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解铝厂中已普遍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这一先进技术也给铝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铝电解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本文结合当今电解铝厂中实际应用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我国电解铝厂未来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我国铝电解技术发展的经验。在分析了我国铝电解技术的现状和找出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之后,提出围绕节能这个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设计的理论技术水平,发展我国铝电解工业的设想。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根据对国外先进铝公司的铝电解技术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引进美国铝业公司的280kA中心点下料预焙电解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逆向二段烟气干法吸附净化技术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电解含氟烟气的逆向二段烟气干法吸附净化技术在我国获得成功后,历经若干电解铝厂烟气净化工程的创新完善,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净化机制的优化和经济的运行方式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开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电解用预焙阳极是铝电解阳极碳素材料,它的好坏不但影响铝电解预焙阳极的单耗,而且还影响铝电解槽况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本文对近两年来我国电解铝厂开槽阳极的应用及阳泉铝业200kA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上进行的工业试验,探讨了铝电解阳极开槽的方式、方法以及开槽对铝电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席灿明的材料,目前国内外铝电解槽的平均寿命如下表所列。由表中的数据可见,发达国家电解铝厂预焙槽目前的平均寿命约为2435 d,而国内的仅为约1957 d,国内的低478 d,这也是国内铝电解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低于国外先进铝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最长寿命约为4000 d,国内的4893 d(中铝贵州  相似文献   

6.
就我国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技术渐进过程、我国铝电解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铝电解生产线设计和装备水平、铝电解阴极和阳极材料、铝电解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和铝电解生产控制和操作水平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轻金属》2015,(1)
分析了铝电解生产的产率、电流效率和电耗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介绍并分析了国外300千安电解槽强化电流提高产率的方法和结果。我国铝电解技术的整体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在电解槽内衬应力设计、热平衡设计和电解生产控制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我国铝电解槽强化电流增大产率的潜力相当大,随着我国铝电解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潜力将会逐步释放出来,成为我国原铝产能进一步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190kA铝电解系列设计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门峡天元铝业190kA铝电解系列设计建设中工程管理及技术方案选择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说明其对新建电解铝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优质阴极碳块开发大型高效节能长寿铝电解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型预焙槽炼铝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单位面积产率和槽寿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采用优质阴极碳块是完善和提高我国大型预焙槽炼铝技术,增强铝电解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铝电解槽内衬应力和热平衡设计、阴极材料质量和焙烧方法等阴极技术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七五”、“八五”期间,我国铝的产量将有大幅度的增长,一批新的大型铝电解骨干企业将兴建。这批企业将采取先进的大型预焙槽技术,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在通过何种途径建立这一技术的问题上,众说纷云,意见不一。有的主张买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建院60年来,作为中国铝工业建设的先遣队,在其各个发展阶段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沈阳院一贯重视改进和创新技术,不断对照世界最新动向,使自己开发的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持续发展导致铝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在中国进一步发展氧化铝和电解铝,受到资源和能源的严重约束。设计院面临着在这样的发展环境里怎样做好设计建设工作的问题。作者试图提出关于适应形势、改进设计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使设计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2.
姜学海 《轻金属》2007,(11):1-4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铝生产和铝消费大国,但由于铝土矿资源贫乏和铝工业生产过程技术上的差距,使我国铝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受阻。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利用国外铝土矿资源、铝工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组合及科技创新开发废物再生利用等途径,可为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13.
经过74年的发展,中国终于在2005年成为世界铝箔工业大国与强国: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多的先进的超宽(2 000 mm级)铝箔轧机;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一;完全掌握了各种规格箔材的生产技术,可生产市场需要的各种厚度的不同合金的箔材;从2004年起中国成为铝箔净出口国,出口量将一年比一年的多;从2006年起中国的铝箔产量将超过美国的,成为全球第一大铝箔生产国。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的现代焊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宗辉  孙孝纯 《电焊机》2003,33(12):1-5
讲述了近年来世界各国新研制的和已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现代铝合金焊接技术,并从基本概念、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对各项铝合金焊接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姜跃华 《轻金属》2007,(8):16-19
通过对世界主要铝业公司工艺技术指标、装备水平的论述,指出我国近年来所建的氧化铝厂技术装备已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氧化铝厂技术发展,了解国内外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综述世界和我国铝工业的发展现状,探讨现代铝工业的发展趋势: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生产由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以及资源、能源丰富的国家转移;现代铝工业的重心由原生铝向再生铝转移,并呈现出一体化、国际化、集团化和生态化趋势。采用对比的方法,从铝土矿资源、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生产、再生铝生产及铝制品加工等方面比较了我国铝工业与世界铝工业发展存在的差距,揭示了我国铝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影响因素,并从资源、生产、加工和技术等环节提出了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components of aluminum red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anode. As the Hall-Héroult process is pushed closer and closer to its theoretical limits, every facet of anode manufacture and performance is being scrutinized to obtain optimum anode behavior in the reduction cell. A new anode plant design may help the world’s aluminum smelters solve some of their anod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对如何实现铝电解节能目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铝电解工业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7.5万A、13.5万A预焙槽的自主研发,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0kA、280kA、350kA等大型槽系列。由于铝电解生产工艺决定了其是高能耗工业。按照国家制定的"十一五"期间每万元GDP节能20%的目标,虽有一定难度,但随着目前不断研究成功的铝电解节能技术足以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发展工业铝挤压材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把挤压铝材按用途分为建筑及结构材(简称建筑材)与工业材(除建筑材以外的其他一切挤压铝材)。中国已跨过铝挤压强国门槛,自2001年成为挤压材净出口国以来,2005年的净出口量324.56kt。铝挤压工业的地区结构合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全球21个工业发达国家2004年的平均工业材与建筑材之比为54:46,没有一个国家工业材的比例达65%以上,中国2005年工业材的比例占34%,2012年的这个比例可达45%。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拥有16台大挤压机,总挤压力1170MN,总生产能力约140kt/a,但高速铁路与磁悬浮铁路车辆制造所需要的大挤压材仍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口相当大的一部分。不是生产能力与产量不够,而是在品质方面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大挤压工业型材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场与技术,是自主创新力量薄弱。中国还需要增建200MN与150MN的工业材挤压机各1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铝加工业发展的成就与趋势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铝加工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铝加工的大国,并向铝加工强国迈进。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铝加工业在产能、产量、装备技术、产品质量、外贸出口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中国铝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并指出了中国铝加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