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准确计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勘探投资,必须对其井控程度进行合理研究。针对新储量规范对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中井控程度的要求,以胜利油区典型的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为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井控程度下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的选值精度及其对探明地质储量的影响,指出对油藏的总体地质认识是决定探明地质储量计算中井控程度的关键因素,相同的井网对不同类型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控制程度不同。确定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合理的井控程度,必须在搞清油藏类型、油水分布规律和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塔中油田的油藏特征入手,详细地剖析了塔中4油田古油藏的特征,通过对古油藏储量和现今油水界面残余油的计算,明确了古今油藏的储量亏空是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多次调整的综合结果,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演化、油气的运移特征等条件,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过程中,油藏含油面积是影响储量计算精度的主要参数之一。怎样利用现有各项基础资料,合理、完整、科学地圈定油藏含油面积,是目前储量计算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作者根据近十年的具体工作总结,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情况,针对含油面积的圈定,进行了具体探讨。同时,通过对陕北地区中生界油藏含油边界类型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明确提出两大类四小类的含油边界类型分类意见。最后,介绍了这种分类在近几年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总之,文章中对油藏含油边界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以油藏本身的地质基础和所应用的各项资料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塔中4油田CⅢ古油藏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晓东  李国会 《勘探家》2000,5(2):21-24
本文从塔中油田的油藏特征入手,详细地剖析了塔中4油田古油藏的特征,通过对古油藏储量和现今油水界面残余油的计算,明确了古今油藏的储量亏空间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多次调整的综合结果,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演化、油所的运移特征等条件,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油水界面的确定对储量计算和后期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由于其岩溶孔、洞、缝储集体的严重非均质性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了油水关系的复杂性,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断定其位置。通过对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单井资料的分析,利用各井动静态资料,分析油藏单元的连通性,在同一个油藏单元内,运用原始地层压力和油层中部深度压力参数,推导出地层流体界面位置的计算公式,进而运用到整个研究区,对整个油藏油水界面进行计算,为指导该区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应用》2017,(8):104-109
油藏在勘探开发初期需要确定油水界面,进而在确定油藏油柱高度等各项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储量,但一般含边底水的低渗油藏在油水界面与纯油带底界间存在油水过渡带,且油水过渡带地质特征与开发效果均和纯油层有所区别,因此正确认识油水过渡带特征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研究有重要意义。以乌尔禾油田乌5井区为例,在测井及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精细描述了百口泉组油藏地质特征,利用试油、测压资料计算了油藏油水界面深度,并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及油水两相相渗曲线,结合储层流体性质计算了油水过渡带高度。结果表明,受毛管压力曲线、流体性质及储层渗流特征影响,乌5井区百口泉组油藏油水过渡带较厚,整个开发层系均位于油水过渡带中。  相似文献   

7.
王玲 《石化技术》2016,(4):52+247
针对曙古175块完钻井数少、投产时间短、油藏类型确定难度大的特点,以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动态分析、油水界面计算公式等方法,确定该块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无边底水油藏。为探明储量上报和后续开发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SEC准则是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公司必须遵循的储量标准.为了适应SEC新准则的变化,建立适合大庆油田地质特点的证实储量评估方法,在分析新准则对证实储量定义的修改、系统总结大庆油田证实未开发储量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中、西方储量评估的差异,提出了岩性油藏证实储量面积的圈定思路.通过经验统计方法,论证了不同砂体类型岩性油藏的合理确定性井控程度: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油藏为小于3 km2/口,油水关系复杂的零散砂体油藏为小于2 km2/口.该研究为大庆油田SEC储量评估中含油面积的圈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西的新站的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分布特性,分析了影响油水分布特征的构造,岩性,压力、断层等4种因素,综合测试压力,钻 深度等资料,应用压-深交会法,静压测试法预测了新站构造-岩性油藏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10.
对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油藏聚集带的油藏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型油藏群概念.岩性油藏油水分布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小型油藏群特征.像葡西油田、东辛油田及文明寨油田等都是由多个规模较小的油气藏组成,它可能是纵向不同的油层组或同一油层组错叠的不同砂体,或者是平面上的不同小断块.具有小型油藏群特征的勘探区计算油气地质储量时,原...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非稳态油藏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叠合盆地地质演化历史漫长,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沉降、隆升和多期次油气成藏与调整过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通过系统研究海相油藏的地质特征,发现一些油藏的油水界面呈现不平衡性、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和含油饱和度等平面分布具有渐变性、油藏主体与圈闭中心具有非协调性,反映出这类油藏可能正处于动态聚集或调整过程中,进而提出非稳态油藏的概念。非稳态油藏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动、储层非均质性或其他因素,导致油藏的稳定滞后于圈闭的调整,致使油藏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按照其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以及油水界面类型、成藏模式等,对非稳态油藏进行了分类。提出非稳态油藏的研究以动静态相结合的地质解剖为主,综合运用地质与地球化学手段,结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定量评价古今油水界面的迁移和变化,精细恢复圈闭的演化过程,再现非稳态油藏的形成过程,可实现对非稳态油藏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2.
MDT测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多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非均质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常规测井资料无法解释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常规测井资料无法确定储层纵横向上的连通性、气水界面判断不准、疑难层的流体性质判断不清等)可以通过电缆试地层测试资料的应用得以解决,并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MDT(模块式地层测试)测井新技术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获取储层流体、压力资料,把许多需要在试油及勘探评价阶段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MDT测试就得以了解、认识,从而有效地减少试油工程的投入,也为气藏的储量计算提供了较准确的参数。用MDT测试的压力资料结合常规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地震、试油的地层压力资料,对川东北罗家寨、磙子坪、铁山坡等气田进行多井压力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各个气藏及气水之间的关系,准确地确定了气藏的气水界面,为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致密油藏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油、局部"甜点"富集、油水分布复杂以及后期工程改造带来的储层复杂性,决定了其单井开发动态与可采储量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较强的不确定性,很难用常规的储量评估方法得出合理的确定性认识.通过引入北美对非常规页岩油气藏储量的评估方法,采用已开发井确定单井储量,再用已开发井储量的概率分布特征来表征区块...  相似文献   

