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源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镇源难处理浮选金精矿作了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细菌氧化在模拟堆浸的不充气搅拌和矿浆液固比为1:1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使用菌株I,氧化42天,金的浸出率达83.51%;使用菌株Ⅱ,氧化14天,金的浸出率达85.16%;而对金精矿直接进行硫脲浸出,金的浸出率不大于7%。此项技术为开发利用镇源特大型金矿提供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2.
难处理含砷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硫脲浸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usferrooxidans)对含砷金精矿进行了氧化预处理脱砷实验,脱砷率达98%。生物浸渣用SO2-硫脲浸取体系浸出金,不仅降低了硫脲用量,而且缩短了浸出时间,金的浸出率达95%以上。该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用硫脲、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和改性石硫合剂等含硫试剂对其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精矿属典型的黄铁矿与毒砂包裹的难处理金矿,约20%的金被包裹,改性石硫合剂可部分将矿物的包裹氧化,浸出率达80%以上,适用于此矿的浸出,并分析推测了浸出试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西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添加碳酸钠氧化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焙砂中固硫率达85%、固砷率达95%、有机碳气化率为98%。焙砂再经氰化浸出,可使金浸出率达98%以上。为该类型高砷高碳金精矿提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某地原生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缅甸某地原生金矿进行了浮选-焙烧-硫脲无氰提金工艺的试验研究。原矿金入选品位为18.67g/t,采用常规的浮选工艺,可获得金精矿产率25.31%,金品位66.15g/t,回收率92.65%;浮选金精矿经焙烧、硫脲浸出后,金作业浸出率93.26%;金综合回收率为86.41%。由于缅甸禁止使用氰化浸金,所以此项工艺技术为开发利用该金矿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某含硫、砷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金精矿,采用常规氰化及硫脲浸出,其金浸出率均较低,仅分别为31.52%和33.71%。为此,笔者进行了细菌氧化预处理研究,并考察了硫脲浸出的条件以及磁场对硫脲浸金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细菌预处理和磁场强化浸出联合工艺,金浸出率可达90.06%。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品位含金硫精矿用硫脲法浸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当试样磨至-0.044mm90%,经稀硫酸预浸后进行硫脲浸出,硫脲用量为5g/t、浸出时间为6h时,金的浸出率达81.09%。  相似文献   

8.
针对吉林某难处理含铜金精矿进行了硫脲浸金试验研究,考察了硫脲用量、硫脲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金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液固比为4∶1,矿浆pH值为1,硫脲用量160kg/t时,常温浸出8h,金的浸出率可由全泥氰化浸出的57.14%提升至91%以上。浸金过程中铜的浸出率保持在2.5%以下,铜浸出较少。   相似文献   

9.
高砷金精矿工艺矿物学和细菌氧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经长期驯化耐砷的氧化亚铁硫杆菌SH-T菌株对某高砷金精矿进行氧化预处理。金精矿中有害杂质砷的含量达17.7%~25.8%,金属硫化物以毒砂为主,含量达60%~70%。金以次显微状赋存于毒砂和黄铁矿之中。采用常规氰化工艺金的浸出率还不到3%。金精矿经细菌氧化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脱砷效果。矿浆浓度为5%,经13天的细菌氧化试验脱砷率可达90%以上。与常规氰化工艺相比,经7天细菌氧化金浸出率提高26  相似文献   

