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重庆某煤矿岩溶塌陷为例,描述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统计分析煤矿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煤矿开采、地下水位变化、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和覆盖层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得出地下水位变动是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某煤矿岩溶塌陷为例,描述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统计分析煤矿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煤矿开采、地下水位变化、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和覆盖层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得出地下水位变动是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张凡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5):290-290,293
通过阐述广州地区碳酸盐岩地区具备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三个要素,说明近年来广州地区发生的多起地陷、地裂的地质背景。唤起人们对广州地区碳酸盐岩地区岩溶灾害的重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塌陷是制约淮南矿区经济发展、造成矿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对淮南矿区塌陷的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矿区塌陷情况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塌陷治理对策,以利于矿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淮南矿区塌陷情况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塌陷是制约淮南矿区经济发展、造成矿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对淮南矿区塌陷的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矿区塌陷情况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塌陷治理对策,以利于矿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碳酸盐岩地区形成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新  余革淼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8):191-191,193
通过阐述广东碳酸盐岩地区具备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三个要素,说明近年来广东省境内发生的多起地陷、地裂的地质背景。唤起人们对广东碳酸盐岩地区岩溶灾害的重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淮南矿区塌陷水域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煤矿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了淮南矿区塌陷时间不同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评价水体的理化指标、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矿区内塌陷水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化指标随塌陷水域形成时间增长有累计作用,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对照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质量标准,塌陷水域中重金属元素除Hg超标外,As,Cd,Cu,Pb,Se,Zn等元素均不超标,未对塌陷水域构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安溪湖上乡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溪县湖上乡岩溶的塌陷现状、危害和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了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条件,依据岩溶塌陷形成规模和强度等,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分区,划分出程度不同的危险区,并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对策和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供淮南煤矿塌陷水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潘一煤矿典型的2个塌陷水域,采用格网法布设39个采样点对水质进行全面采样监测,分析水体的重金属元素且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塌陷水域由于较为封闭,水质由水体中间向两岸呈递减趋势,水体中央部分采样点水质为Ⅲ类;与泥河连通的东塌陷水域,受泥河影响较大,水质较差,大部分采样点水质为Ⅳ,Ⅴ类.由于矿业污染源的影响,导致东塌陷水域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强度高于西塌陷水域.各塌陷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针对面积、污染不同的塌陷水域,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后分类进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淮南矿区塌陷水域水质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发展阶段的塌陷水域水体的理化指标:温度、透明度、BOD5、CODcr、总碱度、总硬度、常规离子等,分析淮南塌陷水域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域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BOD5和CODcr;水体中溶解氧丰富,总碱度、总硬度、Cl-、Ca2 和SO24-随时间推移有累积增长效应,这为塌陷水域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淮南矿区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峰  刘泽功  林柏泉  李玮  吕洲 《煤炭学报》2008,33(8):892-897
通过对淮南矿区按煤层和岩性特征系统采样,运用INNA,ICP-MS分析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冷原子吸收法分析Hg、选择性电极法分析F、化学法分析常量元素,并研究经过科学筛选出的11种重金属元素:Cd,Cu,Ni,Sn,Hg,Mn,As,Cr,Pb,Zn和非金属元素F,初步探讨了这些元素对矿区环境的危害,其中Cd,Cu,Ni,Sn,Hg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中国土壤背景值、世界土壤背景值等.Cd 含量是淮南土壤的40倍、世界土壤的7倍;Cu含量是淮南土壤的约2倍、世界土壤约1.5倍;Ni含量是淮南土壤的8倍、世界土壤的4倍;Sn含量是淮南土壤的3倍、世界土壤约2倍;样品中Hg含量是淮南土壤的3 602倍、世界土壤的1 381倍,并指出这种危害是具累积性的.  相似文献   

12.