14.
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南海周缘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的储层之一。珠江口盆地A地区受地震资料品质低和有效储层刻画手段弱的限制,准确表征该区礁、滩相储层的分布特征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次研究基于拓频处理后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稀疏脉冲反演、物性反演和三维可视化组合等技术,有效预测并刻画了该区礁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并结合钻井资料揭示了油水界面关系,对礁、滩体油藏的储量进行了准确计算。目前基于本次研究获得的有效储层定量描述结果部署的评价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并且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证实了本次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对薄层礁滩型储层预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论文还分析了沉积相带、四级海平面下降引起的淡水淋滤溶蚀作用与礁滩型储层发育具有密切的相关,而风向是影响生物礁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另一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油藏流体特征参数研究是储量研究工作的基础。根据探井测得的原始地层压力与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确定的饱和压力间的相互关系,将油藏划分为饱和油藏与未饱和油藏两大类。饱和油藏与未饱和油藏流体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的差异在于原始溶解气油比和地层原油体积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是相反的,二者相同之处在于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及地层原油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PVT样品点分布不均匀时,储量评估中应选取油藏几何中心点对应的参数值;对于目标油藏,至少应获取两个以上合格的PVT资料,并结合流体分布特征合理确定油藏流体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6.
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为特殊的低幅度薄层边底水油藏.未动用储量,大多分布在透镜状薄层带边底水的小砂体中,油层平均厚度小于3 m,油水关系复杂,直井开采难度大,效益差.通过精细解剖含油单砂体、细分流动单元、准确识别纯油层和低阻油水同层等,开展了水平井开采先导试验,进行了精确的井眼轨迹控制、水平段合理长度、布井方式与注采井距等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这类油藏的水平井开采技术,对油层跨度800m范围内不同油水关系、不同地质特征的未动用储量,整体优化部署水平井104口,建产能40×104t,储量动用程度由51.8%提高到82.6%.  相似文献   

17.
Weh油田T2k1组油藏为低渗透、难开发油藏。运用砂体微相分析方法,采用储量分布模型建立技术,达到了弄清新疆Weh油田T2k1组低渗难采油藏储量分布特征和下一步挖潜靶区选择的目的。结果表明:油水界面受构造、断裂、砂体展布、物性和成岩后生作用等多因素控制。为一不规则的倾斜面;储量分布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辩状水道微相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辨状水道微相是下一步扩边挖潜的有利目标。上述工作对低渗难采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藏模式理论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用其指导油气勘探的研究较少,以GS地区岩性圈闭预测与评价为例,探讨成藏模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方法。从GS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上看,该油藏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油层分布表现为构造高部位油层发育较好,低部位较差,层间和层内存在非均质性,背斜构造东南斜坡是油气运移的必经之路,配合有利砂岩储集体,就能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在该思路指导下,对利用地震识别的岩性圈闭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异常体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并布置了一口探井,预测的岩性油气藏与钻井结果吻合,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庆长垣砂岩储层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庆长垣构造上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藏是砂岩储层背斜构造油藏,油藏东、西两翼的油水界面深度不一致,过去有水动力及地应力等许多种地质成因解释。利用构造油气成藏重力分异的物理学原理,根据毛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能够刻画油水界面分布规律的毛—浮方程,指出油藏内任意位置的油水界面深度是由该处储层的孔隙结构,即由排替压力所对应的孔隙半径(rd)大小决定的。rd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由于储层非均质(岩性因素)存在,一般背斜构造油藏的油水过渡带(段)表面(油水界面)是波状起伏、厚度有变化的锥柱形。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相继在松辽盆地南部发现了亿吨级的大情字井油田和英台油田。通过地质条件研究,发现松南岩性油藏具有“三低”特点,即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储层以薄层、薄互层为主;平面上变化大——顺物源方向储层连通性好,横切物源方向连通性差;油水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岩性、物性对含油性起主控作用。针对岩性油藏的薄互层识别难度大、“三低”油层产能低、油水关系复杂、油层识别难等问题,形成了适合不同地质特点的储层识别评价技术、复杂油水层识别技术和“三低”油层增产技术系列,为深入开展岩性油藏勘探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