10.
某含铜金精矿氰化浸出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铜对金的氰化浸出过程有严重影响,含铜金精矿往往须送冶炼厂火法处理而不能就地产金,严重影响矿山效益。为此,对辽宁某含铜金精矿进行了旨在提高金浸出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方法,金浸出率只有43.11%;将精矿脱药处理,浸出率可提高7.11个百分点;将脱药后的精矿用氨-氰混合液浸出,在氨和氰化钠的用量比为5.92:8的最佳比例下,金的浸出率可大幅度提高到90%以上;若采用炭浆法用氨一氰混合液进行浸出,浸出率可进一步提高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添加剂预处理--氰化浸出--锌粉置换”工艺从某浮选金精矿中提金的试验主要考察了磨矿细度,添加剂用量、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合理工艺条件下氰化浸金率大于96%。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与用硫脲从黄铜矿精矿中溶浸金有关。其评价参数包括硫脲的加入方式、酸的预浸、pH值、硫脲浓度及粒度分析。硫脲溶浸黄铜矿精矿进行的很好,而且选择性高于氰化法。实际上,用硫脲的金萃取率可达89%,而氰化法(氰化物用量为19kg/t)只有71%。对硫脲溶浸不同控制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要达到理想状态所要求的条件为:用硫酸进行预处理,在pH为3时浸金72小时,硫脲的浓度保持在3.7 ̄5.0g/l范  相似文献   

13.
某含铜难浸金精矿常规硫脲浸出率仅48.71%,采用细菌预处理及磁场强化浸出后金浸出率可达92.86%。在常规硫脲浸出、低氧细菌预处理及氧化渣浸金试验中添加磁场可明显促进金的浸出,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14.
含铜铅复杂金精矿矿浆电解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矿浆电解-氰化提金-选矿回收铜”含铜铅复杂金精矿处理新工艺。结果表明,矿浆电解铅、铜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05%,14.28%和75.66%,金全部留在渣中。矿浆电解渣氰化浸出,金浸出率95.30%,氰化钠用量按金精矿计由常规的14kg/t降至5.1kg/t。氰化渣浮选,铜、金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1.86%,40.1%和83.79%。浮选尾矿可以作为硫铁矿出售。新流程结构合理、综合回收用好,为我国复杂金矿的处理提供了一条环保、经济、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甘孜州金矿为难选冶金矿石,其提金的关键是预氧化。在选矿试验取得较好指标的基础上,对其金精矿进行了细磨、焙烧和混合用药等方案的试验研究,并对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进行了扩大试验,金的浸出率达到94.97%。研究结果指出,金精矿混合用药预处理氰化浸出与选矿联合提金新工艺,对该地区金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和多种提金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利于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的原因是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高,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较高,与Au关系密切,相互胶结和共生,沸腾炉焙烧后,焙砂As、Se脱除率高,金属硫化物基本上完全转化为疏松多孔状的铁氧化物,提高了金的浸出率,金的浸出率达96.95%,认为是适合于处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某难浸金精矿的相关性质,分析了硫脲浸出剂的浸金机理,明确了硫脲浸金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分析了焙烧工艺、磨矿细度、硫脲用量、矿浆pH值、矿浆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了硫脲浸金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获得了金浸出率超过93%、银浸出率超过94%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含金硫精矿焙烧除砷选铁-硫脲法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低品位金的硫精矿进行再选, 获得含硫50%左右的再选硫精矿;对再选硫精矿进行二段焙烧除砷脱硫, 可以获得含砷0.056%、含铁61%左右的烧渣, 且其中金、银得以富集;对烧渣进行了稀硫酸预处理-硫脲浸金试验, 浸金试验结果表明, 当磨矿粒度为-0.074 mm粒级占60%, 矿浆pH=1~2, 液固比为1∶2, 硫脲用量为10 g/L, 硫酸铁用量为3 g/L, 浸出时间为6 h时, 金的浸出率达90.4%。  相似文献   

19.
青海某含砷金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某金矿石为难处理含砷硫化金矿石,其浮选精矿直接氰化浸出的金浸出率只有41%左右。为此,对该浮选金精矿进行了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焙烧段数、焙烧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保护碱种类及用量、矿浆液固比、浸出时间对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使浮选金精矿的金浸出率达到了90.54%。  相似文献   

20.
缅甸某地原生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矿金品位14.9g/t的某地高硫原生金矿,开展了原矿直接氰化浸出、重选—金精矿氰化浸出、重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和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等四种提金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直接氰化浸出是合理的提金工艺流程,其金浸出率可达8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