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叙述了山西古交发电厂300MW锅炉的状况,分析了掉焦灭火的原因。在冷热态试验的基础上,对锅炉燃烧状态进行了调整。指出,经过调整锅炉燃烧状态,有效地防止掉焦灭火,确保了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9,(6):62-63
优化炉膛负压控制逻辑,将负压测量值滤波时间进行优化,增加限幅、限速功能,避免调节机构开度大幅动作,修改MFT动作后的引风机挡板动作速率与幅值。磨出口煤粉挡板以及燃烧器入口挡板增加了快速排气阀,缩短挡板的关闭时间。对火检参数进行合理优化,所有火检放大器软件版本升级,改善火检灵敏度以及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3.
《电力与能源》2015,(5):715-718
通过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低负荷运行时一起锅炉灭火事件的过程分析,指出炉膛塌焦、燃烧器磨损、火检抗干扰能力差等几方面因素是引起锅炉灭火的原因,从运行措施、设备维护、火检管理上采取了防止再次发生锅炉灭火的对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同类型锅炉安全稳定运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林忠  胡平  顾德东  匡真平  张军 《动力工程》2007,27(6):881-884,902
对火电厂炉膛压力异常波动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炉内掉焦引起炉底灰池中的水在很短时间内急剧汽化,造成炉膛压力波动的机理.根据相关边界条件,利用状态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计算了炉内掉焦对炉膛压力、温度等的影响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掉焦对炉膛空气动力场热冲击的大小取决于掉焦自身的热量及与水池中水汽化的激烈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燃煤锅炉燃烧方式的不同,详细阐述了全炉膛灭火保护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炉底水封失去的危害,通过实例分析超临界锅炉炉底水封失去过程和水封恢复过程的现象,总结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应急策略,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为国内同类型机组故障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品质煤的日益减少,以及各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作为高效、低污染、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能好的洁净燃煤技术设备,在全世界受到广泛重视.作为电厂的重要设备,CFB锅炉的热效率对机组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结合某电厂300MW机组CFB锅炉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提高锅炉热效率,从而提高电厂的经济性,对其他的机组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3 0 0MW锅炉的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介绍 ,结合具体工程 ,说明了该褐煤锅炉与常规四角锅炉在燃烧系统和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方面的差别 ,阐述了其褐煤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软件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某热电公司1号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存在频繁掉焦、过热器减温水量高及再热汽温偏低问题,并发生多次掉焦导致锅炉灭火事故,研究发现一次风、二次风喷嘴密封板间隙过大、燃尽风与二次风配比不合理及煤粉燃烧器钝体和浓侧反切角偏大是导致频繁掉焦及参数异常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减小煤粉燃烧器钝体和浓侧反切角、燃烧优化调整并封堵燃烧器喷口间隙...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的深入研究及锅炉技术的成熟和锅炉类型的多样化为更好开发生物质能源创造了条件。生物质成型燃料与原生物质及煤相比燃烧性质有较大差别,依据该燃料的特点采用双层炉排层燃锅炉。根据有限元分割成型原理布置测点,用热电偶温度计和红外测温仪测出各点温度,得出各个方向温度分布图,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为水冷壁的合理布置、进风量选择及锅炉稳定燃烧、经济燃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300MW燃煤锅炉掺烧稻壳采用冷风输送;为了减小冷风输送稻壳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别计算了稻壳不同送风温度、不同掺烧比例时对锅炉效率、排烟温度、水蒸气容积份额、飞灰浓度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稻壳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冷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7.1℃,锅炉效率下降1.65%;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0℃热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1.3℃,锅炉效率下降1.3%。  相似文献   

13.
随着负荷和煤种的变化,对锅炉最低稳燃负荷以及燃烧器煤种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1锅炉的燃烧器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改造后的试验情况,给同类燃烧器提供了成功改造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加入石灰石进行炉内脱硫后烟气性质、粉尘特性、结构因素和运行因素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电除尘器的效率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不断的摸索进行优化调整,使除尘器长期保持较高除尘效率,达到环保运行,清洁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电站锅炉炉膛出口烟温的计算是热力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有些电站锅炉的实际出口烟温与原设计值的偏差很大,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文章结合实际的科研课题,对电站锅炉膛出口烟温计算方法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算法改进。经过实际运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与实际的情况更吻合。同时也为电站锅炉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叶  张忠孝  朱明  周托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4,30(4):209-213,223
采用分区计算简化大容量高参数超超临界锅炉炉内辐射、对流传热模型,研究炉膛水冷壁热负荷及壁温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之间的偏差较小,最大为5.72%.该模型与算法可给出不同锅炉负荷条件下,水冷壁壁面热负荷与壁温沿炉膛宽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冷壁热负荷与壁温均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分布.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火焰位置对炉内传热有很大影响.模拟计算可为超超临界锅炉的运行提供参考,预测了在材料允许温度范围内,火焰中心偏斜最大不超过2 m.  相似文献   

17.
利用Fluent软件对1台900 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负荷变化对炉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负荷工况下运行时,炉内燃烧充分且稳定,但是炉内火焰更容易冲刷水冷壁,可能发生局部结渣现象;在低负荷工况下运行时,炉内火焰充满度较差,切圆燃烧的稳定性显著下降,炉膛水冷壁灰污表面温度也相应降低,水冷壁表面结渣的倾向弱化,沿高度方向水冷壁吸热不均匀性增大.由于该锅炉的低NOx燃烧器采用了分离燃尽风,使得高温区扩展,火焰中心高度比采用有关标准推荐的方法计算所得结果高4~5 m.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WNS型卧式内燃燃油(气)锅炉内的流动,传热、传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采用天然气和轻柴油为燃料,对炉膛内的热流分布,温度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为WNS型锅炉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9.
310t/h石油焦与煤混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310t/h循环流化床石油焦混烧锅炉运行特性有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焦煤混合比、不同配风方案以及不同负荷下的锅炉运行情况和经济性指标,探索了这些因素变化对锅炉运行各方面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对有利于进一步的优化运行并为今后设备改造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能源学会志》2020,93(1):377-386
Because of the updated requirement on ultra-low NOx emission (<50 mg/Nm3), most of Chinese coal-fired boilers have to be operated at a low NOx combustion mode. However, for high-sulfur coal, water-cooled wall tubes probably suffer severe corrosion in such a strong reduction atmosphere. This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on behavior of water-cooled wall tubes inside a 300 MW boiler unit. A short length of corroded water-cooled wall tube was cut down and was analyzed by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to further figure out the detailed corrosion mechanism. The typical corrosion product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blue, black and pale-green. Results showed that blue and black color products were mainly consisted of iron sulfides and iron oxides while the pale-green ones were identified as zinc sulfid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 layered structure of corrosion products can be observed. The formation of inner layer resulted from the reaction between iron oxide and hydrogen sulfide. The sulfur element displays a gradual increase trend while the Fe element gives out an opposite trend along the radially outward directio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comes from the fly ash deposition and the outer layer is formed via condensation and deposition of ferrous sulfide gas on the water-cooled wall. The corrosion in this power plant is typical sulfide type for large amounts of Fe and S element were found in the corrosion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