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侏罗-白垩系砂岩储集岩属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类。砂岩中发育两类孔隙空间,主要与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有关。本文提出菱铁矿的褐铁矿化、古土壤标志、自生高岭石的产出和碳酸盐胶结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淡水渗入溶蚀作用的证据。此类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段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从而提出必须注意寻找与沉积间断有关的储层发育段。煤的核磁共振碳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与次生孔隙发育深度的匹配关系证明,有机质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析出是造成铝硅酸盐碎屑颗粒溶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控制溶蚀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理藏砂岩次生孔隙成因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有机酸、无机酸有关,并详细阐述了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是碳酸)的来源及对砂岩的溶蚀机理,进而系统阐述了埋藏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致密砂岩孔渗数据和压汞曲线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最大进汞梯度峰值,结合起始排驱压力和岩心孔隙度等参数,作为评价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重要指标,建立了一套适合吐哈盆地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新方法和思路,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砂岩储层为河流环境下形成的各类细粒岩屑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晚期自生高岭石充填等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及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溶蚀作用发生于晚成岩“A”期的中期,对应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早期。次生孔隙在现今埋深为2000~2800m的河道砂岩中最发育,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其次受沉积微相控制。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砂岩储层为河流环境下形成的各类细粒岩屑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晚期自生高岭石充填等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及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 ;溶蚀作用发生于晚成岩“A”期的中期 ,对应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早期。次生孔隙在现今埋深为 2 0 0 0~ 2 80 0m的河道砂岩中最发育 ,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 ,其次受沉积微相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根据科研工作中接触到的、近十多年来发表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志》(AAPG Bull)、《沉积岩石学》、《粘土矿物》和加拿大《地球科学》等杂志,以及由AAPG和经济古生物学家和矿物学家协会(SEPM)编辑出版的《砂岩成岩作用》(1979)、《成岩作用的概念》(1979)、《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  相似文献   

7.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次生孔隙可分为3种成因体系:与地下同源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与有机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和与烃类-矿物氧化剂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化学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它们构成区内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各孔隙体系的孔隙结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共生组合关系各异。它们是多源熔解营力以多种溶解机制对储层多期溶解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主要是由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解而成的,可分为11种基本类型,形成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效砂体的形成和保存、泥岩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及砂岩不稳定组分的溶解是溶蚀孔隙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主要是由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解而成的,可分为11种基本类型,形成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效砂体的形成和保存、泥岩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及砂岩不稳定组分的溶解是溶蚀孔隙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次生孔隙可分为3种成因体系:与地下同源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与有机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和与烃类一矿物氧化剂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化学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它们构成区内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各孔隙体系的孔隙结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共生组合关系各异.它们是多源溶解营力以多种溶解机制对储层多期溶解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砂岩中成岩次生矿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岩在成岩过程中,次生矿物多达20余种。次生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浊沸石等的形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形成次生石英的SiO2主要来源于碎屑长石的溶解粘土矿物的转化。次生长石与长石的钠长石化过程有关,斜长石钠长石化始于成岩早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则需较高的成岩条件才能进行。次生方解石主要为成岩早期的无机CaCO3沉淀。浊沸石则是晚成岩阶段的稳定矿物,并与成岩晚期钠长石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组分为基础,详细分析该期研究区古地理的演化。在现有分层的基础上,按照Gazzi-Dickinson计点法,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ickinson等人的研究思路,对各段砂岩作以QmFLt, QpLvLs为端元成分的砂岩三角投影图。结果表明:在QmFLt图上,砂岩投点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过渡再旋回和岩屑再旋回分区上,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更加明显;在QpLvLs图上,砂岩投点也是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褶皱—逆掩带分区上的,到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也更加明显。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分析表明:龙门山逆冲带在须二期开始了逆冲推覆,并开始为研究区提供了沉积物质,研究区也从须二期开始演化形成川西前陆盆地;须三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进一步强烈的运动,并开始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物源区;须四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褶皱成山,研究区真正进入了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演化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阴极发光等多种实验测试手段对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岩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河坝砂岩主要以含泥长石石英粉砂岩为主,少量的长石粉砂岩,碎屑颗粒组合具有高石英、高长石、低岩屑的特点。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是小河坝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压实作用是造成原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度,而胶结作用,尤其是钙质胶结,造成孔隙度的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4.
