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春杰  刘友奇 《煤矿安全》2011,42(12):134-137
介绍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3级紧急避险,探讨分析了3类主要紧急避险设施建设,并对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基本功能建设和生命保障系统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旨在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发挥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与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我国煤矿井下安全开采状况,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避险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避险设施的类型,设计建设了"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过渡站+安全绳"的井下硐室紧急避险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安全可靠,适合于我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特点,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要。  相似文献   

3.
结合陕西双龙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双龙煤矿的井田概况、开拓现状和相关文件规定,通过对井下各个系统、矿井安全风险、井下工作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分析,制定出了符合双龙煤矿紧急避险需求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69-71,114
分析了我国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和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37.72%和29.18%。提出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原则:地面最安全,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面。用于煤矿井下的紧急避险装置和方法应满足不影响矿井通风、没有引爆瓦斯等隐患、经济实用、利于安全生产等要求。提出了经济实用的自救器接力紧急避险方法:入井人员佩戴压缩氧自救器;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撤离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根据自救器防护时间确定)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应设置压缩氧自救器,供遇险人员更换,保证遇险人员能安全撤至地面。指出了硬体救生舱存在的问题:通信依赖现有矿井通信系统、设置在巷道中会增加通风阻力、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时蓄电池和制冷电机等会引爆瓦斯、爆炸冲击波会使救生舱门打不开遇险人员无法进入、整体运输困难、工作面同时作业人员多而救生舱容量小、首次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紧急避险系统设备发展和宁夏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紧急避险系统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得出依拖科技进步,应用先进技术手段,结合矿井生产系统实际建设简单、实用、可靠紧急避险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事故特征上分析了煤矿矿难与智利圣何塞铜矿场的异同,并探讨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这里特指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6,(8):246-248
通过对矿井不同时段人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井下人员的分布规律,并对煤矿典型灾害事故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紧急避险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煤矿开采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加强我国煤矿工人的开采安全,企业必须实施完善的紧急避险机制,保障我国煤炭工人的生命健康.基于当前煤矿企业的各种事故,国家应加强对各企业内部紧急避险措施与应急救援措施的监督和分析,高度重视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问题,严格监督企业完善内部的风险防控机制,保证施工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基于...  相似文献   

9.
建设煤矿安全紧急避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安全避险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文章对紧急避险系统三级体系做了介绍,对永久安全避险硐室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参数与设备配置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基建煤矿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适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昕岭 《煤矿安全》2012,43(4):187-189
在分析基建煤矿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对矿建施工单位如何结合实际,落实建设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了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各单一系统建设的难易程度和适用条件进行了科学地界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紧急避险系统的构成,给出了紧急避险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单指标测度评价模型,并通过信息熵确立指标的分类权重.结果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安全评价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为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煤炭学报》2011,36(11):1890-1894
提出避免逃生通道被堵的方法:构建不少于3条巷道(井),减少全部逃生通道被堵的概率;做到回风巷道(井)无机电设备,减少引爆瓦斯的火源;回风巷道不作行人巷道,减少了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提出氧气呼吸器接力逃生方法:在遇险人员逃生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设置氧气呼吸器。提出避难硐室自然降温方法:当构...  相似文献   

13.
倪昊 《煤炭工程》2014,46(1):12-13
通过解读国家文件,了解专用钻孔和专用管路应用于避难硐室的发展轨迹,阐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对于避难硐室建设方式的调整,分析了对于该文件的解读误区,指出采用专用钻孔或者钻孔管路方式的避难硐室是否完全不再配置高压氧气瓶、有毒有害气体去除和温湿度调节装置,还需要根据矿山具体情况来确定。从地域方面划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对于避难硐室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建设走向。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体制、组织建设体系、技术支持体系、装备保障体系、信息通信系统、培训及演练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构建及探讨,提出适应我国矿山当前新形势下的区域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构建思路,旨在提高我国政府及矿山企业应对各种矿井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胡滨 《中州煤炭》2020,(2):1-5,9
为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井下避难系统发展的基础上,以何家塔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构建设计与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分类、结构构成、功能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并通过紧急避险疏散时间的校验计算,提出避难硐室距离采掘工作面以不超过1 000 m为宜,且应按照“地面最安全,先逃生后避险”原则进行避险救援,为国内其他矿井避难硐室的构建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树荣  王洪权  王旭 《中国煤炭》2012,38(7):102-104
为了提高矿井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开展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与应用工作.通过对设施类型、合理位置及安全性能的分析,探讨优先建设硐室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以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要.  相似文献   

17.
白领国  李源汇 《钻探工程》2021,48(S1):216-220
目前,大直径钻孔救援技术多用在矿井发生事故后的快速紧急救援,属于“事后”被动等待救援,为实现传统的被动等待救援向积极自主逃生转变,将大直径救援钻孔与矿井避难硐室结合,提前构建灾害应急逃生系统。结合大直径单人救援钻孔在某煤矿避难硐室应急逃生系统中应用实例,分析了救援钻孔的布置、结构设计原则,重点研究了救援钻孔的成孔方法选择、分级扩孔工序、钻进参数、钻井液工艺、成井设备等钻探技术,并对大直径救援钻孔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实施大直径单人救援钻孔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引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16,(6):105-108,130
根据国家要求,常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要求在交流停电后能够保证不低于2 h的备用时间,避难硐室监控系统在无交流电的情况下需保证96 h的备用时间,对备用电源提出了更长时间的要求。国家防爆标准GB3836允许在隔爆腔内使用的电池种类只有镍镉和镍氢2种蓄电池,存在单体电压低、容量小等缺点,不适用于硐室监控系统。根据监控系统设备分布式的特点,提出分布式备用电源供电结构,设计出一种小功率的本安后备电源,安装在现有本安电源输出端到本安设备之间,为本安监测设备提供长时间的备用电源。测试结果表明,该后备电源具有电池利用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等特点,可为避难硐室监控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供电。  相似文献   

19.
创新现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乃俊 《中国煤炭》2012,38(7):109-112
张矿集团结合实际,通过创建井下应急救援硐室,组建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和建立健全现场应急救援运行机制,使矿井现场应急救援力量和水平迅速提升.研究与实践表明,张矿集团现场应急救援体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不断完善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煤炭学报》2011,36(5):713-717
提出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建设原则: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无安全隐患、不影响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便于快速紧急避险、免维护或易维护、经济实用等。提出严禁将救生舱的生存舱与设备舱分离;救生舱不宜设置在巷道中;在一定的区域内宜分布设置多个中小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提出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宜采用高压气体膨胀制冷;风机宜采用气动风机;宜利用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表面凝水除湿;宜采用压缩氧供氧;不宜采用蓄电池或外接电源供电照明;宜配备便携式O 2、CO、CO 2、CH 4、温度、湿度等检测仪;传感器及分站、人员位置监测分站、调度电话等,应选用用户已有系统的配套设备;救生舱的排气孔、连接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和通信等系统的管线,宜分两侧布置。提出软体救生舱不宜在煤矿井下使用;除掘进工作面和临时作业场所外,煤矿井下其他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2条步行安全撤至地面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