复合高效絮凝剂在生产使用中具有用量少、效率高的特点 ,在工业试验中达到了节能、增产的目的。在试验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烧结法分离沉降槽的产能 ,而且降低了溢流浮游物 ,减少了进入流程中的水。新型复合高效絮凝剂在烧结法分离沉降槽工业试验的成功淘汰了使用 2 0年的A -10 0絮凝剂 ,是氧化铝近年来取得的科技进步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某低品位铝土矿浮选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浮选产品性质分析及沉降试验研究。考察了沉降浓度、絮凝剂类型及用量对沉降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铝精矿和尾矿沉降的、较为合理的沉降浓度、絮凝剂类型和用量,为选矿厂的设计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靳古功 《轻金属》2007,(12):16-18
无传动、免维护深锥高效沉降槽是一种新型深锥沉降槽,其处理选矿拜耳法稀释后赤泥浆液的试验研究表明.无传动、免维护深锥高效沉降槽能够满足选矿拜耳法生产处理稀释后赤泥浆液的需要,具有投资建设费用和运行维护成本低,操作控制简单,劳动强度低,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对于选矿拜耳法及拜耳法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对生产场地紧张的老厂技改扩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进Intermig桨已经被应用到国内的种分设备中,其在促进了氧化铝颗粒的悬浮和混合的同时,搅拌功率也得到大幅度降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水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改进Intermig桨固液搅拌体系中的流场、固含、云高度、临界悬浮转速以及功率消耗情况。与标准的Intermig桨相比,改进后的Intermig桨改善了槽内循环流的发展,促进了颗粒的悬浮,功率消耗也得到幅度降低。桨叶离地距离越低越有利于颗粒的悬浮与分散,并采用功率判据得到了颗粒悬浮的临界搅拌转速,同时采用数值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 2 8 0kA1#槽停槽后所进行了研究表明 ,超大型预焙电解槽二次启动是可行的 ,并提出 2 80kA电解槽正常生产应重视侧部炉帮生成的管理 ,以期延长电解槽寿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对某废弃建筑进行破碎,制备再生粗集料,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劈裂试验及刚度性能试验对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路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养护龄期小于等于28 d时,随着再生粗集料掺量的逐渐增加,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均呈先减后增趋势;当养护龄期达到70 d时,水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供感应电炉熔炼低硫铁液生产蠕墨铸铁用的三种REMgTiSiFe合金蠕化剂的化学成分,并用其中的#1、#2和#3号蠕化剂进行了蠕墨铸铁的生产性试验。分析了铁液的蠕化衰退问题和铸造性能问题。指出:这种类型蠕化剂的蠕化效果随时间的衰退不明显;用该合金蠕化剂生产蠕墨铸铁,其铁液的铸造性能和线收缩率与HT200的线收缩基本相同,而体收缩率比HT200的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13.
楔横轧二次楔入力能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成形大断面收缩率轴类零件,进行了楔横轧二次楔入试验.试验按照工艺参数全排列进行,共有64组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一系列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轧制压力数据.本文对该数据进行坏值剔除后,利用软件MATLAB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揭示了各工艺参数对轧制压力的影响规律,为模具、轧机的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高硫原铁液生产蠕墨铸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1)在熔炼Mg-Ti-RE系硅铁蠕化剂时,要注意加料次序及炉料块度,在焦炭坩埚炉及感应电炉中皆能熔化,后者效果好。(2)采用w(S)量为0.06%~0.08%,w(Ti)为0.07%的原铁液,用w(Mg)6%、w(Ti)5%、w(RE)≤0.5%的蠕化剂,加入量在1.2%~2.0%范围内,可制得蠕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冲击试验和显微组织分析方法,对X100管线钢在二次焊接热循环不同峰值温度条件下获得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着重讨论了临界粗晶区韧性及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X100管线钢的双面焊或多道焊中,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处于Ac1~Ac3临界区时,韧性急剧降低,表现为临界粗晶区局部脆化.粗大晶粒和粗大、富碳M-A组元的形成是临界粗晶区局部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PAG系水溶性淬火剂的冷却特性及其配制;用水溶性淬火剂对大型锻钢件进行淬火试验的结果以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针对汽车用高强度热镀锌钢板厚板的二次通电点焊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力学性能测试等一系列试验,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与直观分析,且通过现场应用得到验证,最终结果表明焊接时间为13Cycles、焊接电流为10.5kA及焊接压力为4.5kN是最佳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从造纸废渣中分离出的二次纤维和废塑料,制得二次纤维、聚乙稀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了KH550预处理、二次纤维的用量以及增容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的浓度为2%,预处理时间为20min,二次纤维用量约20%,增容剂的用量为6%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简要总结了对二重集团公司 RH-2型定氢分析仪存在问题的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实际应用解决了核电管板材料中的氢分析问题 ,满足了常规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Co—Ni超高强度合金钢在482℃等温回火处理,首先析出渗碳体,回火30min后,针状合金碳化物M2C以共格方式从基体α—Fe中析出.回火时间延长到10h以上,M2C仍与基体间保持良好的共格关系,该共格关系会随过时效而失去.高分辨电镜观察表明,M2C的尺寸r和回火时间t接近r^2αt关系,明显偏离扩散控制的三次方关系的经典LSW粗化理论,对相近的合金钢材料有关M2C析出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似的结论.这不仅和第二相碳化物的形态有关,还与多组元扩散的体系相关,表明经典理论不完全适合多组分的碳化物粗化行为从经典扩散理论出发,考虑针状沉淀相多元扩散问题,得到的针状相粒子粗化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