显微镜鉴定结果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次生孔隙可分为石英及硅质岩屑颗粒边缘溶孔、石英次生加大边溶孔、长石及火山岩岩屑溶孔以及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孔4种类型。根据成岩序次研究,结合烃源岩成熟史、油气成藏史以及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它们分别形成于志留纪末-泥盆纪初、泥盆纪-二叠纪末、白垩纪和第三纪4个时期。第一、三、四期的溶蚀作用主要与下伏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第二期的溶蚀作用与古油藏破坏烃类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有机酸有关。溶蚀作用受岩性、古油藏抬升受破坏程度以及与断层的关系控制。溶蚀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前滨相带,尤其是塔中I号断层附近或志留系抬升暴露较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塔北三叠、侏罗系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北三叠、侏罗系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和混合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中微孔隙和缝隙等4类。尤以混合粒间孔最为发育,占总面孔率的43%~51%,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干酪根和粘土转化所释放的有机酸对储层中铝硅酸盐组分和部分石英颗粒阴离子的络合迁移作用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净增约9.6%的次生孔隙,即增加的次生孔隙约占总孔隙的51.9%,表明了次生孔隙在提高储层储集性中的重要作用。储层除受有利相带和储集类型控制外,埋藏深度(以4200~4700m最为有利)及由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通道亦是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川西—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储集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包括须家河组和香溪群;主要沉积相类型有河流三角洲、海湾、湖泊和冲积扇.上三叠统储集岩主要由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少量长石砂岩组成.岩石碎屑颗粒含量81%~95%,碎屑中有较多长石和岩屑,具低的成分成熟度和高的结构成熟度.原始孔隙度的45.0%~77.5%是由于压实作用而丧失的.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性仅次于压实作用,包括自生石英、长石、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沉淀.石英加大的深度可能大于1 800~4 080 m.受有机质影响,碳酸盐胶结物具较低的δ13C值(PDB),为-4.85‰~2.91‰;由于淡水淋滤和深埋藏,有较低的δ18O值(PDB),为-16.97‰~-7.86‰.溶蚀作用是对储集岩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以长石溶蚀最为常见.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无蒙皂石.镜质体反射率为0.81%~2.48%,推测古地温大部分在85~160℃.储集岩成岩作用已进入到晚成岩作用阶段的中期.裂缝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影响大,溶蚀作用影响小,储集岩以低孔、低渗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大量的钻井取心分析测试、薄片、X-衍射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东营凹陷古近系埋深大于3000m的碎屑岩储层可划分为晚成岩A,B,C3期;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生物扰动和构造作用,其中沉积物性质、温压条件、水介质性质和流动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岩作用的强度。从晚成岩A期到晚成岩C期,有机质成熟过程、粘土矿物转化、烃类与硫酸盐矿物的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造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使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在不同构造部位分别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这一结论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煤的二次生烃机理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色  李剑  张英  罗霞 《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541-544
文中利用一种新的气源岩定量评价方法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煤的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两个系列的热模拟实验,即连续生烃热模拟和分段生烃热模拟(模拟沉降—抬升—沉降过程),还探讨了煤岩二次生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多集中在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中,储层埋深主要在3500~6200m左右,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蚀孔隙,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20%之间,主要是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硅酸盐颗粒溶蚀形成的。根据温度—深度—成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由于有机酸在高温下可转化成CO2,因此垂向上发育的另一个次生孔隙带大约在6500m以下,主要是溶解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所致。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条件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以松辽盆地油气层中地层水的地球化学分析为基础,从地层水中有机酸、酚的含量和主要酸根离子、金属离子含量出发,研究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各套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范围有一定差异,其中葡萄花油层、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和登娄库组、侏罗系地层中可能存在多套次生孔隙发育段,这一结果对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尤其是深部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