淮南矿区现代采矿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亮 《煤炭学报》2007,32(1):8-12
为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根据淮南矿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及通风方式、开采程序技术原则、安全高效采煤技术,探索实践了瓦斯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矿井降温技术等绿色开采技术.确定了关键技术参数,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根据研究结果,确立了现代采矿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淮南矿区利用采煤塌陷区建设平原水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春  袁亮  徐翀 《煤炭学报》2016,41(11):2830-2835
淮南矿区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引起地面大范围塌陷,影响当地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在实地调查、开采沉陷预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矿区有利条件,提出变塌陷区为蓄水水库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矿区采煤塌陷面积已达121.4 km~2,积水面积59.8 km~2;根据预测,2020年塌陷面积186.9 km~2,积水面积112.7 km~2;2030年塌陷面积为275.2 km~2、积水面积为195.4 km~2;矿区周边水系众多、天然洼地多,通过湖泊节制闸、花家湖、西淝河闸等与淮河干流相连接,为建设平原水库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苗磊刚 《陕西煤炭》2012,31(5):71-73
淮南矿区随着产能的提升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在全面分析淮南矿区热源的前提下,总结当前热害主要防治技术,并针对淮南矿区的热害治理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雪茜  周大伟  安士凯  陆春辉 《煤炭学报》2015,40(12):2927-2932
淮南潘谢矿区为高潜水位煤层群开采条件,随着煤炭大规模开发,引起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产规划,应用开采沉陷预测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对淮南矿区土地、水域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沉陷区土地面积占比整体快速下降,而水体面积占比快速上升,到煤炭资源采毕后,淮南潘谢矿区范围内(不包括留设煤柱保护的建筑用地)积水面积相当于100个西湖,达597.6km2;蓄水容积相当于3个太湖,达143.6亿m3;生态系统结构由陆生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鉴此提出一套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生态农业构建等多种治理模式相结合的复垦和生态修复体系,充分利用沉陷区并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沉陷积水区、天然湖泊洼地及水系相通的条件,将沉陷区开发为蓄水工程,为国家“引江济淮”服务,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卢安夏铜矿区原有技术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的调查、测量,利用空区探测技术手段,详细调查、探测和分析了氧化矿下部采空区分布情况,验证及校核了氧化矿资源储量及其分布。调查并实地测量矿区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塌陷区。以穆里亚希南矿段为首采区,开展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空区对露天开采的影响等研究,制定了氧化帽露天开采方案与保障措施,实现氧化矿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淮南煤中氟元素的赋存形态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煤炭洗选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淮南地区9个矿区18个煤样进行煤中氟元素含量测定。通过数据统计软件SPSS 24.0对煤中氟元素与常量元素、灰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认为氟与灰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呈线性关系;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代表性煤样中氟元素的赋存形态,通过分析谱图可得出淮南矿区煤中氟元素以85%左右的无机氟为主,氟元素以钠的铝盐、碱金属硅盐等形式存在,同时还有约15%的有机氟存在,即淮南矿区煤中氟元素主要赋存于硅铝酸盐等无机矿物中。  相似文献   

18.
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和矿井深部热害防治对策,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淮南矿区钻孔井温测井资料,基于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拟合了测温孔孔底温度校正曲线,对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进行了校正;采用浅钻孔测温法,对井下巷道围岩温度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井田的地温梯度,并结合110块煤系地层煤岩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得出淮南矿区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淮南矿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该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展布趋势以及煤系岩石的热物理性质,探讨了地温场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矿区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淮南矿区测温井底温度恢复与静井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变化的校正公式;②淮南矿区地热参数表现为地温梯度为1.00~4.00℃/hm,平均值为2.8℃/hm;大地热流值变化在31.87~92.68 mW/m~2,平均值为65.50 mW/m~2;-500 m水平平均地温为29.96℃,-1 000 m水平为41.84℃,-2 000 m水平为69.62℃;岩石热导率在0.37~5.22 W/(m·K),平均值为2.93 W/(m·K);③平面上地温梯度、地温场、大地热流总体呈现为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分布趋势;④矿区现今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型、逆掩断层阻热型和导水断层传热型3种构造控温模式;⑤基于地热资源评估,该区热储层地热资源量为2.32×10~(16) kJ,可采热能储量为2.64×10~(15) kJ,矿井水和矿井回风余热资源量为0.97×10~(13)~1.26×10~(13) kJ/a,是一个可再生的低温热源,潜在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深部煤炭开发热害防治和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加强煤矿区深部地热资源和矿井余热资源的评价、利用研究,应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胡园园 《中州煤炭》2016,(8):141-144
在充分收集濉萧矿区各矿勘探阶段和生产过程中地质及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太原组灰岩的埋藏条件和厚度,根据钻探探查出水特征,并结合钻孔岩心、测井曲线特征、简易水文观测成果,研究了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矿区内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不均一性,且岩溶发育程度向下有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对矿区下组煤开采岩溶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